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明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高科技的推廣,社會信息化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獲取多方面知識,從而認識社會的發(fā)展水平;另外,還應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并鼓勵他們形成嶄新的技能。本文旨在從方法的分類、適合的方法和有效的教學等三方面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
一、方法的分類
1.講授法
“講授法”,即教師通過教學過程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一般是口頭描述,有時會加入肢體語言,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講授法”,可引導學生源源不斷地吸收知識,并積極地思考。
2.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即在任務中摻雜一定的知識,并通過對學生的側面引導,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思考和探究,從而由淺入深地獲取并掌握知識的方法。在“任務驅動法”中,學生是主動的參與者。在任務的引導下學習,既符合信息技術的學習規(guī)則,又利于學生掌握多方面知識。
3.討論法
“討論法”,即在教師的指揮下,學生分成小組,互幫互學,并形成小組討論機制。這要求學生在討論之前分析和思考相關問題,并抓住重點。為了進行有效討論,就要做好預習以及各項準備工作,以便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產(chǎn)生一定的思維碰撞,進而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同一教學內容。
二、適合的方法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校的現(xiàn)有設備,并根據(jù)教學目的制訂一系列教學計劃,然后,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以使學生迅速地吸納知識。具體有三點。
1.符合教學實際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既使學生掌握適宜的內容,又為他們的發(fā)展助一臂之力。另外,教師還可根據(jù)信息技術的變革,適當更改教學內容,以符合教學實際,從而使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得到保障。
2.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教學目標。例如,對學生的思想性格、道德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當教學目標確定后,教師應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
3.以現(xiàn)實為依據(jù)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以現(xiàn)實發(fā)展為依據(jù),將嶄新技術融入課堂教學,既向學生傳授知識,又鼓勵他們親自參與操作,還注重提升他們的素養(yǎng)。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有效的教學
為了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教師應進行有效的教學。具體有三點。
1.主動探究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當教師在確定目標與內容后,可鼓勵學生查找資料、閱讀教材和動手實踐,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促使他們主動探索,最終加深他們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理解。
2.團隊合作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互相交流?;ハ嘟涣骷瓤稍趯W生之間展開,又可在師生之間展開。在互相交流中,學生可從用不同角度思考同一問題,既開闊思路,又拓展視野?;ハ嘟涣髦荚谕ㄟ^思維的碰撞,增強學生理解知識的能力,并使他們進行自主探究。
3.合作雙贏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定下一系列教學目標,并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可將一個大的目標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的目標任務,由每個小組完成其中的一部分),這樣,不僅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更有助于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最終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競爭意識。
(作者單位:江西省都昌縣任遠中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