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洪溥
今年以來,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從6.04附近,跌至約6.22,累計貶值約3%。不僅與去年全年的漲幅相當,且一改延續(xù)數(shù)年的升勢,給企業(yè)經(jīng)營和居民生活都帶來了明顯影響。中國人民銀行的一則公告——自2014年3月17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將或許有助于讓人民幣匯率變化的方向更為明朗化。
一般而言,市場價格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方向運行。在價格波動或波動幅度受到抑制的時候,市場價格趨向均衡的方向會因時間周期拉長而被模糊,人們便不容易看到真實的方向,或者不容易感受到真正的均衡點在哪里。近年來,關于人民幣匯率高估還是低估的爭議不斷,而擴大匯率波幅,將直接提升市場效率,有助于消弭不必要的爭執(zhí),向我們更鮮明地揭示人民幣匯率均衡點到底在哪里。
人民幣匯率近期的暴跌,是否就說明現(xiàn)在的狀況代表了未來方向?換言之,短期下跌意味著人民幣存在較大的貶值壓力嗎?答案不是如此簡單。
匯率波動幅度擴大,是匯率改革的重要舉措,此前每次調整都曾引發(fā)了短期的波動加劇。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推進,人民幣的波動幅度一直在逐步擴大,1994年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是0.3%,2007年擴大至0.5%,2012年擴大至1%。當前擴大至2%……匯率改革始終步步前行,每一次改革后,人民幣匯率都會有短期波動加劇的表現(xiàn)。只不過,以前升多跌少,而今跌幅相對顯著。這些都僅僅是短期現(xiàn)象。匯率改革之路仍長,不宜以一時的走勢確定未來的方向。唯一能確定的是,人民幣匯率幅度還將進一步放開,最終實現(xiàn)完全的自由浮動。
央行在全國人大閉幕后立即出臺此項政策,距離上次波幅擴大僅有近兩年的時間(2012 年4 月14 日央行宣布將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區(qū)間由0.5%擴大至1%),匯率改革釋放的是進一步市場化改革和經(jīng)濟重組的強烈信號。這一舉措顯示出貨幣當局貫徹決策意圖的態(tài)度十分明確,推動經(jīng)濟增長模式轉變的決心十分堅定,表明我國市場化改革步伐正在加快,而預期中的改革紅利是支撐中國經(jīng)濟長期穩(wěn)定的最重要因素。這是決定人民幣匯率長期方向的最關鍵的基本面要素。
2014年的頭兩個月,中國實體經(jīng)濟活動數(shù)據(jù)的疲弱表現(xiàn)有目共睹,這大致可以解釋為什么匯率波幅擴大后,人民幣會大幅貶值。但在經(jīng)歷這一輪情緒化波動后,雙向波動(既有貶值,也有升值)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表現(xiàn)將依賴宏觀經(jīng)濟基本面的表現(xiàn)。
雙向波動而非單向升值,符合貨幣政策制訂的意圖,有利于充分反映市場機制。央行在發(fā)文中明確宣布,交易區(qū)間的擴大并不意味著人民幣的升值或貶值,可見貨幣當局對匯率水平本身“不持立場”。此前多年單幅升值導致大量套利“熱錢”涌入中國,令貨幣政策進退兩難。這輪貶值導致“熱錢”退出的預期基本明朗后,央行獲得了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qū)間的政策操作空間。此后,由于人民幣升值和貶值空間同時加大,押注人民幣升值的賭注越來越大,有助于壓制“熱錢”繼續(xù)涌入。
這當然會導致市場預期分歧加劇。中國勞動力成本和其他要素價格上升,有人因此對人民幣匯率信心不足;有人則從國際比較出發(fā),結合改革前景,認可中國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的前景,看好人民幣長期表現(xiàn)。誰對誰錯,把這些看法留待時間證明,讓市場機制去驗證,是較好的選項。
人民幣距離匯率自由波動的完全市場化仍有很遠的路要走。這個過程中,人民幣匯率相對于其他貨幣的走勢,仍是受到一定抑制的市場反映,但會越來越接近真實的市場結果。本質上,匯率是國力的比對,更多源自經(jīng)濟基本面因素。由此,個人以為,2014年的雙向波動或許不乏市場單邊的短期表現(xiàn),但年末回首,人民幣匯率總體漲跌應不會很大。
畢竟,人民幣去哪兒,取決于中國經(jīng)濟去哪兒。中國經(jīng)濟目標如果基本可靠,人民幣又能跌到哪里去呢。
(作者為經(jīng)濟學博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