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shù)。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必須了解家長的心理、講究溝通的藝術(shù),需要根據(jù)溝通對象不同的情況,以真誠的態(tài)度,運用靈活的溝通語言,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溝通更為有效。
一、贏得信任、為溝通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還記得小班新學期,當開學媽媽們將剛滿3歲的孩子第一次交給我手里的那一剎那,從眼神中,我看出了開開媽媽的心中不舍,安撫好開開,我把孩子交給配班老師,這時站在教室外面久久不愿離去的開開媽媽一把拉住我的手,對我說:“老師,我家開開是小年齡,自理能力不是很強,不會上廁所,你可一定要多多關(guān)注他?!蔽颐鎺⑿φ嬲\地對她說,放心,我也是做媽媽的人,你心里想的,我都知道,我會像你一樣的對開開的,看著我親切的目光,聽著我真誠的話語。開開的媽媽像中了大獎,高高興興地頭也不回地走了。真誠友好及時地溝通,一開始便拉近了我與家長之間的心理距離,從彼此陌生到熟悉,成為好朋友。使家長對我充滿信任,從而為今后的良好溝通打下了基礎(chǔ)。
二、常懷感恩的心,讓溝通更美麗
琪琪的爸爸媽媽都在外地工作,平時都是他的奶奶接送。奶奶來自農(nóng)村,也不識字,每當布置收集材料、制作學具時,因為沒有家長的幫助,琪琪無法完成,我就義不容辭地盡力幫助他。每次開家長會,琪琪的奶奶都會發(fā)自肺腑地說:“老師真夠辛苦的,這么多孩子,要吃要喝要上課,老師多不容易啊……”每次舞蹈表演道具與區(qū)域活動道具制作時,總少不了琪琪奶奶的身影。許多家長在她的影響下,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莫大的諒解和大力的支持。家長們各盡所能,為豐富孩子們的園內(nèi)生活在真誠地付出,我們對家長的支持常懷感恩之心,我們對待孩子的言行更加充滿愛心。
三、“換位”思考、讓溝通更暢通
豐收的秋天到了,我要求小朋友利用周末和爸爸媽媽一起走進大自然撿落葉,然后制作成樹葉貼畫帶到幼兒園來,周一早晨,小朋友們興高采烈的帶著自己的作品來到了幼兒園,配班老師立刻挑選了部分制作精致并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布置到了班級的主題墻上。我一看,連忙問她,為什么不將所有小朋友的作品都展示上墻,她說:第一作品太多,展示不下。第二有的作品太粗糙,上不了墻。我心里一驚,呀!這可不行,便對她說:“一面墻展示不了,我們可以再整理一面墻,把另外一部分作品貼上去。你不能光顧主題墻的效果,要換位思考一下作品沒有被貼上墻的家長和小朋友會是什么感受呢?”孩子一定會很失落,這也許是家長和孩子花了一天的時間做好的,雖然他們做的沒有其它小朋友精致,也許是他們的能力有限,也許是……作品上墻后,家長和孩子蜂擁而上,看看自己的作品,又看看別人的作品。其中可可的媽媽主動對我說:“老師,我做樹葉貼畫沒經(jīng)驗,沒人家做得好,你卻給我貼上了,我女兒看了特高興,我下次一定會努力的,老師,真是謝謝你了。”如果老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的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tài)度也會大不相同。
四、“趨同”心理,讓溝通顯成效
利用“趨同”心理,也就是說服他人的時候,不要以討論異見作為開始,要以強調(diào),而且不斷強調(diào)我們都是為相同的目標而努力,唯一的差異在于方法而非目的。使對方在開始的時候就說:“是的,是的?!睗u漸地,當你提到雙方分歧時,對方就會習慣性地說“是”。當和家長溝通意見不統(tǒng)一或陷入僵局時,要用一定的策略進行說服,首先我們要用友善的態(tài)度去對待家長,其次可以利用“趨同”心理,另外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都喜歡別人給他一個美名,俗話說“戴高帽”。如果他們沒做到這一點,內(nèi)心會朝此目標努力。因此,與家長意見不統(tǒng)一進行溝通時,一開始就要讓家長用肯定的態(tài)度而非否定的態(tài)度,是最為重要的。否則,要使他從反方向過來,則要花更大的力氣。
五、因人而異,讓溝通更恰當
有位家長過分溺愛自己的孩子,每天入園給孩子挑座位,孩子想和誰坐在一起,她就動員旁邊的小朋友給他的孩子讓座位。于是我和她溝通,她說:“老師,我什么都知道就是管不住自己?!庇谑俏裔槍λ⒆幼岳砟芰Σ畹奶攸c,有計劃有步驟的培養(yǎng),每天讓孩子告訴媽媽,我會疊衣服了,我會系鞋帶了……有一天我對孩子說:“老師覺得你很能干,你早上來了能找到座位嗎?”孩子很驕傲的說:“能?!蔽艺f你真棒。得到了我的鼓勵,第二天入園時,孩子一進教室推著媽媽讓離開,我和她媽相視一笑,她也就放心地走了。家長從我這里了解到了正確的育兒知識,及時地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與此同時,我與這位家長也拉近了距離。對于能正視孩子的家長可以直接說明孩子近階段的問題并共同商討對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分析各類家長的心理,采取恰當?shù)姆绞脚c之溝通。
六、善用贊美,讓溝通更精彩
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我曾經(jīng)看到有老師與家長這樣交流,“你的孩子畫畫很好!”而當家長問她到底好在哪里?她支吾半天也說不出一二三來,只好說孩子的畫一看就是好畫,如此贊揚,豈有此理。因此,我們教師要不斷豐富有關(guān)教育方面的知識。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家長和孩子的閃光點,挖掘他們參與教育活動的積極意義,并給予充分肯定,讓家長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從而更加堅定、積極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
七、講究批評的藝術(shù),讓溝通更輕松
一次,家長向我訴苦,講家里的其他成員教育孩子時與她的方法是如何如何的與她不一致,她是多么多么的著急,郁悶。我一聽她的開場白,就知道她是一個健談的人,如果讓她長久聽我的長篇大論,她心中一定會憋著一口氣,而且很快就會對我們的談話失去興趣,于是,我對她說,是的,家庭成員教育不一致,確實令人頭疼。她聽我說出了她的心聲,贊同她的看法,立刻興奮地打開了話夾子。講自己在這方面的成功做法,我在一旁耐心 地聽著,不時微笑著點點頭鼓勵她繼續(xù)講下去,不時還說上一兩句表示同情的話。那天,那位家長和我足足聊了一個多小時,那位家長臨走時卻拉著我的手說:“老師,下次我有什么煩心事還要跟你講,我太喜歡和你在一起說話了?!逼鋵嵲谂c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并沒有做什么,我只是認真地聽她侃侃而談,很少插話。而家長卻是如此的喜歡上我這個談話伙伴。我想能坐下靜坐聆聽家長意見的人,必定是一個富于思想和具有謙虛柔和性格的老師,所以為任何人喜悅,因為你的善于聆聽、勤于思考,所以被家長所敬佩。
因此,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家園合作是非常重要和十分有必要的。孩子能夠茁壯成長,也是老師和家長的共同愿望。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發(fā)展的兩個重要場所,家長和教師應運用多種溝通策略,通過靈活的溝通方式,實現(xiàn)有效的溝通交流,使家園協(xié)作更密切,教育環(huán)境更和諧,孩子的成長更健康,讓溝通成為多贏。要使溝通更有效,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摸索、不斷總結(jié)。做好家長工作,有效的溝通、真誠的態(tài)度是建立良好的家園關(guān)系的基石,是架起家園關(guān)系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