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過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護理與調攝,從而減輕患者臨床癥狀,縮短病程,降低復發(fā)率與致殘率。方法 對82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情志、生活、服藥、姿態(tài)、功能鍛煉各方面,實施具體的護理措施,并根據患者病情程度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結果 通過多方面的護理與調攝,病情得到好轉和控制。結論 實施有效的、有針對性的護理、健康指導、功能鍛煉是控制本病發(fā)展的關鍵。
【關鍵詞】 強直性脊柱炎;護理;調攝;體會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9-0411-02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關節(jié)、脊柱骨突、脊柱旁軟組織、外周關節(jié)及肌腱、韌帶附著于骨的部位,常引起纖維性和骨性強直[1]。本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現(xiàn)象,并于HLA-B27密切相關。有些病人早期可表現(xiàn)出輕度乏力、長期或間斷低熱,部分病人初期出現(xiàn)非對稱性下肢大關節(jié)腫痛。外傷、受涼或受潮以及消化道、泌尿道或呼吸道感染是其常見的誘發(fā)原因。首發(fā)癥狀常見的有腰背痛、間歇性或兩側交替性臀深痛、髖膝關節(jié)疼痛等。嚴重者可發(fā)生脊柱強直、畸形和功能受損[2]。AS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其治療的目的在于控制炎癥,緩解癥狀,控制病情的發(fā)展,保持關節(jié)功能,防止出現(xiàn)畸形。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患者做好各項護理工作,是病情得到控制的關鍵。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AS患者82例,通過積極的治療和精心的護理使得病情得以好轉和控制。
1臨床資料
本組共82例,男64例,女18例;年齡14~56歲,平均21歲。病程最短半年,最長27年,有遺傳傾向51例,與環(huán)境有關的22例,病因不明的9例。8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骶髂關節(jié)酸痛、腰背痛、脊柱活動不利,晨起癥狀明顯,活動后減輕,久坐后活動又不靈活。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1984年修訂的紐約標準。[3]
實驗室檢查80%-90%的AS患者HLA-B27陽性,75%的AS患者血沉有增高,其與病情的活動有一定的相關性,75%的AS患者可見CRP升高,同血沉一樣CRP的高低也不一定與病情程度成正比。骶髂關節(jié)DR可見關節(jié)間隙變狹窄甚至融合。
2護理
2.1 情志護理 我國強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為0.3%左右,其中60%左右髖關節(jié)受累,主要發(fā)生于青壯年,好發(fā)于男性,既往報道男女患病比例為10:1[4],該病是患者喪失勞動力和致殘的主要病因之一。AS病因病機復雜,病勢纏綿,病程冗長,無法根治,患者悲觀失望,意志消沉,思想負擔重,故應鼓勵患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舒暢,適當休息,避免過勞。要做好情志護理,醫(yī)護人員首先要以整潔的儀表、穩(wěn)重的舉止、高尚的情操、親切的話語等,使病人產生信任感。這樣醫(yī)護人員講的話病人才愿意聽,才能產生積極的反應。指導和幫助患者正確的對待疾病,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對病情正在急性發(fā)作,一時不能控制的患者,必須加以寬慰,說明此病具有反復性、周期性,如及時治療,病情可逐步緩解,并宣傳治療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對本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治療和預后有所了解。對病情嚴重的患者或者已損及臟腑,對治療已失去信心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恰當?shù)慕忉?,使其懂得治療必須要經過一定的過程,憂慮過多于病無益,使其積極的配合治療。對病情尚輕或年輕的患者,必須向其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調動患者治療的積極性和恒心,戒煙酒,按時休息,了解防治方法,按要求進行治療與鍛煉,以減少關節(jié)的功能障礙,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2 生活護理
2.2.1 一般護理 應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注意保持口腔和皮膚的清潔衛(wèi)生,保持居室清潔向陽、通風、干燥,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感染。
2.2.2 飲食護理 指導患者進食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多進食肉類、蛋類、奶類、蔬菜、水果,冬季還可以進食一些溫補性食物,如牛肉、羊肉、骨頭湯等,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又因AS患者多伴發(fā)不同程度骨質疏松,還需選用含鈣較高的食物,如蝦皮、酥魚、奶制品等。多飲水,每天2500ml以上,以減少藥物引起的肝腎功能損害。
2.3 服藥護理 我院主要采取中藥配合自制成藥治療AS,療效顯著,常見的副作用為消化不良反應,有消化道潰瘍及出血病史的患者慎用,必要時給予胃黏膜保護劑,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和血常規(guī),如有肝腎功能損害或白細胞減少,應立即進行對癥治療,藥物的劑量更改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隨意更改。非甾體類抗炎藥能減輕關節(jié)、肌肉疼痛,起效快,是應用最廣泛的藥物,可作為治療疼痛和晨僵的一線藥物[5]。湯藥及自制成藥一定要在飯后半小時至一小時后服藥,以減輕對胃腸道的副作用,另外注意中藥與西藥服用要相隔一小時左右。
2.4 姿態(tài)護理(亦稱體位護理)
體位護理的目的是時刻注意糾正患者的不良姿勢、體位,利于恢復健康及今后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指導患者應注意坐、行、立的姿勢,坐位時盡可能挺直并坐垂直的硬靠背椅,坐或站立時不要彎腰屈背并經常變換位置;看書、讀報時要使書報與視線保持平行高度,避免頸椎久仰、久俯[6]。應指導患者認識正確行為的重要性,如為維持脊柱的功能位,患者應仰臥睡硬板床,枕頭的高度以能保持頸椎的正常前弓度而又不至于增加上胸椎后突為度,一般10cm左右,枕頭盡量放在頸中段,枕部應盡量少枕枕頭,不能在膝關節(jié)下墊枕。對髖關節(jié)功能障礙者可進行穿脫襪、褲子及起立、下蹲等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7]。疾病活動期應減少活動,適當休息,不要長時間墊高疼痛部位,避免做經常彎腰屈背或搬重物的工作,避免脊柱負重和創(chuàng)傷。
2.5 功能鍛煉護理 功能鍛煉包括維持胸廓活動度、保持脊柱生理曲度、肢體局部運動及全身運動等。應每天堅持上、下午兩次,每次半到一小時,鍛練強度以不引起第二天關節(jié)癥狀加重為限,活動前應按摩松解椎旁肌肉,可減輕疼痛,防止肌肉損傷。個別患者因疼痛而臥床不起,不愿活動,這樣只能使病情進展加快,醫(yī)護人員應做好充分的解釋工作。值得提出的是游泳是最有利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運動之一,利用水的浮力可以進行整個身體的運動[8],另外,散步、太極拳、氣功等,均可達到鍛煉的目的。也可配合中頻脈沖、超短波等物理治療。
3 調攝(即調理、攝養(yǎng),俗稱調養(yǎng))
3.1 保持精神愉快,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人的精神狀態(tài)有密切的關系,因此七情內傷可以直接致病,亦可以由七情內傷引起人體陰陽失調、氣血虧損、抵抗力減弱,易為外邪入侵。因此保持心情愉快至關重要。要教育患者遇事不可過于激動或長期悶悶不樂,要善于化解不良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和愉悅的心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3.2 經常堅持鍛煉 堅持鍛煉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御邪能力,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活動方式,循序漸進,必要時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
3.3 注意防范風寒、潮濕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風、御寒、防濕,截其來路,是預防攝養(yǎng)之良策。
3.4 合理調配營養(yǎng) AS的病程長,服藥多,脾胃功能往往受到影響,必須根據病情及個體情況予以合理調配,以食后胃中舒適,食而能化為原則,以病情有利為原則。
3.5 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 當身體健康情況有變化或感到身體有異常狀況出現(xiàn)時,應盡早就醫(yī)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殘率。
4 體會
防治本病的關鍵是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加強臨床觀察和護理,及早發(fā)現(xiàn)和處理存在和潛在的問題,實施有效的針對性護理與調攝,使患者不同程度地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及自我調護和功能鍛煉的方法,對控制和改善癥狀,防止畸形,降低復發(fā)率、致殘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永前,婁玉鈐,李靜雅,等.強直性脊柱炎中醫(yī)證候研究概況.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3,2(11):74-77.
[2] 柴琳.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康復護理研究.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2,10:34-37.
[3] 中華醫(yī)學會風濕學會分會.強直性脊柱炎診斷及治療指南[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14(8):557.
[4] 閻小萍,張英澤.強直性脊柱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693-704
[5] 肖征宇.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進展.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1):71-74.
[6] 盧艷華,王栗梅.應用氨甲蝶吟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護理32例.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7):25-26
[7] 李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國臨床醫(yī)學雜志,2007,9:2519-2521.
[8] 閻小萍,張英澤.強直性脊柱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69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