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并酮癥酸中毒患者的搶救
(黑龍江省大慶油田總醫(yī)院 黑龍江 大慶 163001)
摘要: 目的:探討老年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的臨床特點和搶救措施。方法: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治療的DKA患者30例搶救措施進行分析。結(jié)果:30例中29例患者均搶救成功并痊愈出院,1例合并腎病功能衰竭死亡。結(jié)論:應糾正內(nèi)分泌代謝紊亂、去除誘因、防止各種并發(fā)癥、減少病死率;其次應根據(jù)病情輕重選擇治療方案。
關(guān)鍵詞: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搶救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3-0079-01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一種嚴重并發(fā)癥,對失水、酸中毒、休克、神志淡漠及昏迷患者,均應考慮到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可能性,尤其對原因不明意識障礙、呼氣有酮味、血壓低而尿量仍多者,應及時作有關(guān)化驗檢查,以爭取及早診斷和治療[1]。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治療的DKA患者30例搶救措施效果滿意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收治老年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60~76歲,平均年齡67歲;病程3個月~10年,平均5.5年;1型糖尿病24例,2型糖尿病6例;臨床表現(xiàn):口渴、多飲、多尿23例,意識模糊、淡漠、遲鈍16例,淺昏迷3例,深昏迷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厭食、納差。血糖18.0~28.9mmol/L,尿酮體(+~++++)、血鈉120~148mmol/L,血鉀2.9~5.3mmol/L,CO2CP 5.5~18.5mmol/L,血尿素氮5.4~25.2mmol/,心電圖7例異常。
1.2 方法
1.2.1 對于脫水不嚴重、輕度酸中毒、無循環(huán)衰竭、神志清楚的輕癥患者,僅需給予足量胰島素,每4~6h一次,每次皮下或肌內(nèi)注射10~20U,并鼓勵患者多飲水,必要時進行靜脈補液,同時嚴密觀察病情,隨訪血、尿?qū)嶒炇覚z查,根據(jù)檢查結(jié)果,隨時調(diào)整胰島素用量,并治療誘因。
1.2.2 對中度或重度DKA,應立即進行搶救:(1)輸液:先輸生理鹽水,除非血鈉>1 50mmol/L,血漿滲透壓>330mOsm/L,方考慮補給低滲液(0.6%NaCl)。補液量和速度須根據(jù)失水程度而定?;颊咧囟仁?,失液量可達體重的10%以上,補液重量可按原體重的10%估計。如果無心力衰竭,補液速度開始要快,在2h內(nèi)輸入1 000~2 000ml,以后根據(jù)血壓、每小時尿量、心率、末梢血循環(huán)及必要時中心靜脈壓值決定輸液量和速度,第一個24小時輸液總量約4 000~5 000ml,嚴重失水者可達6 000~8 000ml。如治療前已有低血壓或休克,應及時輸入膠體液并采用其他抗休克措施。對于老年人尤其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者,應特別注意輸液速度不宜太多太快,以免發(fā)生肺水腫,有條件應在中心靜脈壓監(jiān)護下調(diào)整輸液量及速度。初治期血糖濃度已很高,一般不用葡萄糖液,當血糖降至13.9mmol/L(250mg/dl)左右時才開始給予5%葡萄糖鹽水。(2)胰島素治療:胰島素液是搶救DKA的主要措施,與補液同等重要,應專用一路靜脈通道,以便正確控制胰島素劑量。大量基礎(chǔ)研究和臨床實踐證明,小劑量胰島素治療方案0.1 U/(kg·h)有簡便、有效、安全,較少引起腦水腫、低血糖、低血鉀等優(yōu)點,而且血清胰島素濃度可恒定達到100~200μU/ml。這一血清胰島素濃度已有抑制脂肪分解和酮體生成的最大效應,且有相當強的降低血糖效應,但促進鉀離子轉(zhuǎn)移作用比較弱通常采用將胰島素加入生理鹽水中持續(xù)靜脈點滴。亦有采用間歇靜脈注射或間歇肌內(nèi)注射,劑量同持續(xù)靜滴胰島素用量,以上三種方案可加用首次負荷量,一般靜脈注射10~20U。大多數(shù)患者經(jīng)過上述治療后,5~6h內(nèi)血糖可降至13.9mmol/L(250mg/d1),血糖下降速度一般為每小時3.9~6.1 mmol/L(70~110mg/dl),血糖下降速度不宜過快,以每小時6.1mmol/L為宜。當血糖降至13.9mmol/L(250mg/dl)時,改輸5%葡萄糖液并加入胰島素(按每3~4g葡萄糖1 U胰島素計算) [2]。如果開始治療2小時血糖無下降,提示患者對胰島素敏感性較低,胰島素劑量應增加。輸液和胰島素治療過程中,需每1~2小時檢測血糖、鈉、鉀和尿糖、尿酮體等。待酮體陰性后,可根據(jù)患者血糖、進食情況等調(diào)整胰島素用量或改為每4~6小時皮下注射胰島素一次,然后逐步恢復平時的治療。(3)糾正電解質(zhì)及酸堿平衡紊亂:DKA時可減少心肌收縮力,擴張周圍血管使血壓下降,體溫降低。當血pH值低至7.1~7.0時,可抑制呼吸中樞和中樞神經(jīng)功能,故必須及早糾正。輕癥患者經(jīng)輸液和胰島素治療后,酸中毒可逐漸糾正,不必補堿。由于二氧化碳透過血腦屏障的彌散能力快于碳酸氫根,快速補堿后,血pH值上升,而腦脊液pH值尚為酸性,易引起腦細胞酸中毒,加重昏迷。又因回升的pH值和保持低濃度的2,3-DPG二者均加強血紅蛋白和氧的親和力,不利于氧釋放向組織供氧,有誘發(fā)或加重腦水腫的危險,此外,還有引起反跳性堿中毒等不良影響,故補堿應慎重,所以,當pH>7.1時則暫不予以碳酸氫鈉液。如果pH<7.1或HCO3-<5mmol/L(相當于CO2結(jié)合力4.5~6.7mmol/L),則應給予5%碳酸氫鈉84ml,用注射用水稀釋成1.25%溶液,靜脈滴注。
2 結(jié)果
30例中29例患者均搶救成功并痊愈出院,1例合并腎病功能衰竭死亡。
3 討論
老年性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有時發(fā)生很隱匿,難以覺察先兆表現(xiàn),酸中毒臨床表現(xiàn)常常不夠典型,應細心觀察和檢查方可發(fā)現(xiàn)。早期除原有癥狀加重或僅有感染等并發(fā)癥癥狀外,常無明顯表現(xiàn)。隨著酮癥酸中毒的發(fā)展加重,患者逐漸發(fā)生一系列癥狀[3]。多數(shù)患者初期可感疲乏軟弱,四肢無力,極度口渴,多飲多尿,尿量出現(xiàn)增多,當腎衰竭或休克嚴重時則減少;常有食欲缺乏、惡心嘔吐;隨著病情進一步發(fā)展,血壓常下降,導致周圍循環(huán)衰竭,中樞神經(jīng)受抑制而出現(xiàn)倦怠、嗜睡、頭痛、全身痛、意識模糊,甚至木僵昏迷。一些老年患者最初就可表現(xiàn)為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以及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
參考文獻
[1] 韓錦貴.22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臨床分析[J].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5,21(1):21.
[2] 鞏純秀.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診治進展[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6,21(11):801-802.
[3] 溫健文.糖尿病酮癥酸中毒34例搶救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8,2(1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