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秀溪等
在2013年全區(qū)小學數(shù)學教師教學水平測試活動復試說課比賽中,來自桂林市疊彩區(qū)桂嶺小學(以下簡稱桂嶺小學)的數(shù)學教師蔣俊蘭上了一節(jié)《合理安排時間》。蔣俊蘭借幾個問題引入教學:“星期天早上,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小明要為李阿姨沏茶,他需要做哪些事?分別需要多長時間?……小明需要做這么多事,請你幫小明想一想,他應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樣才能讓客人盡快喝上茶?”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情景,迅速激活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課堂氛圍活躍起來,最后,這節(jié)課受到了與會教師的一致好評,獲得了一等獎。回想起這次獲獎,蔣俊蘭說:“這要感謝學校給我的幫助。學校實施的‘蘊雅教育工作,通過多種措施幫助老師成長,我就是受惠者之一。”
近年來,桂嶺小學致力于建設優(yōu)質的教師隊伍,制定了《桂林市疊彩區(qū)桂嶺小學“蘊雅教育”特色建設方案》,提出培養(yǎng)“為人有雅懷、處事能雅量、言行顯高雅、知識求博雅、專業(yè)達邃雅”的“儒雅教師”的工作思路,幫助教師提升專業(yè)技能,從而不斷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
技能引領,不斷提高教師質量
2012年9月,桂嶺小學開展了“桂之雅集”課例分析活動,讓青年教師獨立備課,獨立設計,李智芳等4位教師分別代表學科上了匯報課。李智芳在《賀年片》一課上,準確把握低年段學生的特點,利用學生喜歡的直觀事物、游戲,巧妙運用課件創(chuàng)設了生動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該校黨支部書記黃帥君點評道:“李老師的識字教學落實到位,生字、寫字教學抓得細、抓得實?!?/p>
“桂之雅集”課例分析活動是桂嶺小學提升教師專業(yè)技能的眾多活動之一,其余常規(guī)性舉辦的活動還有“桂之雅集”名士雅教論壇、“桂之雅集”教師論壇、“金桂游學”等。2013年3月,該校開設了“桂之雅集”名士雅教論壇,邀請相關專家到校傳授最新的教學理念,廣西師范大學、廣西教育學院、桂林市教科所等單位的專家教授,北師大專家團都曾到該校做專題講座。該校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6次講座,內容涉及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如文本解讀、有效作業(yè)設計等,業(yè)務能力提升,如撰寫教學案例、教學論文等,教育能力提升,如班主任工作藝術等。
與此同時,桂嶺小學將“桂之雅集”教師論壇建設成了教師分享教學實踐經驗的平臺,幫助教師迅速成長。該校規(guī)定,每年(兩學期)至少開展10次論壇活動。論壇起初以“教師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2013年秋季學期開始改為“專題訪談交流”的形式。論壇的參與者有主持人、主講人、特約評論員、特邀嘉賓(來自市、城區(qū)教研員,兄弟學校教師和家長代表)、論壇參與教師、論壇觀眾教師等。現(xiàn)場論壇結束后,教師還可以在網絡上進行后續(xù)研討。如今,每到周二下午的教師論壇時間,教師們都很興奮,美術教師刁娜說:“論壇形式鮮活且內容豐富實用,通過與專家、家長和兄弟學校的教師交流,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胡秀波校長說:“古語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個老師不能一輩子死守自己的資本,而應開闊眼界,吸收先進的知識,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為此,該校開展了“金桂游學”活動,為教師外出學習提供更多的機會。近三年來,該校共派出30位教師前往南寧、北京、廣州、香港、杭州、廈門、呼和浩特等地觀摩學習,不斷開闊教師視野。該校教師馮黎明很早就關注“生本教育”,但對于如何在課堂中實踐,他很迷茫。2012年12月,該校安排他到廣州駿景小學切身體驗“生本教育”的課堂。他在學習心得里寫道:“這次學習讓我收受益匪淺,我終于知道該如何操作‘生本教育的課堂了。今后,我一定要結合實際,將這次的所學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讓我的學生也在課堂上盡情歡笑。”
通過多種措施的有效落實,桂嶺小學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老教師的教學更加游刃有余,年輕教師也漸入佳境。2009年8月,音樂教師楊琦踏上了工作崗位,當時由于缺乏經驗,備課、上課都讓她力不從心,但現(xiàn)在她告訴記者:“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學校的領導和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提供了很多學習的機會,我的能力提高了很多。現(xiàn)在我更有信心面對學習和教學了?!?/p>
科研助推,全面提升教師能力
除了重視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桂嶺小學還在培養(yǎng)教師科研能力方面下足了功夫,開展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培訓活動。該校的教師培訓分成小培訓和大培訓兩種:小培訓即學科組內自行開展的培訓,教師遇到問題首先在學科組內討論,再由經驗豐富的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具體指導;大培訓即校級培訓,學科組先收集整理組內教師提出的問題,隨后上交學??蒲刑?,科研處對學科組提交的問題進行分析,并與各學科領頭人商討。針對頻率高、普遍性強或學科組內未能解決的問題,學校領導或聘請的校外專家會開展相關專題講座進行講解。兩種培訓形式相輔相成,有效地解決了教師心中的疑惑,激發(fā)了教師探究問題的興趣。
數(shù)學教師蔣艷麗頗有感觸地告訴記者:“我認為培訓不一定是請一個專家、大家上課。我們每一次學科組的討論會都是一次小型的培訓,大家拿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共同探討,問題很快就解決了。這樣的培訓方式針對性強,而且操作簡便。此外,如果某個問題值得深入研究,幾個老師還可以合作做一個小課題,這有助于提高我們的科研能力。”她的論文《淺談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培養(yǎng)》在2013年廣西教育學會第十三次優(yōu)秀科研成果評比中榮獲三等獎,成為該校開展培訓活動取得實效的有力佐證。
桂嶺小學鼓勵教師進行科研實踐,把教學中碰到的值得研究的問題發(fā)展成個人小課題,學校則通過導師制、主題性自培、教師論壇、校園網絡培訓等方式指導教師選題、撰寫立項報告、調查研究、個案分析,以及課題中段總結報告、課題結題資料收集、課題結題報告書寫等工作,及時解決教師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確保教師個人小課題研究能夠扎實開展。據(jù)黃帥君書記介紹,迄今為止,該校每位教師都有一個校級小課題,其中的優(yōu)秀課題還參與了市級小課題的研究。個人小課題有效地提升了教師的科研能力,英語教師衛(wèi)紅英感慨道:“學校成就了我的夢想,引領我走進教育科研的大門,讓我進入到一個無比廣闊的教研天地?,F(xiàn)在,學校的教科研氛圍很濃,許多青年教師通過科研活動迅速地成長起來了。”
此外,桂嶺小學每年都會舉辦“金桂教師”評選活動,將“課題研究工作”作為績效工資的加分項目,鼓勵教師爭取做科研型教師。如今,參與科研已成為該校教師的自覺行為,每個學期都有教師參加自治區(qū)級、市級論文評比活動并獲獎,如毛潔潔、梁麗的《教無定法 關鍵得法》《小學生數(shù)感培養(yǎng)策略淺析》在2011年度“廣西小學數(shù)學教學論文、教案評比”中分別獲一等獎,李智芳的《兒童詩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研究》榮獲2012年度“廣西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成果評比”一等獎,劉湘桂的《低年級寫字教學初探》榮獲2013年度“廣西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成果評比”一等獎,胡秀波、陸成玲、黃英英、謝永姣等多位教師的論文發(fā)表在《廣西教育》《新課標教育研究》等省級刊物上……
教師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促進了桂嶺小學課程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該校依托教師的特長,確立了多個課題研究:《積極開發(fā)自選課程 發(fā)展學生個性》課題開設了品讀、烹飪、排球、合唱、舞蹈、手工等30多個興趣班,讓教師利用每周三下午授課,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構建校園英語文化 開展英語特色教學》課題將英語課程的學習由課本延伸到校園各個角落,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應用技能的提高;《利用網絡優(yōu)勢 優(yōu)化小學習作教學的研究》課題利用網絡媒介開展語文寫作教學,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作文水平。該校六年級一名學生告訴記者:“我最喜歡烹飪課了,可以學做好多好吃的菜,爸媽還夸我做得好吃呢?!?/p>
桂嶺小學不僅在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方面以“儒雅”為目標,還以活動的形式為教師營造“儒雅”的生活氛圍,關注教師的業(yè)余生活和身心健康。從2011年9月開始,該校每月都開展一次減壓活動——“雅情雅趣”活動,內容有服飾搭配、職場彩妝、瑜伽放松、踏青留影、健身運動、歌曲聯(lián)唱、休閑美食等,旨在舒緩教師的工作情緒和壓力,促進教師身心健康??紤]到教師易患職業(yè)病,該校還利用節(jié)假日時間,聘請專業(yè)瑜伽教練到校傳授瑜伽養(yǎng)生知識,或者組織教師外出旅游觀光,讓教師們在旖旎的自然風光中放松心情,增進交流,增強教師隊伍的凝聚力。
該校教師從容不迫的舉止、溫文爾雅的言談、和藹可親的笑容,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胡秀波校長說:“儒雅教師是我校進行‘蘊雅教育的關鍵,有了雅的教師,才能培育出雅的學生,打造雅的校園文化。今后,我們將不斷深化儒雅教師建設的內涵,使其成為我校的一張名片?!?/p>
(責編 陳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