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與分析中醫(yī)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tǒng)西醫(yī)治療,對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yī)湯劑治療,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愈26例,有效13例,總有效率為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50%,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 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選用中醫(yī)治療方案,能夠明顯提高治療效果,優(yōu)化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老年慢性支氣管炎;中醫(yī);西藥;辯證;效果
【中圖分類號】R562.2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9-0131-02
慢性支氣管炎是臨床內科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多發(fā)于老年群體中,屬于臨床難治疾病的范疇,是人體氣管、支氣管黏膜及附近組織所發(fā)生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臨床表現(xiàn)多以咳嗽、咳痰為主,一般病程較長,且反復發(fā)作,嚴重情況下患者甚至無法平臥。若病情進展、遷徙則可能對患者的肺部功能產生不可逆性損傷。中醫(yī)上一般認為慢性支氣管炎病變部位于肺部,主要由外邪侵襲所致,與肺脾腎三臟功能的失調也存在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诖?,為進一步探討與分析中醫(yī)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效果,我院將近年來收治的80例患者進行了對比研究,現(xiàn)整理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在53到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2±1.3)歲;病程在2到20天之間,平均病程為(5.6±2.1)天。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在51到8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7.8±1.5)歲;病程在3到18天之間,平均病程為(6.1±1.2)天。納入研究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并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較強的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嚴格參照《內科學》[1]中對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①以咳嗽、咳痰為主要臨床癥狀,少部分伴有喘息表現(xiàn),每年發(fā)病持續(xù)時間在3個月以上,且病程在2年或以上;②急性發(fā)作期可聞肺部清晰濕羅音。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診斷學》[2]擬定的慢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氣短且促,頻繁咳嗽,夜晚更甚,或有咳痰,痰清且稀白,精神疲乏,腹脹,脈象細弱,舌苔淡滑,口干咽燥。
1.3 一般方法
對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口服溴己新,16mg/次,3次/d??诜^孢呋辛鈉,0.5g/次,2次/d。對伴有喘息患者加用低流量吸氧處理。對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使用中醫(yī)辯證治療??诜a健清肺湯。藥物組成:白果5g、炙甘草5g、白術12g、黃芪13g、茯苓12g、杏仁8g、麻黃5g、黨參15g、巴戟天8g、淫羊藿12g。對咳嗽頻繁不止,喘息嚴重患者加用百部10g、款冬花9g、桔梗9g、陳皮12g、荊芥11g。對單純喘息患者加用蘇子11g、陳皮9g、白芥子11g、法半夏8g、萊菔子12g。對痰多、黃稠,喘息、咳嗽患者加用黃芩8g、石膏18g、桑白皮8g。對心悸、下肢腫脹、小便困難、喘息不止患者則加用山藥8g、丹皮11g、山茱萸12g、干地黃8g、澤瀉8g、豬苓8g。溫水煎服,1劑/d,分早晚兩次服用。
1.4 療效判斷標準
參照《中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治愈:患者咳嗽、喘息、咳痰表現(xiàn)基本消失,肺部濕羅音基本消失;有效: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癥狀明顯減輕,肺部濕羅音減輕;無效: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臨床表現(xiàn)均無任何緩解,或有加重,肺部可聞清晰濕羅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取構成比(%)表示,組間對比進行 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入選本次研究的80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在接受治療后,臨床癥狀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其中觀察組治愈26例,有效13例,總有效率為97.50%;對照組治愈14例,有效17例,總有效率為77.50%。觀察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在中醫(yī)學上,慢性支氣管炎屬于喘證、咳嗽、痰飲的范疇,發(fā)病原因多與外邪侵襲相關,同樣與患者的飲食習慣、情緒表現(xiàn)、身體狀況、臟腑陰陽失調等因素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一般對慢性支氣管炎的辯證治療多側重于脾、肺、腎三臟,人體肺部為生氣之主,是貯痰的關鍵器官,若患者肺部功能失調,則可能導致咳嗽現(xiàn)象的產生。人體脾部則為生痰的主要器官,脾臟功能失調,則主要表現(xiàn)為咳痰。腎臟則為氣之根源,為生痰、納氣的主要器官,若人體腎臟功能失調,則主要表現(xiàn)為喘息。因此,在中醫(yī)治療方面需遵循清肺熱、補腎、健脾等原則。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所使用的基礎藥物由白果、白術、炙甘草、杏仁、茯苓、巴戟天、麻黃、淫羊藿、黃芪等中藥成分構成。白果對人體皮膚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同時具備祛痰的功效。麻黃且有明顯的利尿、鎮(zhèn)咳、抗過敏、清熱解毒、平喘的作用。杏仁中富含苦杏仁苷,在人體內科分解為氫氰酸與苯甲醛,能夠起到平穩(wěn)呼吸的作用。黃芪則能夠明顯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白術、黨參、炙甘草、茯苓則為四君子湯的主要構成藥物,有其顯著的健脾效果,可強化人體的骨髓造血功能,提高機體的免疫、抵抗能力。巴戟天、淫羊藿則主要起到平喘止咳、補腎的效果。
在本組研究中使用中醫(yī)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7.50%,明顯優(yōu)于使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對照組患者,同時也進一步證實,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選用中醫(yī)治療方案,能夠明顯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榮,曹校校.中藥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并發(fā)肺氣腫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2(6):695-696.
[2]劉慶貴.潤肺清金湯聯(lián)合頭孢哌酮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4,23(2):327-328.
[3]馬春.三伏天“中藥穴位貼敷療法”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9):4869-4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