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勇
化學是中學階段重要的一門課程,學生必段好好學習.化學概念幾乎在教材中每一節(jié)都有,而且是必須掌握的內(nèi)容之一.化學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包括定義、原理、反應規(guī)律等,準確地理解化學概念,有利于化學這門課的學習.學生學好化學概念,對他們以后進行化學原理、實驗、計算等方面的學習都會有幫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對化學概念的學習,運用有效的教課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分析化學概念
分析化學概念是指對一個概念進行解構(gòu)分析,先弄懂概念的含義,再抓概念中的關鍵詞,找到概念的實質(zhì),將抽象化的語言具象化,使學生理解起來更加清晰.同時,還要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比如,教材中對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的定義:物質(zhì)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叫做化學性質(zhì);物質(zhì)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叫做物理性質(zhì).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就要對比理解,只要抓住“在不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就容易理解了.對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概念,教師要進行細致的剖析與講解,抓住概念之間的關系,區(qū)別與聯(lián)系,既能聯(lián)想在一起,又能很好地區(qū)分開來.
二、充分利用演示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科學,利用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化學概念.更重要的是,實驗可以讓學生動手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具體.在實驗過程中,還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更加準確地進行推理計算.比如,上面講到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教師可以用剪紙片和燃燒紙片的實驗進行概念的解釋.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變化,同時設計一些問題讓學思考.比如,兩個實驗中變化的是什么,不變的是什么,兩個實驗的變化有什么不同?這樣,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得出兩種不同變化的概念.
三、直觀演示,領悟化學概念
由于初中生的認知理解能力有限,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化學概念很難理解,教師可以采取直觀的演示,如畫圖、做動畫、多媒體視頻.這些直觀的演示,會讓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印象較為深刻.
例如,酸堿鹽的化學性質(zhì),知識點較多,而且彼此之間聯(lián)系較為緊密,學生很容易混淆.教師在講課時可以畫出圖表,列出酸堿鹽不同的性質(zhì),并將酸和堿融合,酸和鹽融合,觀察會有什么變化,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它們的性質(zhì),并將對這些性質(zhì)的理解應用于習題的練習中.
四、對比歸納,理解概念
化學基本概念的內(nèi)容繁多,容易混淆,難易程度也不一樣.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運用對比歸納的方法,突出本質(zhì),辨明異同,使概念系統(tǒng)化,達到逐步深化的目的.
例如,在講“元素和原子”時,初學階段的學生很難理解,容易混淆,教師可以運用對比聯(lián)系的方法把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進行列表比較.通過對比分析,學生就能對有關概念深入理解、正確掌握.在一些基本概念中,有許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化合物和混合物、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等,像這一類的概念都應該采取對比分析的方法進行教學.
五、濃縮要點,加強記憶
記憶是理解的倉庫,只有將化學概念記清楚了,才能更進一步地理解概念,將化學概念用自己的語言濃縮,提煉要點,有助于記憶,更有助于學生對化學的學習.
例如,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可以濃縮為反應物與生成物質(zhì)量總和相等,反應物是指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生成物是反應后生成的各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還要注意,這一概念的要點是參與化學反應的物質(zhì),不是物理變化,而且反應前后的質(zhì)量總和是不變的.
六、通過練習,鞏固概念
在學習概念之后,要想檢驗學習的情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做習題來鞏固對概念的掌握,使學生在訓練中正確地理解化學概念,并靈活應用.
例如,一些化學基本概念,純凈物、混合物、單質(zhì)、化合物、氧化物、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氧化還原反應等概念,這些概念不做題就很容易混淆.可以進行簡單的習題訓練,讓學生找出下面哪些是單質(zhì),哪些是化合物,哪些是氧化物?①氧氣,②空氣,③水,④氫氧化鐵,⑤氯化鉀,⑥二氧化碳,⑦鋁,⑧氧化銅,⑨石灰石.
總之,無論哪一種教學方法,目的都是讓學生掌握化學概念,學好化學知識,讓學生真正做到理解接受,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