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司紅玉 王美娟
五禽戲意念的養(yǎng)生作用
文 司紅玉 王美娟
練習健身氣功·五禽戲中每一戲時,意念都會通過意會各禽的神韻而得到內在轉化。具體包括每戲動作及結束調整中的意念。當每戲動作結束時,配以短暫的靜功站樁,誘導習練者進入相對平穩(wěn)的狀態(tài)和“五禽”的意念轉化,以此來調整氣息,寧心安神,起到“外靜內動”的功效。運用此種意念轉化長期積極主動的鍛煉,可能會幫助人的精神情志得到轉換調解,緩解精神緊張,提高情緒的穩(wěn)定性,減輕心理壓力,保持心理健康。至于意念轉化,就是意會各禽的神韻“象”轉化為另一種“象”的過程。它的動作特點是通過“立象以盡意”的審美特征,而達到養(yǎng)生的作用。
練習五禽戲所伴隨的意念,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有意念轉化。意念轉化的時機就在于兩戲之間的連接處,為“象”轉化提供了“內在時間意識”的基礎。而“象”又能通向審美。為什么呢?第一,“象”是天地萬物形象地模擬、寫照、反應。而藝術也是天地萬物形象地反映。五禽之“象”是“觀物取象”的結果,是練習者對于五禽的觀察及生活經驗創(chuàng)造出來的,其本身具有藝術性。第二,“象”是以形象來說明義理;藝術形象則是以形象來表達情意。但就兩者都是以形象來表達有關社會生活的內容這一點來說,它們有相通之處的。五禽之形象可以充分表達練習者的情意。第三,“象”,本身就是詩歌,“賦”、“比”、“興”都有?!百x”者,有鋪陳之意,是把所要敘寫的事物加以直接敘述的一種表達方法。在五禽戲每戲中,兩式的第一式,如虎舉、鹿抵都是為虎撲、鹿奔鋪陳的,是一種“賦”的手法。所謂“比”者,有擬喻之意。所做動作擬喻五禽之意,體現(xiàn)的就是“比”。而所謂“興”者,有感發(fā)興起之意。因五禽不同,會有不同的感發(fā)興起之意。由此,精通醫(yī)學的華佗:“于其所看之物、所觀之象、所思之事、所提之文中,皆可得見。在關注實事、提出問題之傾身所向中,人的身體動姿乃得呈現(xiàn)……”也就是說華佗創(chuàng)編五禽戲是個復雜的過程,其中包括意念轉化——“象”的變化過程,而后才會有五禽戲的動姿出現(xiàn)??傊?,五禽之“象”可以通向審美形象。所以,在練習五禽戲時,五禽的“象”所起的作用是以感性為基礎,通向審美的。而且,五禽戲動作編排符合生理特點,通向的是一種生命之美,是顯意識指導下的動靜結合的節(jié)律性身體運動,“象”作用的重要方面是通過“賦”、“比”、“興”的過程,與“心息相依、動緩息長、意形相隨”的運動特征相結合,產生特定協(xié)調的動靜態(tài)勢和意向,并將觀注收回在自我整個身體中,使身體放松,處于氣血融融、活潑自在的內外協(xié)調統(tǒng)一狀態(tài)。
華佗創(chuàng)編的五禽戲是怎樣來的呢?首先,他對于自然和生活的觀察,不僅限于對外界物象的外表模擬,而且更著重于表現(xiàn)物的內在特性,表現(xiàn)宇宙深奧微妙的道理。其次,“觀物取象”既是一個認識過程,同時又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觀”就是對外界物象的直接觀察和感受。同時,“觀”的行為本身也是一種文化,觀看是眼睛最基本的行為方式,看明白則是看的高層次結果,看是主客體之間的感知關系?!八嗽S多復雜的文化意義??词且环N社會情境和語境,它本身就是一種社會性的或文化性的話語行為?!蹦敲矗吹母邔哟谓Y果,華佗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內模仿”的快感。“內模仿是身體運動的力的式樣和客體的力的式樣的同構,……正是在主客這兩力的式樣的同構中,美感(美)產生了?!焙唵蔚恼f主體不把模仿外現(xiàn)于動作上,只在心理上做內在的模仿,是一種審美欣賞。而“取”在“觀”中獲得審美欣賞的基礎上提煉、概括、創(chuàng)新。“觀”和“取”都離不開“象”。五禽戲的動作名稱如虎舉、虎撲等就是“觀物取象”的深刻反映,是審美欣賞的一種結果。當然,華佗在確定“五禽”的名稱上離不開觀物所采取的方式:“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僅取諸身,遠取諸物?!保ā断缔o傳》)所以,五禽戲中有天上飛的鶴、樹上攀爬的猿、地上善跑的鹿、行走敦厚的熊、和善躥撲的虎,比較全面地概括自然界中的幾種動物。僅聽動物名稱,也會產生“內模仿”的快感。所以,華佗在編創(chuàng)動作時,會以“內模仿”快感所留下的痕跡為依據,對各種動作進行多次的取舍。最終獲得的將是一種藝術。這可以用王曉華的話去解釋“身體在如此做時是可以感知自身的,他的活動是自我呈現(xiàn)的活動……而當這種自我呈現(xiàn)的活動會集為內在的映像時,藝術便誕生了。”意思是五禽的動作,需能感知到“內模仿”快感,而后成為“映像”時,動作藝術便誕生了。恰恰藝術就具有養(yǎng)生的功能。
《系辭傳》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币馑际峭ㄟ^立“象”可以盡意?!傲⑾笠员M意”在五禽戲中得到了充分利用。習練每戲之前,有一個統(tǒng)一動作(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同時兩臂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于體側),這為各禽意念轉化奠定生理、心理基礎。練虎戲,首先想的是“象”,而后做動作要意想自己是深山中猛虎,伸展肢體,抓捕食物;練鹿戲時,要意想自己是原野上的梅花鹿,眾鹿戲抵,伸足邁步;練熊戲時,要意想自己是山里中的黑熊,轉腰運腹,自由漫行;練猿戲時,要意想自己是置身于花果山中的靈猴,活潑乖巧,摘桃獻果;練鳥戲時,要意想自己是湖邊仙鶴,伸筋拔骨,展翅飛翔。所以,在練習時,就會有這樣的規(guī)律:意隨形動,氣隨意行。以此來疏通經絡,調暢氣血,到達“立象以盡意”具有審美特征的養(yǎng)生目的。這樣,練習五禽戲的審美觀照實際上并不是把握物象的形式美,而是把握事物的本體和生命。因為:“立象以盡意”強調以一顆真誠的心從生命內部去認識和把握動物生命的活力,其實質具有藝術的養(yǎng)生效果,正如宗白華所說:“藝術是精神的生命貫注到物質界中,使無生命的表現(xiàn)生命。”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五禽戲的身體運動就是一種“審美文化”,因為審美使人的整個身體就沉浸于某種情境之中,身體的一切感覺都被調動起來,不再被劃分為具體器官,器官變成了活的身體,精神的觸覺。再者,身體的心、形互動,通過“氣”的化行得以實現(xiàn),并與自然形成互動關系。所以在練習每戲前要“立象”思維,練習時盡量展現(xiàn)禽的神韻,這本身就能說明“身體”就是一種“語言”,是“身體”本身在說話。同時,會感覺到“身體在陶醉于自己的強力感時便會進入美學狀態(tài),變得輕盈、敏感、興奮?!边@自然是一種注重身體直接感受的生命文化,其本質就是具有審美特征的養(yǎng)生作用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