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興康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公路建設的技術迅速提升,同時對公路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公路路基是公路的基礎,路基的好壞決定著公路質量的好壞,路基的壓實度則是保障路面強度、穩(wěn)定度的基本因素。在加強路面和路基之間結構層的壓實度的前提下,才能保證路面和路基的質量,同時這也是保證路面平整的重要因素,延長公路的使用年限。文章主要對公路路基壓實度施工技術進行了探討,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公路路基;壓實度;施工技術
決定公路路基穩(wěn)定度、強度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路基的壓實度和填充路基的材料。按照我國相關規(guī)范要求,對于使用低限液土作為填充材料的路基,應按照填充的深度來決定壓實度。但是,在施工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生機械的施工能力達不到壓實度標準的情況,另外,對于路基含水量是否對路基的施工及強度有影響,通過壓實度的施工技術也常常無法精確地判斷出來。
1 公路路基壓實度施工技術
1.1 鋪筑試驗路段。在正式施工開始之前,施工單位應選取一段路段進行試驗鋪筑,再根據(jù)所得數(shù)據(jù)結果確定填土厚度和壓實度。在施工時判斷達到路基標準壓實度所需的碾壓次數(shù),為之后的正式施工累積實際經驗和數(shù)據(jù)支持。
1.2 填土厚度的施工。路基壓實施工對填土厚度的影響很大,假設土質含水量保持不變,一個路基參數(shù)的細微變化都將導致填土厚度與標準相差甚遠。嚴格控制填土厚度,是避免公路路基施工出現(xiàn)問題的第一步。填土施工過程如下:(1)施工前應對每個工作段的用土量進行精確的計算,并嚴格按照參數(shù)指標進行操作;(2)各個工作段需要松鋪的厚度,需在邊樁上做紅色標記;(3)使用挖掘機、裝載機取土,有助于協(xié)調運輸。嚴格控制裝車的斗數(shù),安排工作人員進行記錄統(tǒng)計。(4)施工進行時,需要有專業(yè)人員在現(xiàn)場操控并協(xié)調布置土壤的分布,并時刻注意檢測鋪土的厚度,將數(shù)據(jù)及時記錄下來。
1.3 控制土壤含水量。如何測量土壤的含水量并控制含水量達到規(guī)定標準,操作方法如下:(1)工作人員在現(xiàn)場抓一把土,將手握緊后松手,如果土結成一團沒有散開,表明土壤的含水量達標。(2)另外,在施工現(xiàn)場常會使用酒精燃燒法來測量土壤含水量,其效果十分顯著。(3)選擇同一個土場的土壤作為路基填充土,分幾個階段開展填土工程,盡量減少施工時間,保證每個階段的土壤含水量在標準范圍內。
如果土壤的含水量沒有在標準范圍內,使用平地機一邊灑水一邊攪拌,通過灑水的方式進行控制調節(jié)。與此同時要注意檢測土壤的含水量,直至土壤含水量達到標準后才能施工。
1.4 壓實填土的施工。選擇適合的壓實路基的機械,加上合理規(guī)范的操作程序,對于加強路基壓實度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進行壓實路基操作時,要依照“先邊后中、先慢后快、先輕后重”的原則,還需要注意輪寬的三分之一必須與相鄰的兩輪道互相重合。為使壓實度能有效達到標準,壓實工序最好在白天進行,防治重復碾壓、漏壓的情況發(fā)生。
設定道路條件為壓實度=30am、含水量達標、路基96區(qū),如果是砂土土壤,應選用25t振動壓路機,經過一次靜壓后,再振動碾壓兩次,然后再用一次靜壓就可以達到要求的壓實度。而如果是粘土土壤,應選擇1St振動壓路機,一次靜壓,三次振動碾壓,再一次靜壓,便可以達到壓實度要求。
1.5 檢測壓實度。通過檢測壓實度,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施工中的問題,確保路基施工中的每項指標都達到規(guī)范要求。壓實度的檢測有以下幾種方法:環(huán)刀法、灌砂法、核子密度儀法、沉降觀察法、水袋法等,必須嚴格遵循施工標準來執(zhí)行,并結合路基的實際情況——填料的種類及土質等因素,確定選擇哪種方法進行檢測更加準確。
2 試驗路段壓實度的檢測研究
我們在某個高填方路段選取了一段路長超過100.0m的路段,其斷面形式及地質條件都比較有代表性,并對其進行了試驗壓實施工,并對結果進行了檢測研究。在試驗施工中,所用機械和材料與正式施工所用一致,填土來自是路基的挖方段。我們同時采用了壓實度和孔隙率這兩種控制標準,并對這兩種方法進行了檢測對比研究,對比結果見圖1。
按照給定的壓實度標準,利用孔隙率控制法進行路基壓實,首先要在用密實度儀在施工現(xiàn)場檢測公路路基的含水量和干密度。針對路基填土的種類不同,要隨時檢測該填土的壓實度,根據(jù)檢測結果隨時對孔隙率壓實標準進行合理調整??紫堵士刂品ㄖ饕捎霉嗌胺ɑ蛎芏葍x等檢測方式,每一層都要進行壓實度檢測,達到合格標準后,才可進行下一層的鋪筑,每層壓實度檢測頻率為8點/2000m。
2.1 保持壓實路基時填土的含水量達標。在壓路機的壓實能力范圍內,采用孔隙率控制法進行路基壓實,路基填土的含水量范圍控制在14%至16%之間,若含水量略大于16%,對路基的壓實度和穩(wěn)定度都是非常有利的。
2.2 確定合理的虛鋪厚度及碾壓次數(shù)。在試驗施工后,根據(jù)檢測結果確定合理的虛鋪厚度及碾壓次數(shù)。填筑寬度的兩側均需比設計的寬度多30cm,每層的虛鋪厚度定為30cm,這樣才能保證在修筑完成后路基的邊緣足夠穩(wěn)定。
測定路基填土的含水量,并進行相應調整,含水量的合理范圍為最佳含水量±2%以內,如果含水量不夠則需要灑水,含水量超標則應進行晾曬,直至達標為止。
將填土推平,調整路拱橫坡,選用振動壓路機開始碾壓,靜壓后調至振動碾壓,兩側輪道與輪寬重疊三分之一。碾壓結束后檢測數(shù)據(jù)指標,分析碾壓次數(shù)和孔隙率、壓實度之間的關系,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
從關系曲線圖中可以看出,施工時如選用大于變曲線點處的碾壓次數(shù)作為標準,即先利用20t振動壓路機進行一次靜壓,換30t振動壓路機進行4-5次振動碾壓后,再進行一次靜壓,碾壓時要控制碾壓速度和振動頻率,最后檢測的結果為壓實度在90%以上,而孔隙率在8%以下。
根據(jù)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土壤的含水量為14.5%時,十分接近最佳含水量,此時檢測壓實度大于90%,孔隙率也大于8%,這就說明土壤的實際含水量如果比標準含水量偏小時,壓實度控制法檢測合格,而孔隙率控制法檢測有可能不合格。
在第6遍碾壓后,檢測點2、點8以及點9的含水量在17%-19%之間,比最佳含水量要偏大,此時檢測壓實度則剛好接近90%,孔隙率小于8%,在這種情況下,繼續(xù)碾壓將可能出現(xiàn)反彈現(xiàn)象。土壤含水量較高時,想要達到高壓實度的標準是比較困難的,在壓實施工的過程中,過度的碾壓有可能會破壞土體的結構。 在此種情況下,采用孔隙率控制法就可以避免該情況的發(fā)生,將路基進一步壓實。
以上得出結論:土壤的含水量大于理論最佳含水量時,如果壓實度法達標,孔隙率法就一定能達標。反之,土壤含水量小于理論最佳含水量時,壓實度法合格,孔隙率法不一定合格。
3 結語
公路建設施工中,路面與路基之間的結構層必須充分壓實,確保公路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公路建設的技術迅速提升,同時對公路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公路路基是公路的基礎,路基的好壞決定著公路質量的好壞,路基的壓實度則是保障路面強度、穩(wěn)定度的基本因素。在加強路面和路基之間結構層的壓實度的前提下,才能保證路面和路基的質量,同時這也是保證路面平整的重要因素,延長公路的使用年限。文章主要對公路路基壓實度施工技術進行了探討,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公路路基;壓實度;施工技術
決定公路路基穩(wěn)定度、強度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路基的壓實度和填充路基的材料。按照我國相關規(guī)范要求,對于使用低限液土作為填充材料的路基,應按照填充的深度來決定壓實度。但是,在施工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生機械的施工能力達不到壓實度標準的情況,另外,對于路基含水量是否對路基的施工及強度有影響,通過壓實度的施工技術也常常無法精確地判斷出來。
1 公路路基壓實度施工技術
1.1 鋪筑試驗路段。在正式施工開始之前,施工單位應選取一段路段進行試驗鋪筑,再根據(jù)所得數(shù)據(jù)結果確定填土厚度和壓實度。在施工時判斷達到路基標準壓實度所需的碾壓次數(shù),為之后的正式施工累積實際經驗和數(shù)據(jù)支持。
1.2 填土厚度的施工。路基壓實施工對填土厚度的影響很大,假設土質含水量保持不變,一個路基參數(shù)的細微變化都將導致填土厚度與標準相差甚遠。嚴格控制填土厚度,是避免公路路基施工出現(xiàn)問題的第一步。填土施工過程如下:(1)施工前應對每個工作段的用土量進行精確的計算,并嚴格按照參數(shù)指標進行操作;(2)各個工作段需要松鋪的厚度,需在邊樁上做紅色標記;(3)使用挖掘機、裝載機取土,有助于協(xié)調運輸。嚴格控制裝車的斗數(shù),安排工作人員進行記錄統(tǒng)計。(4)施工進行時,需要有專業(yè)人員在現(xiàn)場操控并協(xié)調布置土壤的分布,并時刻注意檢測鋪土的厚度,將數(shù)據(jù)及時記錄下來。
1.3 控制土壤含水量。如何測量土壤的含水量并控制含水量達到規(guī)定標準,操作方法如下:(1)工作人員在現(xiàn)場抓一把土,將手握緊后松手,如果土結成一團沒有散開,表明土壤的含水量達標。(2)另外,在施工現(xiàn)場常會使用酒精燃燒法來測量土壤含水量,其效果十分顯著。(3)選擇同一個土場的土壤作為路基填充土,分幾個階段開展填土工程,盡量減少施工時間,保證每個階段的土壤含水量在標準范圍內。
如果土壤的含水量沒有在標準范圍內,使用平地機一邊灑水一邊攪拌,通過灑水的方式進行控制調節(jié)。與此同時要注意檢測土壤的含水量,直至土壤含水量達到標準后才能施工。
1.4 壓實填土的施工。選擇適合的壓實路基的機械,加上合理規(guī)范的操作程序,對于加強路基壓實度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進行壓實路基操作時,要依照“先邊后中、先慢后快、先輕后重”的原則,還需要注意輪寬的三分之一必須與相鄰的兩輪道互相重合。為使壓實度能有效達到標準,壓實工序最好在白天進行,防治重復碾壓、漏壓的情況發(fā)生。
設定道路條件為壓實度=30am、含水量達標、路基96區(qū),如果是砂土土壤,應選用25t振動壓路機,經過一次靜壓后,再振動碾壓兩次,然后再用一次靜壓就可以達到要求的壓實度。而如果是粘土土壤,應選擇1St振動壓路機,一次靜壓,三次振動碾壓,再一次靜壓,便可以達到壓實度要求。
1.5 檢測壓實度。通過檢測壓實度,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施工中的問題,確保路基施工中的每項指標都達到規(guī)范要求。壓實度的檢測有以下幾種方法:環(huán)刀法、灌砂法、核子密度儀法、沉降觀察法、水袋法等,必須嚴格遵循施工標準來執(zhí)行,并結合路基的實際情況——填料的種類及土質等因素,確定選擇哪種方法進行檢測更加準確。
2 試驗路段壓實度的檢測研究
我們在某個高填方路段選取了一段路長超過100.0m的路段,其斷面形式及地質條件都比較有代表性,并對其進行了試驗壓實施工,并對結果進行了檢測研究。在試驗施工中,所用機械和材料與正式施工所用一致,填土來自是路基的挖方段。我們同時采用了壓實度和孔隙率這兩種控制標準,并對這兩種方法進行了檢測對比研究,對比結果見圖1。
按照給定的壓實度標準,利用孔隙率控制法進行路基壓實,首先要在用密實度儀在施工現(xiàn)場檢測公路路基的含水量和干密度。針對路基填土的種類不同,要隨時檢測該填土的壓實度,根據(jù)檢測結果隨時對孔隙率壓實標準進行合理調整。孔隙率控制法主要采用灌砂法或密度儀等檢測方式,每一層都要進行壓實度檢測,達到合格標準后,才可進行下一層的鋪筑,每層壓實度檢測頻率為8點/2000m。
2.1 保持壓實路基時填土的含水量達標。在壓路機的壓實能力范圍內,采用孔隙率控制法進行路基壓實,路基填土的含水量范圍控制在14%至16%之間,若含水量略大于16%,對路基的壓實度和穩(wěn)定度都是非常有利的。
2.2 確定合理的虛鋪厚度及碾壓次數(shù)。在試驗施工后,根據(jù)檢測結果確定合理的虛鋪厚度及碾壓次數(shù)。填筑寬度的兩側均需比設計的寬度多30cm,每層的虛鋪厚度定為30cm,這樣才能保證在修筑完成后路基的邊緣足夠穩(wěn)定。
測定路基填土的含水量,并進行相應調整,含水量的合理范圍為最佳含水量±2%以內,如果含水量不夠則需要灑水,含水量超標則應進行晾曬,直至達標為止。
將填土推平,調整路拱橫坡,選用振動壓路機開始碾壓,靜壓后調至振動碾壓,兩側輪道與輪寬重疊三分之一。碾壓結束后檢測數(shù)據(jù)指標,分析碾壓次數(shù)和孔隙率、壓實度之間的關系,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
從關系曲線圖中可以看出,施工時如選用大于變曲線點處的碾壓次數(shù)作為標準,即先利用20t振動壓路機進行一次靜壓,換30t振動壓路機進行4-5次振動碾壓后,再進行一次靜壓,碾壓時要控制碾壓速度和振動頻率,最后檢測的結果為壓實度在90%以上,而孔隙率在8%以下。
根據(jù)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土壤的含水量為14.5%時,十分接近最佳含水量,此時檢測壓實度大于90%,孔隙率也大于8%,這就說明土壤的實際含水量如果比標準含水量偏小時,壓實度控制法檢測合格,而孔隙率控制法檢測有可能不合格。
在第6遍碾壓后,檢測點2、點8以及點9的含水量在17%-19%之間,比最佳含水量要偏大,此時檢測壓實度則剛好接近90%,孔隙率小于8%,在這種情況下,繼續(xù)碾壓將可能出現(xiàn)反彈現(xiàn)象。土壤含水量較高時,想要達到高壓實度的標準是比較困難的,在壓實施工的過程中,過度的碾壓有可能會破壞土體的結構。 在此種情況下,采用孔隙率控制法就可以避免該情況的發(fā)生,將路基進一步壓實。
以上得出結論:土壤的含水量大于理論最佳含水量時,如果壓實度法達標,孔隙率法就一定能達標。反之,土壤含水量小于理論最佳含水量時,壓實度法合格,孔隙率法不一定合格。
3 結語
公路建設施工中,路面與路基之間的結構層必須充分壓實,確保公路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公路建設的技術迅速提升,同時對公路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公路路基是公路的基礎,路基的好壞決定著公路質量的好壞,路基的壓實度則是保障路面強度、穩(wěn)定度的基本因素。在加強路面和路基之間結構層的壓實度的前提下,才能保證路面和路基的質量,同時這也是保證路面平整的重要因素,延長公路的使用年限。文章主要對公路路基壓實度施工技術進行了探討,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公路路基;壓實度;施工技術
決定公路路基穩(wěn)定度、強度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路基的壓實度和填充路基的材料。按照我國相關規(guī)范要求,對于使用低限液土作為填充材料的路基,應按照填充的深度來決定壓實度。但是,在施工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生機械的施工能力達不到壓實度標準的情況,另外,對于路基含水量是否對路基的施工及強度有影響,通過壓實度的施工技術也常常無法精確地判斷出來。
1 公路路基壓實度施工技術
1.1 鋪筑試驗路段。在正式施工開始之前,施工單位應選取一段路段進行試驗鋪筑,再根據(jù)所得數(shù)據(jù)結果確定填土厚度和壓實度。在施工時判斷達到路基標準壓實度所需的碾壓次數(shù),為之后的正式施工累積實際經驗和數(shù)據(jù)支持。
1.2 填土厚度的施工。路基壓實施工對填土厚度的影響很大,假設土質含水量保持不變,一個路基參數(shù)的細微變化都將導致填土厚度與標準相差甚遠。嚴格控制填土厚度,是避免公路路基施工出現(xiàn)問題的第一步。填土施工過程如下:(1)施工前應對每個工作段的用土量進行精確的計算,并嚴格按照參數(shù)指標進行操作;(2)各個工作段需要松鋪的厚度,需在邊樁上做紅色標記;(3)使用挖掘機、裝載機取土,有助于協(xié)調運輸。嚴格控制裝車的斗數(shù),安排工作人員進行記錄統(tǒng)計。(4)施工進行時,需要有專業(yè)人員在現(xiàn)場操控并協(xié)調布置土壤的分布,并時刻注意檢測鋪土的厚度,將數(shù)據(jù)及時記錄下來。
1.3 控制土壤含水量。如何測量土壤的含水量并控制含水量達到規(guī)定標準,操作方法如下:(1)工作人員在現(xiàn)場抓一把土,將手握緊后松手,如果土結成一團沒有散開,表明土壤的含水量達標。(2)另外,在施工現(xiàn)場常會使用酒精燃燒法來測量土壤含水量,其效果十分顯著。(3)選擇同一個土場的土壤作為路基填充土,分幾個階段開展填土工程,盡量減少施工時間,保證每個階段的土壤含水量在標準范圍內。
如果土壤的含水量沒有在標準范圍內,使用平地機一邊灑水一邊攪拌,通過灑水的方式進行控制調節(jié)。與此同時要注意檢測土壤的含水量,直至土壤含水量達到標準后才能施工。
1.4 壓實填土的施工。選擇適合的壓實路基的機械,加上合理規(guī)范的操作程序,對于加強路基壓實度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進行壓實路基操作時,要依照“先邊后中、先慢后快、先輕后重”的原則,還需要注意輪寬的三分之一必須與相鄰的兩輪道互相重合。為使壓實度能有效達到標準,壓實工序最好在白天進行,防治重復碾壓、漏壓的情況發(fā)生。
設定道路條件為壓實度=30am、含水量達標、路基96區(qū),如果是砂土土壤,應選用25t振動壓路機,經過一次靜壓后,再振動碾壓兩次,然后再用一次靜壓就可以達到要求的壓實度。而如果是粘土土壤,應選擇1St振動壓路機,一次靜壓,三次振動碾壓,再一次靜壓,便可以達到壓實度要求。
1.5 檢測壓實度。通過檢測壓實度,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施工中的問題,確保路基施工中的每項指標都達到規(guī)范要求。壓實度的檢測有以下幾種方法:環(huán)刀法、灌砂法、核子密度儀法、沉降觀察法、水袋法等,必須嚴格遵循施工標準來執(zhí)行,并結合路基的實際情況——填料的種類及土質等因素,確定選擇哪種方法進行檢測更加準確。
2 試驗路段壓實度的檢測研究
我們在某個高填方路段選取了一段路長超過100.0m的路段,其斷面形式及地質條件都比較有代表性,并對其進行了試驗壓實施工,并對結果進行了檢測研究。在試驗施工中,所用機械和材料與正式施工所用一致,填土來自是路基的挖方段。我們同時采用了壓實度和孔隙率這兩種控制標準,并對這兩種方法進行了檢測對比研究,對比結果見圖1。
按照給定的壓實度標準,利用孔隙率控制法進行路基壓實,首先要在用密實度儀在施工現(xiàn)場檢測公路路基的含水量和干密度。針對路基填土的種類不同,要隨時檢測該填土的壓實度,根據(jù)檢測結果隨時對孔隙率壓實標準進行合理調整??紫堵士刂品ㄖ饕捎霉嗌胺ɑ蛎芏葍x等檢測方式,每一層都要進行壓實度檢測,達到合格標準后,才可進行下一層的鋪筑,每層壓實度檢測頻率為8點/2000m。
2.1 保持壓實路基時填土的含水量達標。在壓路機的壓實能力范圍內,采用孔隙率控制法進行路基壓實,路基填土的含水量范圍控制在14%至16%之間,若含水量略大于16%,對路基的壓實度和穩(wěn)定度都是非常有利的。
2.2 確定合理的虛鋪厚度及碾壓次數(shù)。在試驗施工后,根據(jù)檢測結果確定合理的虛鋪厚度及碾壓次數(shù)。填筑寬度的兩側均需比設計的寬度多30cm,每層的虛鋪厚度定為30cm,這樣才能保證在修筑完成后路基的邊緣足夠穩(wěn)定。
測定路基填土的含水量,并進行相應調整,含水量的合理范圍為最佳含水量±2%以內,如果含水量不夠則需要灑水,含水量超標則應進行晾曬,直至達標為止。
將填土推平,調整路拱橫坡,選用振動壓路機開始碾壓,靜壓后調至振動碾壓,兩側輪道與輪寬重疊三分之一。碾壓結束后檢測數(shù)據(jù)指標,分析碾壓次數(shù)和孔隙率、壓實度之間的關系,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
從關系曲線圖中可以看出,施工時如選用大于變曲線點處的碾壓次數(shù)作為標準,即先利用20t振動壓路機進行一次靜壓,換30t振動壓路機進行4-5次振動碾壓后,再進行一次靜壓,碾壓時要控制碾壓速度和振動頻率,最后檢測的結果為壓實度在90%以上,而孔隙率在8%以下。
根據(jù)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土壤的含水量為14.5%時,十分接近最佳含水量,此時檢測壓實度大于90%,孔隙率也大于8%,這就說明土壤的實際含水量如果比標準含水量偏小時,壓實度控制法檢測合格,而孔隙率控制法檢測有可能不合格。
在第6遍碾壓后,檢測點2、點8以及點9的含水量在17%-19%之間,比最佳含水量要偏大,此時檢測壓實度則剛好接近90%,孔隙率小于8%,在這種情況下,繼續(xù)碾壓將可能出現(xiàn)反彈現(xiàn)象。土壤含水量較高時,想要達到高壓實度的標準是比較困難的,在壓實施工的過程中,過度的碾壓有可能會破壞土體的結構。 在此種情況下,采用孔隙率控制法就可以避免該情況的發(fā)生,將路基進一步壓實。
以上得出結論:土壤的含水量大于理論最佳含水量時,如果壓實度法達標,孔隙率法就一定能達標。反之,土壤含水量小于理論最佳含水量時,壓實度法合格,孔隙率法不一定合格。
3 結語
公路建設施工中,路面與路基之間的結構層必須充分壓實,確保公路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