方洪 楊勝龍
摘 要:本文分析了軍事體育訓練中學員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感想,對如何消除軍事體育教學訓練中學員自卑心理的方法進行探討,以使學員走出體能訓練中的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從而提高訓練成績。
關鍵詞:軍事體育;教學訓練;自卑心理;消除方法
軍事體育是軍校學員軍事教學訓練中的一個重要基礎科目,由于學員在這一時期生理、心理方面存在著個體差異,導致有的學員在教學訓練過程中會有一些自卑心理,從而使他們對軍事體育訓練失去興趣和熱情,不能主動積極地、保質保量地進行訓練。還會影響學員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心理健康等,也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自卑心理概念釋義
自卑心理是指個人由于某種原因而產生的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某個方面或幾個方面不如他人的一種消極心理現象。具有體能訓練自卑心理的學員,總覺得自己的運動能力不如他人,不愿參加各種運動訓練,對學習、鍛煉喪失信心。軍事體育訓練中這種自卑心理的存在不僅對學員的學習行為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還嚴重影響著學員正常的學習和身心健康的發(fā)展,也影響著教學的整體效果。
二、具有自卑心理學員的表現
1.對批評過于敏感。有自卑心理的學員,往往對批評過于敏感。平時也顯得神經過敏,好猜疑別人。在技術動作學習過程中,只要聽到教員或同學的評價帶有批評的含義,就喪失了練習的心情,不愿繼續(xù)練習。這種學員常常認為所有的批評都是針對自己的,因而非常注意他人的言行,并認為班級中每一個人都在注意自己的動作,因此不愿意做動作,學習積極性不高。
2.過分計較比賽的勝負。部分有自卑心理的學員非常關心比賽的輸贏。在平時的比賽或游戲中,他們只與明顯可以贏的對手比賽,如果沒有取勝的把握,他們便盡量避免參加。如果非參加不可,他們便表現出不屑一顧的樣子,以表示自己并沒有認真比賽,或者選擇自已有明顯的客觀原因無法取勝的對手比賽。
3.希望得到表揚。有自卑心理的學員在學習中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不表現出自己應有的水平,但仍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贊揚。學員在體育能教學中表現出來的自卑心理,屬于性格上的缺點,但并不是不可改變的。因為它只不過是在訓練中暫時失去平衡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恢復了心理平衡,自卑心理就可以克服和消除。
三、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
1.生理、心理方面的個體差異。首先因為某些學員肥胖、過于瘦小、體質差、運動能力相對較弱等一些原因,總是沒有自信心,在訓練中不敢做練習,對訓練提不起興趣,這樣的學員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其次是自我認識不足,過于低估計自己。人們總是根據他人對自身的評價和自身與他人的比較來認識自身的優(yōu)缺點的。如在教學中,如果是有權威的人對某一學員做了較低的評價,就會影響他對自身的認識,過低地估計自己。另外,在與他人的比較中,一些學員喜歡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比較,因而越比越覺得不如人。這種只看到自身的不足而忽視自身的優(yōu)點的比法,會形成消極的自我評價的惡性循環(huán),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2.缺乏體育鍛煉?,F在高中升學考試時都有體育的測試項目,教師和家長怕影響升學成績都積極督促孩子進行體育鍛煉,但測試結束后,教師和家長便不重視了。還有的家長和學校認為學員的任務只是學習,體育鍛煉可有可無,從而使得學員也有類似想法。這樣便會使一些學員長期缺乏體育鍛煉,導致他們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柔韌性比較差,運動技能水平低,做起動作來或笨手笨腳,或動作失調,缺乏美感,令人發(fā)笑。
四、自卑心理消除的方法
1.培養(yǎng)學員的歸屬感,消除心理障礙。歸屬感指的是被他人接受,被集體融合的心理狀況。軍事體育訓練中很多是集體項目,需要整體效能發(fā)揮才能獲勝,如籃球運動團隊競技能力。教員應讓學員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鼓勵學員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樣才能使之在集體中找到位置,才能產生一種集體歸屬感。
2.多表揚鼓勵,少批評指責。教員要耐心客觀地幫助學員分析情況,找出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并想盡辦法幫助其克服。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只要學員克服了困難,付出了一定的努力,表現出一定的積極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進步,教員也要有意識地及時抓住這個閃光點進行表揚,從而提高他們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使其建立自信心。
3.循序漸進,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有自卑心理的學員在進行軍事體育訓練時非常需要教員和同學的理解、關心、幫助和鼓勵。教員應主動積極地關心他們,與他們多交流、多溝通。例如在學習同一技術動作或課堂練習時,要適當降低難度,減輕重量或速度要求,使自卑心理學員感到“課有所練、練有所獲”。也可以在分組教學時盡量把他們分在一起,這樣既有利于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增強完成動作的信心,又能激發(fā)其他學員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這比教員不斷地講解、示范、指導更具有說服力。
4.尊重信任,激發(fā)自信。自尊心就是動力,當自尊心受挫時學員就會產生自卑感,從而迷失方向。教員要多與學員交心,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進一步縮短彼此的心理差距,以平等的身份真正關心每一個教育對象,使他們真正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促進“個性”的發(fā)展,時刻維護學員的人格尊嚴。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學員的閃光點,抓住轉變的契機,經常進行表揚和鼓勵,不斷地激發(fā)他們樹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