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巖
內(nèi)容摘要:本文對馬塞爾·普魯斯特的經(jīng)典著作《追尋逝去的時光》進行精神分析式的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聯(lián)系《追尋》一書的內(nèi)容和普魯斯特的現(xiàn)實經(jīng)歷,將逝去的時光與精神分析中有關(guān)客體的概念,以及作者童年階段所經(jīng)歷的俄狄浦斯情結(jié)連接在一起。分析顯示出普魯斯特一生所承受的巨大矛盾和困苦是與其父-母-子的三元關(guān)系密切相關(guān)的。父親未能承擔起自己應(yīng)該在的位置,母親對于丈夫的矛盾情感,都對普魯斯特的精神世界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然而,通過書寫,普魯斯特最終理解了心中不停振動的俄狄浦斯時刻。
關(guān)鍵詞:普魯斯特 俄狄浦斯情結(jié) 精神分析
一.需要找回的時光
普魯斯特的小說《追尋逝去的時光》①的主角是一位未知姓名、未知年齡、在深夜中輾轉(zhuǎn)反側(cè)的旅人。小說的開篇就向我們展示——這與其是一部小說,不如說是主人公的夢境,在夢境中不斷地追尋,追尋那段早已逝去的時光。在小說的結(jié)尾,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偉大的主題——時間,之后就開始了書的創(chuàng)作,開端與結(jié)尾遙相呼應(yīng)。時間是已經(jīng)失去了的,是需要被找回的,它是以夢為開端,以在清醒狀態(tài)下找回失去的時間為結(jié)尾。而找回的標志是主人公在品味茶泡瑪?shù)氯R娜小點心時突然涌起的感覺,一種他一直以來都模模糊糊的感覺,這時他方才發(fā)現(xiàn),時間從未溜走,“只是無法用記憶和才智找到”。[7]180
這個有意識的記憶、才智、概念、邏輯所無法觸及的東西,這個逝去的時光,可以被視為無法被符號化的東西。一個物(La Chose),可以說普魯斯特所想要找回的、且已經(jīng)丟失的就是與大他者(母親)相連的客體,也是因為進入語言、符號化后而失去的客體。
從全書開篇的夢過渡到幼時盼望母親睡前一吻的心情,再到結(jié)尾時重現(xiàn)的、代表母親終于能上樓吻他的鈴鐺聲,這是個重復(fù),但是意義已經(jīng)截然不同。如果說開篇他面對的是父親的不算嚴的禁止造成的焦慮,那么在結(jié)尾他才發(fā)現(xiàn)鈴聲早已成為他生命的支點。
……它就是此時此刻在德·蓋爾芒特親王府里響起的我父母送斯萬先生出去的腳步聲,宣布斯萬先生終于走了、媽媽很快就能上樓來了的小鈴鐺尖厲、清脆、丁丁冬冬連綿不絕的金鐵聲,這些聲音依然縈繞在我耳畔,它們雖然在過去那么遙遠的位置上,我卻聽到了它們。
……
貢布雷花園的鈴聲,那么遙遠然而又在我的心里,我諦聽這鈴聲的日子在我并不知曉為我所有的那個廣闊領(lǐng)地里是一個基準點。[7]349-350
這些突然冒出的聲音是登陸在拉康所說的實在界中的客體a,普魯斯特終于部分地找到了失去的東西,屬于實在(réel)的東西。
二.找回的客體
實在,拉康的其中一個定義是:“不再是一個客體的本質(zhì)的客體,但是這個東西面對著所有話語的終止以及所有范疇的失敗,它是最卓越的焦慮的客體?!盵3]196在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鈴聲是代表她母親出現(xiàn)的鈴聲,也代表著與母親融合的時刻,母親作為不可能的客體,也就是從根本上丟失的客體,也就是一直以來追尋的客體。追尋逝去的時光,確切說是追尋不可能的客體丟失的那個時刻。丟失的客體造成去追尋這一客體的欲望。
我聽到大人們送斯萬出門的聲音;門鈴告訴我斯萬已經(jīng)走遠。...... 我很快就聽到她上樓關(guān)窗的聲音。我躡手躡腳走進過道,心怦怦亂跳,激動得幾乎寸步難移,不過這至少不是難過得心跳,而是提心吊膽,是過分興奮。......為了避免父親訓我一頓,她急得呼哧呼哧對我說道:“快跑,快跑,別讓你爸爸看到你象個瘋子似的等在這兒!”[5]35-37
主人公不斷地期待與被禁止的客體、不可能的、丟失的客體相遇,然而父親的禁止一直威脅著他。再次回到母親的懷抱中,同時也意味著有被父親懲罰的危險。
三.普魯斯特的追尋——另一條俄狄浦斯之路
凡德伊去世已經(jīng)太久了,但一個形象卻在我心頭躁動,一個形象保存了多少歲月,我甚至可以想象出來,因為過去我把它儲存在記憶里,即使這一形象有一種有害的能力,但我以為,久而久之,它的有害的能力已徹底消失了;這個形象活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猶如俄瑞斯忒斯,眾天神使他免于一死,讓他在共謀的日子里回故里懲罰謀殺阿加門農(nóng)的兇手——來折磨我,來報復(fù)我,誰曉得?因為我讓我的外祖母死去了;……[6]504
俄瑞斯忒斯是阿伽門農(nóng)的兒子,為報父仇殺死母親。那么,在這里,主人公將自己放在哪個位置上呢?殺死一位父親的兇手,還是殺死母親為父親報仇的人?《追尋》中的凡德伊先生包含普魯斯特父親的形象,而小說中的外祖母包含著他母親的形象,因此,這里涉及到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結(jié),反映出他對父母雙親的雙重負罪感。
1905年9月26日,普魯斯特的母親去世。幾天后,普魯斯特在給朋友的信中這樣寫道:“在這個世界上,我只愛一個人,那就是我媽媽。……她帶走了我的生命,就像爸爸帶走了她的生命?!盵2]89
普魯斯特的父親Adrien Proust是名醫(yī),在預(yù)防流行病方面作為政府顧問,1903年去世。雙親的去世,尤其是母親的去世令他悲痛欲絕,同時極度內(nèi)疚,因為他覺得自己“一直用虛弱的身體和懶惰來折磨他母親,直至去世?!叶練⒘怂纳盵2]90普魯斯特本人,正如《追尋》的主人公,一直無所事事、流連于上流社會聲色犬馬之中,身體脆弱、神經(jīng)過敏,令父母非常擔心。既然他如此愛他的母親,為什么一直令她如此傷心?正如弗洛伊德關(guān)于親人死亡的夢的分析那樣,我們可以認為,表面的悲痛情感深處掩藏的是作者童年起就被壓抑的那些欲望。[4]250
在《追尋》中,主人公對于父親的描寫很少,書中其他的角色分擔了他對于父親的看法。首先,前文所述“夜晚的吻”那一段,主人公在母親必經(jīng)之路上心驚膽戰(zhàn)地等待她路過,他覺得這樣做,父親會懲罰他。然而,結(jié)果出人意料:
他繃著臉奇怪地看我一眼。后來媽媽尷尬地解釋幾句。 他說:“那你去陪陪他吧。你不是說還沒有睡意嗎?你就呆在他房里好了,反正我不需要你照應(yīng)?!?
“ 可是,親愛的”母親不好意思,回答說,“這跟有無睡意無關(guān),總不能慣孩子……[5]38
“反正我不需要你照應(yīng)”,顯示出普魯斯特的父親晚上不需要自己的妻子,把她留給兒子。在這里,父親本身沒有站在自己應(yīng)該在的位置上,讓孩子覺得法律、規(guī)則是可以被違反的,違反之后還能得到獎勵!反而是她妻子試圖堅持規(guī)則——總不能慣孩子。
這僅僅是眾多例子中的一個,最終結(jié)果是這位父親給孩子留下了沒有原則的印象。普魯斯特一生疾病纏身,也找過很多醫(yī)生,卻又不遵守醫(yī)囑。這里的矛盾根源正是他對父親的情感。普魯斯特最愛的母親最愛的人是他的父親,但同時,他母親又在某種程度上貶低這位父親,他的內(nèi)心歷程究竟如何我們難以詳細了解,畢竟他沒有躺在分析家的躺椅上,僅留下了一些文字和好友的一些追憶。但是我們?nèi)钥梢詮淖髌分姓业胶圹E——普魯斯特強烈的內(nèi)疚感,不僅僅源于自己一事無成、醉心于上流社會的生活,還包括他的同性戀關(guān)系對家人造成的強烈傷害。《追尋》一書中凡德伊先生的境遇就體現(xiàn)出普魯斯特對父親所受到的傷害有所了解,凡德伊先生的女兒就是一位同性戀。凡徳伊先生去世后,凡徳伊小姐就和女友在自己父親的肖像前作勢要羞辱他:
“你知道我想給這老怪物來點什么嗎?”她拿起肖像說道。 ......
“我不能啐?往這上面啐?女友故意惡狠狠地說道。[5]163-164
這是對父親的攻擊??梢姡蒸斔固鼐哂袑Ω改鸽p親愛恨交織的矛盾情感,俄狄浦斯式的悲劇一直纏繞著他。隨著雙親的去世,在哀悼的時刻,這種極度的悲痛、內(nèi)疚襲擊了普魯斯特,令他近乎崩潰。然而最終通過書寫一部偉大的作品,他找到了令他痛苦之源,找回了一直回響在他身上的那種脫離了時間、永恒存在的時光,走出另一條俄狄浦斯之路。
注 釋
①本書法文原名為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 有多個譯名:《追尋逝去的時光》、《追憶似水年華》、《追憶逝水年華》、《往事追跡錄》等等。
②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jié),意指在前生殖器期(3~6歲)兒童對父母雙親的攻擊性和愛的投注。最容易理解的部分解釋是男孩試圖取代父親擁有母親。然而俄狄浦斯情結(jié)遠比這一單一視角更為復(fù)雜,對于父母雙親均可能有愛與恨的投注。
參考文獻
[1]Gabrielle Rubin. Ambivalence et défi, Marcel Proust et son père [J]. Revue fran?aise de psychanalyse(paris), 1999,63(2) :637-645.
[2]Haruhiko TOKUDA. ?La victoire des Intermittences du c?ur sur loubli — Proust et sa mère?, Journal of Liberal Arts, no.120, lUniversité Waseda, mai 2006.89-107.
[3]Jacques Lacan. Le moi, le LE S?MINAIRE DE JACQUES LACAN. Paris:DITIONS DU SEUIL,1978.
[4]弗洛伊德.釋夢[M].孫名之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
[5]馬塞爾·普魯斯特[法].追憶似水年華(1)在斯萬家那邊[M]. 李恒基,徐繼曾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89.
[6]馬塞爾·普魯斯特[法].追憶似水年華(4)索多姆和戈摩爾[M]. 許鈞,楊松河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89.
[7]馬塞爾·普魯斯特[法].追憶似水年華(7)重現(xiàn)的時光[M]. 徐和瑾,周國強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1.
(作者單位:成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