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運動減肥治療前后肥胖兒童瘦素抵抗、血脂及炎癥狀態(tài)的改變。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共計50例診斷為肥胖的兒童,定義為肥胖組,參與運動減肥治療。對照組為同期來我院進行健康檢查的兒童,共50例,不參與運動減肥治療。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RP、瘦素、總膽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BMI。結果 肥胖組兒童治療前與治療后CRP、瘦素、總膽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BMI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肥胖組兒童與對照組CRP、瘦素、總膽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BMI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兒童較正常兒童瘦素、血脂及CRP表達更高,有效的運動減肥治療能降低肥胖兒童瘦素、血脂及CRP表達水平。
【關鍵詞】 瘦素; 血脂;CRP ;運動減肥
【中圖分類號】R723.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9-0532-01
我國兒童肥胖已呈日益增多趨勢,據(jù)國內研究統(tǒng)計目前10~18歲學生超重的學生達12.5%,而肥胖學生達5.8%。研究顯示學齡階段的肥胖兒童成人后有很高發(fā)生肥胖的風險,以后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的風險遠高于正常人群[1]。目前肥胖機制復雜,瘦素抵抗、血脂及炎癥狀態(tài)參與肥胖的發(fā)展。運動是減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本研究擬探討運動減肥對肥胖兒童瘦素抵抗、血脂及炎癥狀態(tài)的改變。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收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共計50例診斷為肥胖的兒童,定義為肥胖組,肥胖組平均年齡(12.1±3.9)歲,其中男性32人,女性18人,參與運動減肥治療;對照組為同期來我院進行健康檢查的兒童,其中男性31人,女性19人,平均年齡(11.8±4.7)歲,不參與運動減肥治療。2組人員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所有研究對象均簽定知情同意書。
1.2 入選標準 (1)就診時臨床資料完整,能全程參與研究。(2)肥胖的診斷標準按中國肥胖協(xié)會2014年制定的中國兒童超重、肥胖診斷標準:男、女BMI≥26. 9 kg /m2。
1.3 排除指標:(1)入院時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的患者。(2)入院各種急性、慢性感染, 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藥物有過敏、惡性心律失常者。(4)患有代謝性疾病或繼發(fā)性引起肥胖的疾病。
1.4 調查方法 (1)調查所有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姓名、性別、年齡、體重指數(shù)等(2)患者參與治療首日及治療結束時,采集所有研究對象5mL靜脈血,抽血時間在凌晨8點。血樣抗凝,放入離心機內,3000轉/分鐘,離心10分鐘,去除上清液,取下層血漿,置-15℃冷凍冰箱保存,集中使用日本日立生化分析儀分析測定。測定項目為C-反應蛋白(CRP)、瘦素、總膽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1.5 運動方法 以參加我院舉辦的減肥興趣班方式,讓健身教練員組織肥胖組兒童進行器械訓練、慢跑、游泳、爬山、減肥操、跳繩等活動,每日進行1小時,治療療程為2個月。
1.5 評價標準 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RP、瘦素、總膽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BMI。
1.6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將資料錄入SPSS18.0軟件。所有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_)±s)描述,兩組均數(shù)的比較使用t檢驗。以P<0.05作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肥胖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和治療后CRP、瘦素、總膽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BMI比較 肥胖組兒童治療前與治療后CRP、瘦素、總膽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BMI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肥胖組兒童與對照組CRP、瘦素、總膽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BMI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肥胖是體內脂肪的過度堆積,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兒童肥胖對成年的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病都有重要關系[2]。生長期兒童的脂肪合成大于分解,脂肪重量增加使瘦素分泌增加,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增加脂肪合成,使機體糖代謝、脂肪代謝異常。研究[3]表明肥胖是一種炎癥狀態(tài),可導致全身性內分泌狀態(tài)改變。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兒童較正常兒童瘦素、血脂及CRP更高,說明胰島細胞和脂肪組織的調節(jié)機制遭到破壞,因此肥胖兒童體內瘦素、血脂及CRP水平顯著增高。研究[4]認為,CRP在肥胖兒童脂代謝、糖代謝紊亂中起到促進的作用。瘦素增高會調高總膽固醇和血甘油三酯,繼而增加了CRP炎癥因子的表達。胰島素抵抗后使炎癥抑制信號途徑的表達下降,使脂肪貯積,增加脂肪合成,進而發(fā)展為肥胖。
此外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組兒童治療前與治療后CRP、瘦素、總膽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BMI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運動能夠改善肥胖兒童多種代謝轉導通路的失衡。除了有效降低脂肪量,還能恢復代謝轉導通路,改善機體的炎癥反應、瘦素抵抗和血脂水平。因此,改善瘦素抵抗、血脂、炎癥可能能成為治療兒童肥胖的有效途徑,對于控制和治療兒童肥胖有一定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質指數(shù)值分類標準[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2):97-102.
[2] HillsAP, King NA, Armstrong TP. The contribu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s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of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mplications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J]. SportsMed, 2007, 37(6): 533-545.
[3] LiYP, YangXG, ZhaiFY, Piao JH, ZhaoWH, Zhang J, eta.lDisease risks of childhood obesity in China [J]. Biomed Environ Sci, 2005, 18(6): 401-410.
[4] Weiss R, Dziura J, Burgert TS, Tamborlane WV, Taksali SE, YeckelCW, eta.l Obesity and themetabolic syndrom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N Engl JMed, 2004, 350(23): 2362-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