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慶 蔣笑燕
摘要: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教學理論,本文針對中醫(yī)藥院校信息學科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提出了應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開展信息學科教學的研究,以期使其在改進信息學科課程教學效果,培養(yǎng)信息學科學生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信息學科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或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產(chǎn)生時間不長,但發(fā)展極為迅速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1]由于它在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等方面的顯著實效,受到了世界各國教育界的普遍關注,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理論和策略。但由于對其理論研究和應用方法認識不夠深入等原因,我國高等學校信息學科教學中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應用開展還十分有限。而針對目前中醫(yī)藥院校信息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與需求,卻很有必要開展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及其應用的研究。
合作學習內(nèi)涵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合作學習以學習小組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系統(tǒng)地利用教學中的各個動態(tài)因素,包括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以及學校與家長、學校與社會等,這些因素互相協(xié)調(diào)、促進學習小組成員的全面發(fā)展,以期達到預先設置的共同性的教學目標。其中,異質(zhì)分組、積極互賴、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個人責任、社交技能以及小組自評是合作學習的六大要素。[2]
而目前,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在信息學科教學中的研究及應用還十分不足,這主要是因為對合作學習這一理論的認識不夠深入,認為信息學科等工科教育不適用此類學習研究理論。因此這一理論多被應用于初等及中等教育中,在高等教育中也多限于外語或體育等合作模式較為直觀的課堂中。
信息學科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信息學科是中醫(yī)藥院校中開設較晚的學科,教學中受傳統(tǒng)理工科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影響較大,多采用單向講解式和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注重知識灌輸?shù)墓残裕鲆晫W生個人能力培養(yǎng),忽視了該學科實踐性強的特點,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近年來,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推動下,信息學科教學已開始注重對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PBL教學等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得學生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及自主研究、自主解決問題能力都得到了更好的培養(yǎng)與提高。
然而,信息學科的具體實踐和研究工作要求學生能夠?qū)λ鶎W各門課知識融會貫通,能夠通過對具體問題進行系統(tǒng)分析,并綜合運用其所學各門課知識,設計合理方案,采取最優(yōu)方式方法和合理技術解決具體實踐項目或研究問題。[3]而目前的教學工作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單一知識能力的運用和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問題解決能力,并不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綜合知識運用的能力。[4]基于PBL的教學方法雖也同樣注重學生自主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培養(yǎng),但其強調(diào)的是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教師的參與度過小,且較為適合較小范圍的小組學習。鑒于信息學科課程特點及班級規(guī)模限制,并不適合在信息學科課堂教學中直接開展基于PBL模式的教學,但其教學思想和方法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中醫(yī)藥院校信息學院的實際授課經(jīng)驗也驗證了上述客觀情況的存在。在多門課程授課中已開展的基于項目實施、軟件開發(fā)及綜合能力運用的分組合作、討論中,發(fā)現(xiàn)學生并不能很快、主動地接受與適應這一教學方式,多為被動等待任務分配,不能主動地尋求與合作者自發(fā)地運用所學知識開展項目實施與合理任務分配,教師的合理安排與適時適當?shù)貐⑴c指點必不可少。在實際授課中還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知識背景、客觀能力上存在較大差距,個人對知識獲取的期望也并不相同。因此分組中會出現(xiàn)知識水平較低或?qū)W習意愿不強的學生不愿參與、過于依賴他人,而能力較強的學生承擔過多任務的現(xiàn)象,從而并不能針對每個學生具體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能力培養(yǎng),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效果。這說明采用統(tǒng)一標準進行教學活動開展的效果并不能很好地達到預期的目標。
因此,面向不同學生需求,基于合作學習理論開展差異化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研究,對于培養(yǎng)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是十分重要且極為必要的。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設計
針對中醫(yī)藥院校信息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與需求,開展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設計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設計合理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1)合作學習理論研究
鑒于目前對信息學科中開展合作學習的理論研究及其應用并不深入,首先應對合作學習理論及各國各高校該理論實際應用情況進行深入的學習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之上,對中醫(yī)藥院校信息學科辦學特色與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設置、授課形式方法及教學效果等進行充分調(diào)研,提出適合中醫(yī)藥院校信息學科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2)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
在理論研究基礎之上,應對信息學科的課程進行有效篩選,針對每門適合運用合作學習方法的課程,提出不同的合作學習的具體教學方法與實踐方案,并通過教學實踐進行不斷積累和總結。在設計中,應著重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開展合作學習課程的選擇。應通過對信息學科培養(yǎng)方案與課程體系的充分分析,并在對課程授課情況與授課效果進行調(diào)查分析的基礎上,選擇強調(diào)運用所學綜合知識解決問題能力,且適合開展合作學習的課程作為實踐課程,如軟件工程、IT項目管理等。
分組規(guī)則的制定。應根據(jù)不同課程的具體要求,根據(jù)班級人數(shù)及學生差異情況,設計適當?shù)姆纸M規(guī)則,包括小組人數(shù)及成員組成等??煽紤]幾種不同分組方式,進行對比實驗,分析各分組方式的利弊,以確定最優(yōu)分組形式。
小組目標及個人目標的制定。根據(jù)教學計劃與教學目標,合理設定小組應實現(xiàn)的目標,并根據(jù)各小組成員的具體情況,教師指導并協(xié)助制定個人目標。endprint
互動關系的確定。合理制定與安排小組的互動關系,以形成合理的合作與競爭機制,并符合班級整體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教師的參與程度把握。教師具有規(guī)則制定者、進程管理者、學習指導者、行為咨詢者等多重角色與身份,應根據(jù)課程需要合理安排其參與程度??蛇M行不同參與程度的實驗,并通過對比分析確定其優(yōu)劣。
(3)教學效果反饋
教學模式的評價方法對教學模式成功與否的評定極為重要,應結合合作學習小組評分規(guī)則設計合理的評價方式。在每一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及教學結束后,利用合作學習的特點,開展以小組評分為主體的教學評價,并采取有效工具與方法進行分析,得到及時有效的教學效果反饋。以此為基礎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修正,并逐步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
2.考核方式改革
由于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開展的方法和形式,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有很大差異。因此也應根據(jù)合作學習開展的特點,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有針對性的考核評價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模式學習之后的學習效果與知識掌握和運用情況。
針對考試課程,需結合必要的期末考試,強調(diào)對小組學習效果的評價。小組成績的評價應參考已制定的小組評分規(guī)則,并在此基礎之上,注重個體目標的完成效果。
針對考查課程,應以小組學習效果為主,綜合評價分析小組成績及組內(nèi)個體目標的完成效果。通過上述兩方面的教學改革工作,可以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設計,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教學的應用研究工作。通過這些研究及應用工作,設計出符合我國中醫(yī)藥院校信息學科教學特點和特色的具備一定推廣價值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及教學評價方法,其中針對不同課程具備不同的具體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
通過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開展,使學生能根據(jù)自身情況,結合教學目標和小組目標,設計自己的學習目標,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與自主規(guī)劃能力,鍛煉其主動思考與綜合運用所學各科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溝通、交流能力與互助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交、社會服務、競爭等意識與能力,考查與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
通過這一教學模式的設計,可以有效培養(yǎng)信息學科學生綜合知識運用能力,構建符合我國中醫(yī)藥院校信息學科特色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并建立符合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評價方法,促進合作學習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紅亮.合作學習的內(nèi)涵、要素和意義[J].外國教育研究,2003(05).
[2]蔡鐵權,葉梓.促進合作學習的概念圖建構[J].中國電化教育,2011(04):97-100,108.
[3]潘怡.合作學習在“軟件工程”課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7(22).
[4]劉威,張鑫,王其華.基于合作學習的大學計算機專業(yè)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A].計算機教學研究與實踐——2008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39-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