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比較玻璃纖維樁和鑄造金屬樁核2種樁核修復方法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經我院診治的129例上頜前牙殘冠殘根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的自主意愿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65顆患牙采用纖維樁修復,對照組64顆患牙采用金屬樁核修復,對比2種修復方法的效果。結果:經過2年的隨訪觀察,玻璃纖維樁組成功率96.9%,鑄造金屬樁核組成功率89.1%。結論:相對于鑄造金屬樁,纖維樁在殘冠殘根修復中的成功率更高,生物相容性、物理機械性能與美學性能好,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玻璃纖維樁; 鑄造金屬樁核; 前牙
【中圖分類號】R78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9-0219-01
在剩余牙體組織較少的情況下,直接使用全冠修復不能獲得長期穩(wěn)定的修復效果,就需要采用樁核冠的修復形式[1]。傳統(tǒng)的鑄造金屬樁具有較好的物理性能和足夠的機械強度,但是它具有操作繁雜,等待時間長,復診次數(shù)多,容易腐蝕變色,部分金屬有致敏性且根折發(fā)生率高等缺點。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玻璃纖維樁系統(tǒng)彎曲強度和拉伸強度良好,生物相容性好,抗腐蝕性強和美學性能優(yōu)越。本文就纖維樁和鑄造金屬樁在上頜前牙殘冠、殘根的修復中的臨床效果做比較和探討,具體結果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經我院診治的129例上頜前牙殘冠殘根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0 例,女69 例,年齡14-63歲,平均年齡(29 ±6.35)。根據患者的自主意愿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65顆患牙采用纖維樁修復,對照組64顆患牙采用金屬樁修復。納入標準為:行2周以上完善的根管治療;上頜前牙殘冠殘根,牙齒松動Ⅰ度以內;牙周組織健康;X線片檢查根管充填完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牙齒基礎狀況,患病情況等方面均無顯著差別,且P >0.05,具有比較意義。
1.2材料選擇:預成玻璃纖維樁(3M公司,美國),專用擴孔鉆(DMG公司,德國),玻璃離子水門汀粘結劑(松風CX);樹脂粘結劑(3M公司,美國);3M硅橡膠印模材料套裝(3M公司,美國);光固化復合樹脂(登士柏,美國);鑄造金屬樁核(委托義齒制品廠制作)。
1.3治療方法:修修復前完善根管治療,x線牙片顯示根充密合,根尖x線片了解牙根長度、根管彎曲度,牙槽骨吸收≤根長的1/3,根尖無慢性炎癥病變,觀察1—2周無不良反應后修復。根管預備深度為根長2/3—3/4,呈向根尖部的圓錐形,根尖封閉區(qū)≥4mm,根管壁光滑、無倒凹。觀察組患者選擇相匹配玻璃纖維樁并確定其長度,常規(guī)自酸蝕后樹脂粘結劑涂布根管內部,光固化機光照10 S,粘結劑粘接玻璃纖維樁至預定長度,去除多余樹脂材料后光照固化20~40 S,光固化復合樹脂制作樹脂核;對照組金屬樁試戴調磨合適后,用玻璃離子水泥粘固。按烤瓷全冠要求牙體預備,常規(guī)排齦,3M硅橡膠取模,灌注模型,制作全冠并試戴、調牙合、粘固。
1.4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5判斷標準:成功:咀嚼功能良好,自覺無不適,無齦炎,無根尖病變及齦緣著色,無松動脫落,無樁折根折,x線片顯示根尖區(qū)無陰影。失?。河凶杂X癥狀,不能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出現(xiàn)齦炎或齦緣著色,修復體松動或脫落,樁或牙根折斷,x線片顯示根尖周有炎癥,出現(xiàn)其中任何一項均視為失敗。
2結果:
修復后2年隨訪,觀察組修復體固位和穩(wěn)定性良好,牙齦無色素沉著,烤瓷冠邊緣密合,牙周情況良好,2顆樁核松動脫落,成功63顆(96.9%);對照組出現(xiàn)牙齦邊緣色素沉著3顆,樁核松動脫落3顆,根折1顆,成功57顆(89.1%);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樁核冠修復技術為殘根殘冠患牙修復并恢復功能的重要手段[2],樁核材料選擇為成功的重要因素。鑄造金屬樁核曾經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樁核系統(tǒng),其具有機械強度高和價格低廉的優(yōu)點,但研究發(fā)現(xiàn),鑄造金屬樁的彈性模量遠遠大于牙本質的彈性模量,很容易造成牙根劈裂、折斷等狀況。纖維樁彈性模量與牙本質的彈性模量類似,能更好的分散咬合力,大大減少了牙根劈裂的發(fā)生率。鑄造金屬樁因為其釋放金屬離子且腐蝕產物易附著,使得牙齦著色,影響美觀;而纖維樁的生物相容性好、不易腐蝕、透光度好,更加美觀自然。纖維樁值得臨床口腔治療工作的廣泛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峰.纖維樁修復技術[M].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
[2]趙銥民,陳吉華.口腔修復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