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軍,于開紅
(徐州市中醫(yī)院,江蘇 徐州 221009)
?
耳舒合劑質(zhì)量分析及控制
張志軍,于開紅*
(徐州市中醫(yī)院,江蘇 徐州 221009)
采用紫外光譜法,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法(FTIR)對徐州市中醫(yī)院制劑中心生產(chǎn)的耳舒合劑進行了質(zhì)量分析。結果4批樣品的紫外光譜和紅外光譜中,均存在一定的差異,表明樣品質(zhì)量穩(wěn)定性偏低。實驗所采用的方法簡便可行,結果準確,可作為控制耳舒合劑質(zhì)量的方法。
耳舒合劑;紫外光譜法;FTIR;質(zhì)量分析
耳舒合劑為我院耳科專用制劑,具有化痰祛瘀,行氣通竅功效,主治慢性卡他性中耳炎、耳鳴、耳聾、耳脹悶等耳科疾病,已在臨床應用多年,療效顯著。該藥主要由柴胡、川芎、白芷、石菖蒲、葛根、丹參、香附(醋)等14味中藥組成。其中葛根的有效成分有異黃酮類、葛根苷類、三萜皂苷類等[1],丹參的有效成分為丹參酮ⅡA等結晶性菲醌類化合物[2],澤瀉含澤瀉醇A、B、C等多種四環(huán)三萜酮醇衍生物及其乙酸酯[3]。由于其所含成分極為復雜,而目前對多種成分的準確分析及含量測定問題仍是一個難題。目前國內(nèi)藥廠對復方中藥制劑多是通過測定某1~2個已知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來控制質(zhì)量,但此方法不能全面控制制劑質(zhì)量。利用光譜法建立指紋圖譜符合中醫(yī)藥的基本理論,且方法簡便易行,故本研究選擇紫外光譜法(UV)、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法(FTIR)對耳舒合劑進行質(zhì)量分析。
1.1 樣品
4批耳舒合劑樣品均由徐州市中醫(yī)院制劑室生產(chǎn)并提供,樣品1批號為130201,樣品2批號為130816,樣品3批號為130528,樣品4批號為130321。
1.2 試劑
95%乙醇(徐州市科翔化學試劑有限責任公司,批號:2011412);石油醚(天津市福晨化學試劑廠,批號:20120824);乙醚(南京化學試劑一廠,批號:110110099);溴化鉀(天津市大茂化學儀器供應站,批號:2012526)。
1.3 儀器
TU-1901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Tensor27傅立葉變換紅外分光光度計(德國制造),766-③型遠線外干燥箱(上海三星電熱儀器廠),電熱恒溫水浴鍋(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
2.1 紫外光譜法
2.1.1 樣品原試液的制備 分別吸取4批樣品各1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蒸餾水至刻度,搖勻,過濾,再吸取濾液2.5mL于10mL容量瓶中,加蒸餾水至刻度,搖勻,得原試液1,備用。分別吸取4批樣品各10mL于100mL小燒杯中,水浴蒸干,殘渣加入10mL 95%乙醇,溶解,過濾,再吸取濾液2mL于10mL容量瓶中,加95%乙醇至刻度,得原試液2,備用。分別吸取4批樣品各10mL于分液漏斗中,加石油醚10mL,振搖,靜置,取醚層2mL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石油醚至刻度,搖勻,得原試液3,備用。
2.1.2 紫外光譜測定[4]分別取原試液適量,置1cm石英杯中,以相應溶劑為空白,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基本紫外光譜和紫外一階導數(shù)光譜。設置帶寬為2nm,采樣間隔0.5 nm,中速掃描,最大吸收度A值為3.0,一階導數(shù)的吸收限度為:-0.5000~ +0.5000。測試結果見表1、表2、表3。
表1 樣品石油醚提取液紫外光譜及一階導數(shù)光譜數(shù)據(jù)
表2 樣品蒸餾水提取液紫外光譜及一階導數(shù)光譜數(shù)據(jù)
2.2 FTIR鑒別[5]
2.2.1 FTIR測定方法 分別取4批樣品各10mL,于分液漏斗中,加入乙醚10mL,振搖,靜置,取醚層1mL于瑪瑙研缽中,用吹風機吹干,加入溴化鉀極細粉適量,研勻,壓片,測定紅外光譜,利用OPUS軟件的光譜處理程序?qū)⒓t外光譜的透光率TR轉變成吸收峰AB后,再進行二階導數(shù)光譜的轉換。測試結果見圖1~圖8。
表3 樣品乙醇提取液紫外光譜及一階導數(shù)光譜數(shù)據(jù)
圖1 樣品1乙醚萃取液紅外光譜
圖2 樣品2乙醚萃取液紅外光譜
圖3 樣品3乙醚萃取液紅外光譜
圖4 樣品4乙醚萃取液紅外光譜
圖5 樣品1乙醚萃取液二階導數(shù)紅外光譜
圖6 樣品2乙醚萃取液二階導數(shù)紅外光譜
圖7 樣品3乙醚萃取液二階導數(shù)紅外光譜
圖8 樣品4乙醚萃取液二階導數(shù)紅外光譜
3.1 紫外光譜法
紫外光譜法依據(jù)中藥及其制劑中一些含有不飽和結構的成分對紫外光(通常是200~350nm)有吸收峰而用于鑒別。由于不同中藥制劑所含成分的不飽和程度有差異,因而導致其紫外吸收曲線的形態(tài)、峰位、峰強度亦有差異而以此達到鑒別目的。但是鑒于單一紫外譜線法鑒別的可靠性差和靈敏度低,在單一紫外譜線法鑒別的基礎上,根據(jù)中藥制劑化學成分的復雜性及各種化學成分的極性大小不同,并著眼于化學成分的整體效應,改單一溶劑為多種溶劑,按極性大小選擇3種固定溶劑,如石油醚、乙醇、蒸餾水提取樣品,以其紫外譜線組的3條譜線上總的吸收峰數(shù)目及峰位值為依據(jù)鑒別中藥及其制劑[6]。
由紫外光譜圖可以看出4批樣品的石油醚、蒸餾水、95%乙醇提取液中的紫外光譜圖彼此相似。同時,比較表4中樣品三種溶劑供試液的λmax的最大偏差的絕對值(|Dmax|),各樣品的質(zhì)量基本一致或差異不明顯[6],即產(chǎn)品質(zhì)量基本穩(wěn)定。但逐一比較各批樣品四種溶劑供試液Amax值的大小卻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說明各樣品中所含的極性和非極性成分的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故根據(jù)各樣品三種溶劑供試液的Amax值的總和(∑Amax=Amax水+Amax95%乙醇 +Amax石油醚)的大小,將其質(zhì)量由高至低排列為:樣品4>樣品2>樣品3>樣品1。
表4 三種溶劑紫外吸收峰的λmax及最大偏差Dmax
3.2 紅外光譜法
四個耳舒合劑樣品的紅外光譜形狀在1 800~500很相似,而且檢出的峰波數(shù)基本一致,它們均在1 673cm-1,1 607cm-1,1 591cm-1,1 447cm-1,1 395cm-1,1 370cm-1,1 316cm-1,1 288cm-1,1 241cm-1,1 169cm-1,1 136cm-1,1 108cm-1,1 018cm-1,849cm-1,771cm-1附近有15個共有吸收峰。但四個樣品在2 800~2 900cm-1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樣品1和樣品2、樣品3和樣品4分別有18個共有峰;在紅外二階導數(shù)光譜中這一差異更為顯著,表明耳舒合劑質(zhì)量穩(wěn)定性偏低。
對上述兩種方法的分析結果表明,采用紫外光譜譜線組法,在控制各項測試條件和測試濃度的情況下,可快捷、準確地對耳舒合劑樣品進行定性鑒別,并可根據(jù)三種溶劑紫外光譜的吸收度Amax值之和評價樣品的質(zhì)量優(yōu)劣。運用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的溶劑提取法能準確地鑒定耳舒合劑。上述分析方法均簡便、準確,適合于耳舒合劑的質(zhì)量控制。
[1] 周家駒,謝桂榮,嚴新建.中藥原植物化學成分手冊[J].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
[2] 呂亞青.丹參的化學成分及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藥房, 2007,18(12): 947-948.
[3] 劉紅昌,楊文鈺,陳興福.不同采收期澤瀉化學成分動態(tài)變化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 2007,32(17): 1807-1809.
[4] 毛維倫,夏險峰.茯苓飲片的紫外光譜分析[J].湖北中醫(yī)學院學報, 2006,8( 1):37-38.
[5] 樊克鋒,白雁,孫素琴,等.FTIR對中藥快速鑒別的應用研究[J]. 中華現(xiàn)代醫(yī)學與臨床,2006, 3( 8) :64-66.
[6] 袁久榮.中藥鑒別紫外譜線組法及應用(第一版)[J].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61-64,161-164.
[7] 周家駒,謝桂榮,嚴新建.中藥原植物化學成分手冊[J].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
[8] 黃昊,孫素琴,許錦文,等.藥用植物化學分類法與紅外指紋圖譜的相關性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3,23(2):253-257.
(責任編輯:宋勇剛)
Analysis on Quality Control Method of Ershu Mixture
Zhang Zhijun, Yu Kaihong*
(X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su 221009,China)
Ershu mixture of X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analysed by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UV)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It has been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four samples, and the low quality of stability.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imple, reproducible , stable and accurate , and it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standards of Ershu mixture.
Ershu Mixture ;Ultraviolet Spectrum ;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 Quality Analysis
2014-08-26
張志軍(1964-), 男,江蘇省徐州市中醫(yī)院副主任中藥師,研究方向為中藥鑒定、制劑。
于開紅(1968-),女,江蘇省徐州市中醫(yī)院主任中藥師,研究方向為中藥制劑、鑒定。
R284.1
A
1673-2197(2014)23-00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