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蕓
摘 要:我們的社會迫切需要創(chuàng)新型人才,我們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有義務讓學生成為善思好問的人。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就必須從有疑到無疑,到新疑,這就是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地理課堂;問題意識;高中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提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睂W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的。我們教師在教學中須切實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創(chuàng)新中學習,使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面發(fā)展。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高中地理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非常重要。
一、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可以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的地理思維能力
在高中地理課堂上,問題的產生需要創(chuàng)造一定的地理學習環(huán)境。比如,從某些國家風俗習慣的一些小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阿拉伯人為什么偏愛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觀也是白色的,在電視里也可看到阿拉伯人戴著白色的纏頭巾和穿著白色長袍。為什么呢?這除了與他們的風俗習慣有關,更重要的原因是西亞氣候干燥,白色對強烈的陽光有反射作用,故吸熱少,從而使學生對西亞氣候形成長時記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就可以用地理思維去解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
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非是天生的,它需要喚起和培養(yǎng)。為了喚起學生的問題意識,我們既要為學生解決“不知”而問,更要讓學生為求得“新知”而問,既應養(yǎng)成學生對一切未知的現象多問幾個為什么的習慣,也要讓學生具有敢于對一切看似確定的結論多問幾個為什么的勇氣。應當鼓勵學生在了解“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基礎上,再追問一句“還有什么”。在講解自然帶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窗外校園里的樹木,有同學就會疑問:法國梧桐葉子大,冬季又落葉,屬于什么自然帶的植被呢?雪松的葉子截然不同,又屬于什么自然帶的植被呢?學生通過各種植被的外表不同和書本上的介紹一一對應,很快就能自己弄懂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和針葉林帶的區(qū)別了。那么,更多的同學會想到校園內還有夾竹桃和橘子樹,葉子又闊又硬,冬季也不落葉,那又是什么自然帶植被呢?同學們通過眼前的事物,不僅形象直觀地認識了解自然帶,而且對自己家鄉(xiāng)的自然事物進一步有所了解。用現場實物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積極性,更增加了學生學習參與度,從而激活了課堂。
三、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可以培養(yǎng)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促使學生認知的發(fā)展
具有問題意識的學生常常會問自己“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為解決這些問題,他們會啟動思維,搜尋頭腦中的原有知識,對其重新分析、理解,從而對知識的掌握更為深刻。激發(fā)問題意識的設置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小到大,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例如,在進行“地球的公轉”一節(jié)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這幾個問題:“地球是怎樣公轉的?”“什么是太陽高度、太陽直射點?”“地球公轉為什么會引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太陽直射點是怎樣移動的?”“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是怎樣引起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季節(jié)變化和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的?”“四季是怎樣產生?”等,這樣通過一系列的前后聯系、由淺入深的問題去組織教學,遠比教師的講授效果要好得多。此外,解決問題的欲望還會使他們去查閱資料,請教別人,這就使他們的知識得以擴充,具有問題意識的學生不只關心結果,更關心獲得知識的過程。在積極的思維、探索的過程中,零星的知識變得系統有序,原有的知識結構更為完善、合理,這就提高了建構知識的能力,為今后的知識擷取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四、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可以拓展學生問題空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
生活中的地理知識無處不在,地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它絕不僅是一種課堂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實踐能力的提升。地理課堂上我們要留心生活中的事情,平時要養(yǎng)成愛發(fā)現、愛提問的好習慣,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將課內的興趣延伸到課外,將課內的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探索更多的未知問題,從而產生自主學習的需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講黃河中下游某城市的工業(yè)布局是否合理時,我及時引入了《黃土高坡》:“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乘著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時提問:黃土高原上是否有東南風?西北風?分別盛行在哪個季節(jié)?所以,有大氣污染的工業(yè)應設置在城市的哪個方位比較合理?
此外,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越發(fā)喜愛地理。當學生在自己的積極參與下主動提問、主動設疑,獲取成功時,更加會心情愉快,精神振奮,探索問題和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從而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以爭取獲得更大成功。
當然,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不是朝夕之功,應當成為我們平時課堂教學持之以恒的追求,在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組織、參與作用的同時,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地開展學習。讓問題促使學生思考,讓思考帶給學生收獲。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臨江高級中學)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