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牙列缺損、缺失以及牙體缺損的口腔修復患者的臨床癥狀、治療手段以及修復狀況。方法:選擇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60口腔修復患者,回顧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資料、臨床表現癥狀、治療手段以及修復情況。結果:在患者的男女比例上,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但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年齡結構上,30-50歲患者明顯多于其他年齡階層人群(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口腔修復的類型上,采用活動義齒修復415例,占62.88%,采用固定義齒修復245例,占37.12%,活動義齒修復患者明顯多于固定義齒修復(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660例患者全口義齒修復265例,占40.00%,上半口義齒修復66例,占10.00% ,下半口義齒修復198例,占30.00%,贗復體修復132例,占20.00%。結論:牙列缺損、缺失以及牙體缺損等口腔修復疾病在男女群體上有同等的發(fā)病率,患者在30-50歲階段發(fā)病率最高,口腔科醫(yī)護人員應當根據年齡對患者進行劃分治療,有針對性地進行口腔保健宣傳,活動義齒修復可有效提高治療效率,在治療過程中注重預防牙周病,是目前口腔修復治療的主要修復措施。
【關鍵詞】:口腔修復;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72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9-0738-01
口腔修復是口腔醫(y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對出現有口腔、牙體組織缺損狀況進行人工修復的一種治療方式[1]。近幾年來,口腔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這與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著密切聯(lián)系。同時,伴隨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自己的審美要求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主動口腔醫(yī)院進行口腔修復來提高自身的美觀[2]。為有效提高口腔修復的針對性和修復效率,提高醫(yī)護人員的修復技能水平,本院在參考近期文獻資料和臨床案例的基礎上,選擇我院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60口腔修復患者,回顧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資料、臨床表現癥狀、治療手段以及修復情況,對調查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0口腔修復患者,患者年齡18-78歲,平均年齡(45.75±8.54)歲,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列缺損、缺失以及牙體缺損癥狀。
1.2方法
回顧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資料、臨床表現癥狀、治療手段以及修復情況,對調查分析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3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分析所得各組數據用均數±表示,標準差( x±s) ,使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相關性采用直線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患者性別比例的比較
分析結果顯示,男性患者335例,女性患者325例,在患者的男女比例上,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但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患者年齡結構的比較
分析結果顯示,18-30歲患者85例,30-50歲患者410例,50-78歲患者165例,30-50歲患者明顯多于其他年齡階層人群(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口腔修復主要包括美觀、功能和治療性修復三個內容[3]。美觀修復主要是對牙體表面顏色異常或牙間隙過大等影響口腔美觀的癥狀進行修復改善。功能性修復則主要是對牙列、牙體進行修復。治療性修復則主要針對于老年群體患者,包括了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以及牙周病的治療。牙周病主要包括牙周炎和牙齦病,是口腔疾病中的常見類型之一[4],其病理機制較為復雜,可由多種因素導致?;颊哂刑悄虿 ⒏哐獕旱炔∈范紩е卵谰叩漠a生或加重其致病作用,導致患者牙周病的產生。因此,在對口腔修復患者的進行治療的同時有效預防牙周病的發(fā)生時尤為重要的。
在口腔疾病的預防上,可根據不同年齡層次人群制定健康教育計劃。通過健康教育可以讓患者了解口腔疾病的產生、治療過程,對于病因、發(fā)病機制有所了解,消除或減輕影響因素,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防止口腔疾病的發(fā)生。健康教育的途徑可以通過報刊、分發(fā)宣傳單、知識講座、口頭教育等多種形式展開,也可以通過對在門診或醫(yī)院走廊設立健康資訊臺、候診健康教育等其他形式。是患者在就診就醫(yī)過程中遵醫(yī)囑,嚴格遵循醫(yī)護人員指導積極配合治療,為診斷疾病和預后治療提供有效保障。在治療過程中也要注重對患者的心理教育,由于口腔牙列、牙體的缺損會導致患者生理上的疼痛,導致患者產生焦躁緊張的情緒,醫(yī)護人員應當及時與患者溝通交流,安撫患者情緒,對于口腔修復后的美觀問題、預后問題應耐心解答,消除患者的顧慮和疑惑使其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
綜上所述,牙列缺損、缺失以及牙體缺損等口腔修復疾病在男女群體上有同等的發(fā)病率,患者在30-50歲階段發(fā)病率最高,口腔科醫(yī)護人員應當根據年齡對患者進行劃分治療,有針對性地進行口腔保健宣傳,活動義齒修復可有效提高治療效率,在治療過程中注重預防牙周病,是目前口腔修復治療的主要修復措施。
參考文獻
[1]楊宗儒. 510例口腔修復患者的臨床分析[J].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21:69.
[2]劉本昭. 678例口腔修復患者的臨床分析[J].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32:133-134.
[3]杜兵,曹衛(wèi)彬,劉楊,蘇沂,陳艷莉. 2650例口腔修復患者牙體缺損、牙列缺損及牙列缺失的分析[J]. 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07:984-986.
[4]熊亞茸,柯杰. 口腔修復患者的臨床心理分析[J]. 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04,03:43-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