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艷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及康復指導在癌癥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方法:利用真實、可靠、實用的方法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護理計劃,實施護理措施,解決護理問題。結果:實施心理護理后,癌癥患者的身心狀況均得到有效緩解。結論:用心理護理的方法對癌癥患者實施護理是一種科學的、個體化的、有效的方法幫助癌癥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非常重要。
關鍵詞:癌癥;護理;心理護理;音樂療法
【中圖分類號】R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8-0225-01
在人們看來,癌癥與死亡是劃等號的,“談癌色變”的心理在癌癥患者中仍占主要地位,癌癥已經被定為心身疾病,癌癥患者消極的情緒,會加重病人的心理痛苦,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如:憤怒、焦慮、抑郁等.認可及情緒波動等。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逐漸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yī)學模式轉變,有效實施心理護理,幫助癌癥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非常重要。
1 癌癥對心理的影響
1.1 懷疑心理:當患者得知自己患癌后,心情緊張,坐立不安,猜疑不定,多方求證。
1.2 恐懼心理:當患者肯定自己患癌后,常表現(xiàn)為害怕、絕望,失去生的希望,牽掛親人等。
1.3 悲觀心理:當患者證實自己患癌后,會產生悲觀、失望情緒。
1.4 認可心理:患者開始接受自己患癌的事實,心情漸平穩(wěn),愿接受治療,并寄希望于治療后痊愈。
1.5 失望或樂觀心理:癌癥治療效果因人而異,有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善于調整心情,長期處于一種樂觀狀態(tài)。有的病情逐漸惡化,或對治療信心不足,對治療方案及技術缺乏認識,以及經濟負擔重,使患者產生消極心理[1]。
2 癌癥患者心理護理的意義
心理護理是指在疾病的治療護理全過程中,醫(yī)護人員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積極地影響患者的心理,使其處于最適宜治療的狀態(tài)。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療和康復與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和心理變化直接影響著疾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程度,因此,對身心疾病的心理護理就顯得格外重要。
緩解或解除患者對疾病的負面情緒,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正確及時地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盡早從心理上接受患病的事實,及時接受住院治療。幫助患者適應并處理好醫(yī)一患等人際關系,適應其新的社會環(huán)境。隨著臨床治療的需要及其方式的改進,心理護理在其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心理護理以其卓越的臨床應用效果,已得到普遍認可,并應用于各種疾病的護理工作中。對患者的心理護理獲得臨床效果的關鍵在于,醫(yī)護人員是否掌握并提高交流技巧,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并對其不良情緒及心理進行矯正、輔導,使之有利于臨床治療的進行或延續(xù)[2]。
3 癌癥患者心理護理的方法
3.1 心理疏導
癌癥患者存在的最重要心理問題是擔心預后差。醫(yī)護人員在給病人做治療的同時,要了解患者的心態(tài),針對性的予以心理疏導,可以舉一些已治愈者的實例,使其看到希望。介紹患者與已痊愈者電話交流,必要時請已痊愈患者床邊介紹抗病經驗。讓患者認識到,消極的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負性情緒可以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積極樂觀心態(tài)增強應激能力,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3.2 交流、溝通
交流可了解患者的社會、文化背景、個性特征、生活習慣、對疾病的認識、態(tài)度等,從而掌握其心理變化,進一步有步驟地暗示、引導、調動其內在的心理抗衡能力,從而緩解緊張,恢復心理平衡。在交流時,護士應掌握語言交流與非語言交流的技巧,并注意以下幾點:
態(tài)度誠懇,語言親切,與患者談話時要坐下,姿態(tài)自然放松,保持與患者的目光接觸,耐心傾聽并移情,使患者感到舒適和溫暖, 不可隨意更改話題或發(fā)表個人意見而阻斷患者談話,防止不適的樂觀或做出保證,注意觀察患者的非語言表情,遇到患者不愿交談時,不勉強,可握著患者的手或撫摸其額部,使其感到對他同情和理解,若患者已知癌癥擴散,則不應回避患者提出的問題[3]。
3.3 與家屬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經常與患者家屬溝通,能得知患者的很多信息,能了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和心理變化。通過家屬的配合會更好的進行治療,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及時與家屬溝通,提醒其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保持良好的情緒,對患者的一些失控行為,給予同情和理解,并指導家屬做好一些生活護理、飲食護理、情感的關愛,思想的交流等。護理人員要盡可能的提供方便,積極協(xié)作幫助解決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
3.4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指的是運用音樂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來調節(jié)患者的心理與情緒,以促使疾病治愈,輕松、愉悅的音樂能使腦部血流量增加,這是患者情緒狀態(tài)得到一定改善的反映。結合患者的民族、性別、年齡、職業(yè)和個人偏好,來選擇適合的音樂,目的是使患者的精神和情緒得到放松【4】。
4 癌癥患者的健康指導
4.1 合理飲食
食物多樣化注意食物多樣化,多食新鮮的蔬菜、水果、豆類和粗糧等。不吃炭燒食物、禁煙酒。限制腌制食品的攝入并控制鹽和調料的使用
4.2 合理運動
要遠離癌癥,除了要健康飲食,還要堅持鍛煉身體。合適的運動會給人體健康帶來極大益處,也有防癌抗癌的作用。美國的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吸氧量增多,呼吸頻率加快,通過體力氣體交換,可將一些致癌物質排出體外,降低癌癥的發(fā)病率,即使得了癌癥,身體康復較快,也能延長生命。運動還可大大減少體內多余的脂肪,運動后出汗可使體內的鉛、鍶、鎳和鈹?shù)戎掳┪镔|隨汗水排出體外,從而起到防癌的作用。
另外,運動可使人血液循環(huán)加快許多,癌細胞就好似湍流中的小砂子一樣,不易站住腳跟, 也不容易轉移, 且易被免疫系統(tǒng)清除。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生殖激素也和癌癥密切相關, 人們從年輕時就開始運動可明顯減低癌癥發(fā)病率。
4.3 營造安靜、整潔、舒適的環(huán)境
一個安靜、整潔、舒適的環(huán)境會使人心情放松,忘記煩惱享受生活中的快樂,對于癌癥患者更應該擁有這樣的環(huán)境,放松心情好好休養(yǎng),最終得到心理的放松。
5 討論
心理護理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被人們關注,心理護理已成為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護理學與其他醫(yī)學學科的交叉融匯,既使護理工作面臨新的挑戰(zhàn),也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醫(yī)學科學的進步,整體護理的發(fā)展和深入,癌癥患者的護理也在不斷拓展,因疾病譜和病種的改變,診療手段的發(fā)展和進步,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為適應現(xiàn)代護理模式的轉變,更好地把疾病護理與心理護理有機結合起來,護士應不斷更新專業(yè)知識,以適應臨床工作的需要。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與護理模式的改變,心理、社會等因素對疾病治療與康復的重要性已越來越被臨床所認識,而現(xiàn)代護理學也認同心理因素在整個護理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
真誠友善的態(tài)度、親切美好的語言、無微不至的關懷、恰如其分的醫(yī)學宣教等會使患者感到欣慰,并得到鼓舞和建立自信,起到其他任何常規(guī)治療措施起不到的和不能取代的輔助治療作用。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有利于機體調動自身的全部抗病防御系統(tǒng)功能,穩(wěn)定和改善內環(huán)境,提高機體對外部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綜上所述,癌癥患者特別需要高水平的心理護理,因此我們應該要通過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心理護理,從而不斷改進和提高對癌癥患者的護理質量。同時,只有掌握患者的患病心理,找到合適的心理護理方法,輔以正確的臨床實踐,才能真正幫助癌癥患者戰(zhàn)勝病魔、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丁艷春.肺癌病人化療前心理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5,6(5):30-31
[2] 劉雪松.醫(yī)護人員語言在術后心理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12):108-108.
[3] 滕玉林.晚期癌癥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外醫(yī)療,2008,9(9):109.
[4] 王莉.心理干預對直腸癌腸造口患者的效果評價[D].太原: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