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永昌縣境內國道及縣鄉(xiāng)級道路89起312例車禍傷情及分類,分析車禍原因并找出最佳醫(yī)療救治對策。方法:統計自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由“120”出診共處置車禍病人312例,傷情分:輕度、中度、重度、死亡;車禍類型分:客運轎車、小轎車及貨車、摩托車。結果:客運轎車致傷人員多,傷情較輕,但社會影響大;小轎車及及貨車致傷人員少,傷情重, 死亡率較高; 摩托車致傷人員多,傷情重,死亡率最高。結論:雨雪等不良氣候對發(fā)生車禍有一定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超速、疲勞、酒后及無牌無照駕駛,另全縣院前急救醫(yī)療體系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全縣各急救網點的協調合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所以要預防車禍的發(fā)生,一定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安全行駛,拒絕超速、疲勞、酒后和無牌無照駕駛,為更好的提高救治成功率,全縣急救網絡的建全及合理運行及調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關鍵詞】車禍 傷情及原因分析 對策
【中圖分類號】R72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9-0598-01
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由“120”出診共處置車禍病人89起312例,傷情分輕度(表皮擦傷及多處軟組織輕微傷包括頭皮擦傷、頭皮挫裂傷、中度軟組織挫傷)106例,中度(四肢骨折、重度軟組織挫裂傷、中度顱腦損傷、胸腹部閉合型損傷(包括胸部擠壓傷)無休克)94例、重度(胸腹部閉合型損傷合并休克(失血性及神經源性、重度顱腦損傷合并頸部損傷、脊柱損傷)50例,死亡(到達現場已死亡者或轉運過程中死亡者)62例。其中客運轎車致傷6起共178人;小轎車及貨車致傷25人;摩托車致傷109人,(其中飲酒后摩托車事故98人,死亡41人,重傷22人,中度傷5人);現將車禍原因、傷情分類分析如下。
【原因、傷情分類及分析】:
原因、傷情分類:我縣地處312國道,是全國最繁忙的國道之一,全縣轄十個鄉(xiāng)鎮(zhèn),摩托車十分普及,而此兩個條件為我縣交通事故多發(fā)埋下的伏筆。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縣“120”急救中心共出診車禍現場處置病人89起312例,其中長途客運轎車事故4起,縣道事故2起,共有傷員178人,其中死亡4 人,重傷8人,中度傷67人,輕傷99人。事故原因均為雨雪天氣,路滑和能見度低引起,死亡4人,小轎車及貨車事故16起,致傷25人,其中死亡12人,重傷12人,輕傷1人,其中超速12起,疲勞駕駛3起,車胎爆裂1起;摩托車事故共發(fā)生67起,共致傷109人,其中死亡46人,重傷30人,中度傷27人,輕傷6人(全部為超速,其中飲酒后摩托車事故55起,傷員98人,死亡41人,重傷22人,中度傷5人)。總合以上得出:客運轎車(長途及短途)傷員共178人,占傷員總人數的57%,死亡4人,占傷員總人數的1.3%,占死亡總人數的6%,重傷8人,占傷員總人數的2.6%,占重傷人數的16%,中度傷67人,占傷員總人數的21%,占中度傷人數的71%,輕傷99人,占總人數的31%;占輕傷人數的93.4%,小轎車及貨車事故致傷25人,占傷員總數的8%,死亡12人,占傷員總人數的3.8%,占死亡總人數的19%,重傷12人,占傷員總人數的3.8%,占重傷人數的24%,輕傷1人,占傷員總人數的0.3%,占輕傷人數的0.9%,摩托車致傷109人,占傷員總人數的34%,其中死亡46人,占傷員總人數的14.7%,占死亡總人數的74%,重傷30人,占傷員總人數的9.6%,占重傷總人數的60%,中度傷27人,占傷員總人數的8.6%,占中度傷人數的28.7%,輕傷6人,占傷員總人數的1.9%,占此類傷人數的6.1%,(其中飲酒后摩托車事故98人,占摩托車事故傷員人數的89.9%,死亡41人,占摩托車死亡人數的89.1%,重傷22人,占摩托車重傷人數的73%,中度傷5人,占摩托車中度傷人數的71%,無輕傷者)。
分析: 312名傷者中,客運轎車在6次交通事故中傷員人數達到了178人,占全部傷員人數的57%,其中中度傷和輕度傷者分別占到了傷員總人數的21%、31%,在同類傷員人數中占到了71%、93.4%,說明客車發(fā)生交通事故的總次數較少,但是發(fā)生后,會有大量的傷員,會產生很大的社會負面影響;小轎車及貨車在16次交通事故中傷員人數達到了25人,占傷員總數的8%,其中死亡和重傷分別在同類傷員中占到了19%、24%,其中12次事故為超速引起,在傷員人數占總人數8%的情況下死亡和重傷人員達到了19%、24%,說明超速是小轎車和貨車事故的主要原因,疲勞駕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摩托車事故共發(fā)生67起,傷員共109人,占到傷員總人數的34%,死亡、重傷、中度傷分別占到了同類傷員的74%、60%、28.7%,其中酒后事故的死亡、重傷、中度傷的比例占到了摩托車事故同類傷員的89.1%、73%、71%,顯示出摩托車事故發(fā)生次數是最多的,死亡、重傷及中度傷的比例也是最高的,67起事故全部為超速,而酒后事故發(fā)生率更高,這與摩托車人員分散,無法系統管理,交通法規(guī)意識不強,生命意識淡漠有直接關系,也和摩托車的源頭管理有很大的聯系,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全部67起摩托車事故中,無牌無照駕駛達到了驚人的48起,占摩托車事故總數的71.6%,就很能說明問題。由于全縣急救網絡剛剛建立,運行機制還不盡完善,全縣區(qū)域內的交通事故傷員救護大部分由縣人民院急救中心承擔。在全部89起事故中,其中69起距縣急救中心15~35公里,從接診到現場救護平均要30分鐘左右,最長的要將近60分鐘,浪費了救護時間,更有許多傷員由于等到不到救治而自行找運輸工具來院治療,極有可能加重原有損傷或出現新的損傷,提高了救治成本及難度,增加了患者的醫(yī)療負擔并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身體傷害。
【對策】:客運車雖然發(fā)生事故占全部事故的6.7%,可是卻占傷員總人數的57%,傷員面廣量大,社會影響力很明顯,如處置不當,會使人們對公路客運的安全性產生懷疑。所以公路交通部門及客運部門一定要嚴格客運制度,特別是在特殊天氣和環(huán)境中的運行安全,要有明確規(guī)定,盡最大可能把事故發(fā)生的幾率壓到最低;小轎車及貨車發(fā)生事故多為超速和疲勞駕駛,占16次事故中的15次,共25人名傷員中,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19%,重傷人數占到24%,只有1人輕傷,死亡和重傷率高,占此類傷員的96%,所以此類人員一定要經常進行安全駕駛教育,使他們從根本上認識到安全不是一個人的,也不是一個家庭的,安全是大家的,只有大家都知道安全第一的時候,你才是最安全的,另外也要時常注意車況,預防因此而產生的嚴重后果,對那些屢教不改的人員,嚴格執(zhí)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真正起到法律的震懾作用;摩托車事故發(fā)生率最高,死亡和重傷率也是最高的,筆者認為摩托車的源頭管理是關鍵,交通管理部門應該在摩托車出售時就能建立完善的牌照管理制度,提高購買者的門檻,控制出售總量,對摩托車出售后的一切行蹤能連續(xù)動態(tài)監(jiān)測,并定期進行安全培訓教育,加強監(jiān)管和打擊力度;對已經購買者,交通管理部門應該與各有關部門建立聯系,對摩托車持有者完善相關檔案,達到有效的監(jiān)管;應建立健全的全縣區(qū)域的院前急救體系,及時有效的對車禍損傷進行救治,提高院前救治成功率,降低損傷、減少病痛,為明顯改善傷病員預后打下良好基礎。以上只是筆者在這些年的交通事故救護中的一些認識和體會,希望能為我們國家少發(fā)生一些交通悲劇,多一點家庭幸福出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家文,吳炳文. 2578例車禍傷傷情分析[J]. 創(chuàng)傷雜志. 1990(02)
[2]趙新才. 259例交通事故死亡分析[J]. 創(chuàng)傷雜志. 19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