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兒骨骼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血循環(huán)豐富,成骨能力強,骨折愈合快,而且具有較強的塑形能力,所以對于年齡3歲以下的骨折常首選非手術療法,即采用雙腿垂直懸吊皮牽引加小夾板外固定[1],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近2年來懸吊牽引的18例患者,無并發(fā)癥發(fā)生,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但由于患兒在治療中配合欠佳,故護理方面比較困難,就護理問題說幾點體會。
關鍵詞:小兒;股骨干骨折;懸吊牽引;小夾板外固定;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齡1個月~3歲。中上段骨折9例,中段骨折5例,中下段骨折4例。車禍致傷7例,高處墜下致傷2例,平地跌傷9例;粉碎性骨折3例,橫斷骨折5例,斜形骨折6例,螺旋形骨折4例,無開放性骨折。傷后至就診時間40 min~7 d,平均12 h。
1.2病例診斷收錄標準 ①年齡<3歲;②有明確的外傷史;③癥狀體征明顯:大腿疼痛、腫脹、畸形、壓痛、縱叩痛陽性,功能障礙等;④經X線攝片確診為股骨干骨折;⑤均為閉合性骨折,無患肢皮膚擦傷及裂傷。
1.3方法
1.3.1材料準備 ①醫(yī)用膠布:長度從骨折線處致足跟下5 cm,寬度一般為膝部周徑的1/2。②支撐板2塊:6 cm×6 cm×1.5 cm,板中心留一小孔。③牽引繩2條,長度適中。④牽引鉤及牽引砣。⑤繃帶。
1.3.2垂直懸吊皮牽引加小夾板外固定操作,先作皮膚牽引,一助手雙手置于患兒雙側腋下,另一助手把持患側踝部,兩助手對抗牽引,維持患肢中立位。先取合適醫(yī)用膠布并粘在股部內側達支撐板上,把支撐板置于足跟下4 cm處,再把近端膠布撕成2條,粘于患肢的外側,注意膠布近端不能超過骨折線,膠布要平整,骨突處加棉墊以免產生壓瘡;然后用繃帶纏緊。同樣方法牽引健肢。
1.3.3持續(xù)牽引下手法復位 一助手雙手置于患兒雙髂骨翼處,另一助手把持患側踝部,兩助手持續(xù)對抗牽引,術者立于患側,在助手拔伸的同時,運用按壓、提端、旋轉等手法復位,使斷端骨擦音消失,畸形糾正。
1.3.4小夾板固定 在維持對抗牽引下,先用棉紙保護患肢,再根據骨折移位情況放置棉墊,然后固定夾板,用鞋帶加壓固定,鞋帶上下移動1 cm即可。最后將雙下肢通過滑輪垂直懸吊牽引,重量以患兒臀部離開床面即可[2]。
1.3.5注意事項 若患肢腫脹明顯,在牽引下腫脹消退后再復位用小夾板固定。外固定穩(wěn)妥后,1 w后待X線片顯示骨位已糾正,可減少牽引重量,維持在1~2 Kg即可。3~4 w,X線片顯示骨痂生長,可以解除皮牽引,只用小夾板固定。5~6 w后,骨折達到臨床愈合標準。
2護理注意事項
2.1牽引前的護理 首選配合醫(yī)生定引手法部位,小夾板固定,然后清洗雙下肢皮膚,帶清洗后,準備牽引,牽引用四平床架可根據患兒情況自行定做。
2.2牽引時護理 依據患兒體重情況,確定牽引重量,一般以患兒雙側臀部離開床面3 cm,能伸進手掌為準,牽引物為可調整重量的沙袋,由于有小夾板固定,要密切觀察夾板的松緊度,注意患肢末梢循環(huán)情況,避免發(fā)生缺血心肌攣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注意觀察皮膚是否有水泡等情況,如出現應及時處理。
2.3心里護理 由于患兒對環(huán)境不適應,骨折創(chuàng)傷疼痛等原因導致患兒哭鬧,不配合治療,在此情況下,要注意依據患兒情況,給予細心周道的呵護,讓患兒盡量處于安靜狀況下牽引。
2.4牽引期的護理 牽引時間一般為3~4 w為宜,在牽引過程中要注意觀察雙下肘長度,牽引出的皮膚,骨折的位置等,配合主治醫(yī)師行違規(guī)等工作。注意患兒飲食,一般為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以及適量水果等,避免因飲食引起的便秘或腹瀉等不適。注意大小便護理,避免將牽引膠布或紗布打濕,滑脫失去牽引效力,尤其要密切觀察雙臀部,由于二便導致濕疹等不良反應,應用棉毯等鋪貼,墊小毛巾擦洗踝露皮膚,保持皮膚干燥清潔。
2.5牽引后期護理 牽引經過3~4 w后,患兒骨折基本穩(wěn)定,待拍片確定骨折穩(wěn)定后,需要解除皮膚牽引,小夾板一般要固定到6~8 w,依據拍片復查情況決定解除時間,去除皮膚牽引后,患兒一般又不適應平臥下的姿勢,可適當抬高患肢,對雙下肢按摩,中藥熏洗等辦法,治療適應時間,尤其是雙下肢肌肉舒縮功能鍛循序漸進,加大鍛煉力度,根據如實拍片復查情況,按照醫(yī)囑增加鍛煉情況,維持至骨折完全愈合,功能恢復為止。
3治療結果
3.1療效評定標準 優(yōu):骨折愈合,解剖復位或近解剖復位,功能及外形完全恢復;良:骨折愈合,達到功能復位標準,功能及外形基本恢復;差: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未達到功能復位標準,外觀有明顯畸形,功能明顯受影響。
3.2療效評定結果 本組18例中,臨床愈合時間4~9 w,平均6 w,優(yōu)11例,良7例,差0例,優(yōu)良率100%,并經6個月~2年隨訪,骨折愈合良好,無畸形,功能完全恢復。
4討論
小兒骨骼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血循環(huán)豐富,成骨能力強,骨折愈合快,而且具有較強的塑形能力,垂直懸吊皮牽引加小夾板外固定是治療小兒股骨干骨折的首選方法,本組18例均采用垂直懸吊皮牽引治療,配合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即使少數病例未達到解剖復位或合并有輕度成角,均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都能自行塑形矯正。小夾板可塑性強,既有彈性,又有一定硬度,對骨折斷端起到壓迫制約作用,以保持良好的骨位,加速骨折的愈合。
5結論
該方法具有操作簡便、病兒痛苦小、費用低;可避免因手術創(chuàng)傷和感染的機會;不需要再次手術取內固定;能預防骨折病的發(fā)生;骨折愈合和功能鍛煉能同步進行,功能恢復快等優(yōu)點,患兒及家長樂于接受,而且臨床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彭太平,等.中醫(yī)骨傷科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06:256-260.
[2]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725-726.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