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王蕾
7月30日,涪陵區(qū)石沱鎮(zhèn)光明村五組。
村民李建有些口渴,他走進承包地里,摘下一根黃瓜,用衣角擦了擦,大口吃起來。
“嗯,好吃,汁多,還帶點甜味!多虧了這口山坪塘?!?李建瞇縫著眼笑了。
今年,僅僅是這一茬黃瓜,就為李建換來了兩萬多元收入。
而就在去年此時,李建看著自己的地,卻欲哭無淚。
光明村水質(zhì)好,產(chǎn)出的蔬菜不僅好吃還帶點回甜味。沖這優(yōu)勢,2013年李建回鄉(xiāng)承包了200多畝土地,準備打造蔬菜基地。
“我要給大家?guī)€好頭,讓大家看看種地也能發(fā)家致富?!崩罱ㄐ判氖?。
談好承包合同,種子播到地里,李建才發(fā)現(xiàn)自己忽略了一個“致命”問題——附近的水塘蓄不起水。
光明村水塘很多,能蓄水的卻很少。
“我們組六口水塘,沒有一口能蓄水,一到三伏天,人畜飲水都惱火,更別說農(nóng)作物灌溉了?!崩罱ㄕf。
開弓沒有回頭箭,前期的錢已經(jīng)投下,李建只好咬牙堅持——再拿錢組織村民在蔬菜基地附近新挖了一口水塘,又搬來抽水機把水蓄滿。
第一次蓄水,看著水塘的水一點一點滿起來,李建心里說不出的高興。
這天夜里,李建夢到自家地里掛滿了青油油的黃瓜、四季豆、絲瓜……
“不好了,水漏了!”第二天清晨,李建的妻子帶著哭腔跑進屋。
“什么?怎么可能?”李建一顆心像掉進了冰窖里。
其后幾天,李建每天都坐在田埂上默念,“下一場雨吧!”
幾天后,雨沒有來,卻來了一群人。
“老李,我昨天給鎮(zhèn)上打了電話,他們是來給你的山坪塘看病的,不用你掏錢。”光明村村主任李小忠走了過來。
原來,這群人是鎮(zhèn)上請來整治山坪塘的技術員。
“晚上回去加班為這口水塘量身定做整改方案,讓你們的莊稼明天就喝上水!”顧不得李建遞來的白開水,技術人員檢查完后便匆忙離去。
第二天,一些大型機械被運了進來。
“咚咚咚……”挖掘機開始轟鳴。
“轟轟轟……”攪拌機也叫了起來。
聽著這樣的“音樂”,李建心里樂開了花。
傍晚,山坪塘整治終于結束,水塘里再次蓄滿了水。
這一夜,李建又失眠了。
當?shù)谝豢|陽光灑下來的時候,李建一個箭步?jīng)_向水塘。
“太好了!水沒漏,我的蔬菜有救了!”李建眼里噙著淚水。
當晶瑩的水滴灑落在葉片和土壤里,泥土的腥氣撲鼻而來,焦渴的土地歡暢地飽飲著。
“如今,我已經(jīng)把成本全部收回來了,而且小有盈利?!崩罱烽_了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