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吳秋發(fā)
瓷板畫的世界
文·圖/吳秋發(fā)
瓷板畫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顏料手工繪畫、上釉,再經(jīng)高溫燒制而成的一種平面陶瓷工藝品。瓷板畫可裝裱、或嵌入屏風中,觀賞之用。
朱振洪
1973年生,山東沂南人,自由藝術家。
從事陶瓷研究十余載,現(xiàn)居景德鎮(zhèn),從事高溫色釉研究與創(chuàng)作。作品色彩變幻豐富,率性揮灑而不失色彩造性法度,一任自然。
獲獎:在"中國瓷再引世界風——中國收藏我最喜愛的陶瓷藝術品"獲金獎。
瓷板畫最早可追溯到秦漢時期,而真正意義上的“瓷板畫”則出現(xiàn)在明代中期。從清中期開始,瓷板畫的發(fā)展走向了興盛。
瓷板畫品種多樣,有青花、青花釉里紅、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淺絳彩等,圖案內容涉及面廣,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蟲鳥、魚藻及吉祥圖案等,形制則有長方、圓形、橢圓、多方、多角、扇面等多種形制。
瓷板畫的色彩、肌理是區(qū)別國畫的一個重要因素。高溫顏色釉色彩肌理裝飾簡單點說,就是我們所說的“窯變”,即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顏色釉再通體復釉,經(jīng)高溫燒成后得到窯變的效果。此效果具有現(xiàn)代攝影般的藝術魅力,這種極為難得的藝術效果是高溫顏色釉的天成之作,而并非人工創(chuàng)作能得出來的絕妙神品,高溫顏色釉作品的神奇之處就在于此。
高溫顏色釉自然肌理裝飾可以表現(xiàn)出作者獨特的創(chuàng)作個性,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思想與內涵的表達都隱藏在豐富多彩的高溫顏色釉中,它直接根源于陶瓷藝術家自身的審美特點和藝術家對高溫色釉這種材料的掌握運用。由于高溫色釉之間經(jīng)過火的歷練可以搭配出許多富有變化的“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這種神奇的現(xiàn)象,燒成后的作品常常會產(chǎn)生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藝術效果。
朱振洪的瓷板畫既吸收了西方繪畫手法,又融入了國畫中畫面有意境,畫外有精神,畫外有畫的精髓。朱振洪使用色彩豐富的陶瓷色釉料代替?zhèn)鹘y(tǒng)繪畫顏料,在繪制過程中也有其獨到的方法,使得整個畫面充滿張力,同時朱振洪老師擅長用高溫陶瓷釉料本身的特殊物理屬性制作肌理,使得整個畫作產(chǎn)生了可觸摸的特殊藝術效果,這是傳統(tǒng)國畫難以達到的。
朱振洪對畫作的整體構圖上吸收了西洋畫重背景的特點,如:《層林盡染》系列,畫面全部填涂不留白,畫中一層層的樹林極富立體感,經(jīng)過霜打染紅,秋天的紅色與大地的黃色交相輝映,樹林間透出的霞光賦予了作品生命,仿佛樹木努力擺脫土壤的束縛,向往著自由的天空。
朱振洪人物畫當中,我們看到一個個朦朧的輪廓,沒有五官,沒有表情。畫面充滿了一種離奇矛盾的色彩,讓人匪夷所思,又耐人尋味,朱老師用他特有的繪畫語言詮釋美麗,詮釋世界,詮釋人生觀,與觀者產(chǎn)生共鳴,千萬個人所見千萬種面孔,每個面孔折射的可能都是自己的千思萬緒。觀者與其表現(xiàn)的藝術開始深度對話,剝離外在現(xiàn)實的種種束縛,成為一個赤裸,但真實的自己。
朱振洪的作品《春游》中,布滿了整塊瓷板的高溫色釉肌理傳遞出一種視覺的魅力,這幅畫中創(chuàng)作者借助顏色釉材料本身來表現(xiàn)春之盎然氣息,自然中的生命力彰顯出一種自由伸展的奔放姿態(tài),而無論是繁茂的春樹還是裊裊婷婷的仕女在畫面中,都得到了簡化的處理。不拘泥于具體的形態(tài)呈現(xiàn)。在朦朧與模糊的把握中,延伸了空間與時間,暗合了中國藝術的空靈與飄逸之感,使作品在疏密、濃淡的似露還藏之中展示出獨特的氣韻,并產(chǎn)生特有的魅力。
憑借著對色彩的感悟和敏銳直覺,以白、黃、蘭等構成畫面的顏色基調,在此之上他大膽搭配色釉,看似信手拈來,卻拿捏得相當精準。他的“金陵十二釵”系列對傳統(tǒng)藝術的闡釋就像張藝謀電影中對東方元素的放大渲染,在陶瓷繪畫上,啟發(fā)了對東方文化進行探索和解讀的一種新方式。
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臺和戲曲本身作為社會文化的縮影和象征,具有極強的感染力。獨特的文化、裝扮、色彩的濃艷,、這些都激發(fā)了朱老師的創(chuàng)作熱情。他將這一系列的作品看作屬于自己的心靈戲臺,把色釉的豐富多變的色彩魅力和寫意的含蓄深沉或幽靜美妙或詩情畫意的境界相結合,把豐富絢爛的色彩和追求意境的寫意情趣相融合。把類似油畫的朦朧給人帶來的愉悅及在現(xiàn)實中“金陵十二釵”特殊韻味的情趣和意境帶給人的特別的審美感受相綜合。
作品《晨曦》,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林間的薄霧撒下耀眼的光芒,喚起人們把往昔寧靜的生活方式與現(xiàn)代急促匆忙的生活節(jié)奏的對比。畫面中,樹林朦朧的痕跡由大而小地無限地伸出了畫面,這一切都鮮明地傳達出畫面強烈的時空感。朱老師通過實地現(xiàn)實觀察的同時,摻進大膽的用色、色彩方面夸張和對比,手法也更為朦朧虛幻,空間感拉得更為悠長、深遠。這是雨霧的清晨,卻讓人置身于一個光的世界中。朱老師構圖手法奇特,有悖于常理。正是這一點體現(xiàn)了朱老師的大膽和創(chuàng)新,現(xiàn)實和虛幻,真實體驗和夸張想象的結合,朱老師更多地用光和色,來塑造一種視角印象,整幅畫面沒有實體,一切都在朦朧中誕生和消失。正是這種朦朧,給藝術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正是這種朦朧,給人一種真實感的升華;正是這種朦朧,給人以更多遐想的空間。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