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孕婦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對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的預測價值。方法 分別檢測25例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和100例正常孕婦在孕10~13w、孕16~20w及孕28~32w的hs-CRP水平。結果 與正常孕婦比較,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的hs-CRP水平均有升高,特別是在孕28~32w升高明顯(P<0.05)。結論 hs-CRP水平的變化與早發(fā)型重度子癇的病情密切相關,可能對該病的預測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超敏C反應蛋白
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ESPE)是嚴重威脅母嬰健康的妊娠期特發(fā)疾病,雖然發(fā)病率低,但因其發(fā)病時間早、進展迅速、合并損害人體多臟器功能的特點,是導致孕產婦及圍產兒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即使無法阻止該病的發(fā)生,如可以早期進行預測,篩查出高危人群并采取一定的預防性手段,盡量延緩起病時間并相對延長孕周,也可以有助于取得較理想的母嬰妊娠結局。因該病的病理過程可誘發(fā)血管內皮損傷或繼發(fā)炎癥,使hs-CRP在孕期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本文報道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孕期hs-CRP的水平變化,旨在為臨床早期預測該病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是回顧性研究,選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在我院門診定期產檢并隨后進展為ESPE的單胎妊娠患者共26例,作為研究組(ESPE組),每個ESPE病例按1:4匹配正常孕婦對照組進行病例對照研究。正常對照組嚴格匹配孕婦年齡、抽血孕周,兩組孕婦均除外患有糖尿病、原發(fā)性高血壓、肝腎疾病及免疫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等病史。ESPE組均為34w前發(fā)病的ESPE患者,診斷標準參照文獻[1,2]。
1.2方法 兩組孕婦分別在孕10~13w、孕16~20w及孕28~32w產檢時均于空腹安靜狀態(tài)下采集靜脈血標本,每次產檢抽一次血標本,每個孕婦共三管血標本。用乳酸增強免疫比濁法測定hs-CRP,采集靜脈血2ml,經離心分離血清,用OLYMPUS AU640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正常參考范圍是0~5mg/L。
1.3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10.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內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數(shù)據(jù)的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由表1可見,與正常組比較,不同孕周ESPE組的hs-CRP水平均有升高,且以孕28~32w的hs-CRP升高最為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SPE組孕婦的hs-CRP水平隨著妊娠進展逐漸上升。
3討論
早在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就有學者開始注意到了發(fā)生在中期妊娠的重度子癇前期常伴隨有不良結局,并發(fā)現(xiàn)子癇前期的起病時間對于母兒妊娠結局有著明顯差異,起病越早,癥狀越重,孕婦并發(fā)癥越多,圍生兒病死率越高。之后經過多年的臨床研究形成了一些相關標準,根據(jù)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的標準,一般把發(fā)生在妊娠34w之前的子癇前期定義為\"早發(fā)型子癇前期\"。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發(fā)生在32w以前的子癇前期引起的孕產婦死亡率是足月以后發(fā)生的子癇前期的20倍,所以國內外也有些學者把妊娠32w作為早遲發(fā)生子癇的分界線[3]。
人體內的C反應蛋白是一種肝臟合成的蛋白質,與炎癥反應因子有關,它是人體最敏感的非特異性炎性反應標志物之一。hs-CRP的水平與炎癥的嚴重程度成正比,與檢測血常規(guī)中白細胞計數(shù)的變化相比,其受患者年齡、個體差異、機體狀態(tài)、環(huán)境因素和治療藥物的影響小,所以hs-CRP的測定更加敏感,結果更加穩(wěn)定。近年來的研究已公認hs-CRP是預測未來心腦血管疾病危險性的有效指標,在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治療、預后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甚至被認為心腦血管疾病危險性評估的\"金標準\"[4]。
參考以往研究結果,可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孕婦對血管炎性反應的一種應激狀態(tài),包括一些炎性反應因子、凝血系統(tǒng)和補體系統(tǒng)參與[5]。妊娠高血壓疾病可致患者免疫失衡,釋放大量炎癥因子激活中性粒細胞,直接或間接導致血管內皮損傷,最終引發(fā)子癇[6]。早有報導在懷孕前4個月內CRP增高的孕婦有較大可能發(fā)生先兆子癇。本研究可見在ESPE組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組,且隨孕周的增加而逐漸上升,并且在病情加重時的孕28~32w升高更加顯著,表明hs-CRP濃度升高與ESPE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相關,更加說明了hs-CRP對于ESPE的預測具有重要的價值。Paternoster等也曾研究了322例孕24~32w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結果表明CRP濃度隨著患者疾病程度加重而逐漸上升,并且CRP濃度越高其妊娠結局越差。
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相對于晚發(fā)型的孕婦更容易發(fā)生胎盤早剝、產后出血、肝腎功能損害、腦出血等,對孕婦危害極大。胎兒方面容易出現(xiàn)胎兒宮內窘迫、生長受限、胎死宮內,早產兒、圍產兒死亡率及缺陷率明顯多于正常妊娠。目前在給予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唯一能治愈子癇前期的方法就是終止妊娠,但如果選擇終止妊娠的時間過早,雖然保障了孕婦的安全,但卻造成\"醫(yī)源性早產\",導致圍產兒病死率升高。所以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更多人致力于此項研究,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對孕婦生命的威脅并獲得最低可能性的圍產兒病死率成為臨床的研究熱點。因此,如能在妊娠的早中期盡早對該病進行預測,篩查出高危人群并采取一定的預防性手段,盡量延緩起病時間并相對延長孕周,將更優(yōu)于晚期病重時的治療。
綜上所述,在臨床工作中加強孕婦保健工作,及時發(fā)現(xiàn)妊娠高血壓疾病,注意監(jiān)測孕期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孕婦的hs-CRP水平變化,能夠有效反映患者的病情,對指導臨床醫(yī)生盡早預測及治療該病起到更好的幫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樂杰主編.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92-99.
[2]楊孜,李蓉,石凌懿,等.早發(fā)型重度先兆子癇的臨床界定及期待治療探討[J].中華婦產科學雜志,2005,40(5):302-305.
[3]肖兵,熊慶.早發(fā)型子癇前期的病因研究進展[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0,26(11):803-804.
[4]縱振坤.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漿超敏C反應蛋白及脂聯(lián)素與apelin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腦血管病雜志,2009,3(4):161-164.
[5]趙旭東,林建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CRP變化及與ET-1、NO相關性研究[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10,19(5):329.
[6]Gu H,Zhang S,Qiao Y,et al.A study ofmaternal hemodynamic change during healthypregnany and women with gestation hypertension[J].J Biomed Mater Eng,2006,16(1):77-82.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