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的復雜病理過程,每年全球新發(fā)結直腸癌患者超100萬,因結直腸癌死亡人數(shù)超過50萬;我國目前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分別位居惡性腫瘤的第3和第5位,而且呈明顯的增長趨勢[1]。研究CRC的發(fā)生、發(fā)展機制不僅可以為腫瘤的診斷及治療,而且還為疾病的預防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jù)。所以,該病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注,本文就CRC發(fā)生、發(fā)展機制及治療做簡要探討。
1微生物與結直腸癌
人體腸道菌群共有9個門類,1000多種細菌,這些細菌與人類形成了互利共生的關系,在人體生物屏障、免疫調節(jié)、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和吸收等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維持腸道穩(wěn)態(tài)尤為重要[2]。健康人的腸道菌群結構受到宿主遺傳表型、飲食、年齡、性別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短時間內,外界環(huán)境因素特別是飲食會改變腸道菌群的組成。條件致病菌的顯著增多,導致腸道內菌群失衡,進一步促進炎性反應及細胞轉化,這種改變增加了結直腸癌發(fā)生的可能性。目前,關于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的發(fā)生大多只證明了兩者有一定的相關性,腸道微生態(tài)通過何種途徑影響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尚不明確,但是普遍認為與腸道菌群失衡、代謝活化作用、炎癥反應和免疫等因素有關。所以,如果能夠深入研究腸道菌群和腸道黏膜免疫的相互作用與網(wǎng)絡調控機制,則更加有利于了解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的機制。這不僅對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的某些生物標志物或腸道菌群提供理論依據(jù),而且可為結直腸癌的防治(調節(jié)腸道菌群和免疫疫苗等)提供新的理論基礎[3]。
2細胞因子與結直腸癌浸潤與轉移
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復雜,各種細胞因子及酶在CRC的浸潤及轉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血管內皮生長因(VEGF)的高表達與人體中多種腫瘤的發(fā)生和侵襲轉移有關,有研究認為VEGF在預測CRC方面并無多大的價值,但是,徐陽等認為結直腸癌中VEGF-C通過激活絡氨酸激酶受體VEGFR-3來誘導淋巴管生成,VEGFR-3與它的配體VEGF-C和VEGF-D可能通過刺激腫瘤組織中淋巴管的生成,從而誘導產生新的淋巴毛細管,增加了淋巴結轉移的可能性[4]。白細胞介素(IL)-1是一種多向性細胞因子,包括IL-1?誗和IL-1?筵兩個成員。IL-1?誗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合成分泌,不僅參與炎癥反應,而且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體外實驗顯示,IL-1?誗在結直腸癌細胞株中明顯高表達,可促進腫瘤血管形成,并且與結直腸癌細胞肝轉移有 關[5]。外源性IL-1β干預結直腸細胞后,金屬基質蛋白酶及其組織抑制劑基因表達明顯增加,這些基因的增加與腫瘤侵襲和轉移有關[6]。另外,細胞表面的一些蛋白在結直腸癌的轉移和浸潤也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橋粒芯糖蛋白2(DSG2)是橋粒的主要跨膜蛋白,其正常表達對維持上皮的形態(tài)有一定價值,所以DSG2表達障礙可造成橋粒破壞。因此,有學者認為,DSG2表達丟失或下降與腫瘤的分化和侵襲轉移有關[7]。核孔蛋白復合體蛋白88(nup88)是核孔蛋白家族中的一個成員,通過調節(jié)細胞周期影響細胞的生長及演變,并且參與多種物質的轉運。其基因突變可影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產物以及信號轉導分子等穿梭蛋白的核質轉運過程,引起上皮細胞癌變,增加了癌細胞的侵襲性[8]。
3酶與結直腸癌的分期
DNA甲基化是由DNA甲基轉移酶(DNMTs)催化下,以S-腺苷蛋氨酸為甲基供體,將甲基基團轉移到DNA某些堿基上的過程。研究表明在結直腸癌組織中檢測出DNMT3B過度表達,DNMT3B在伴有淋巴結轉移、腫瘤組織分化程度、腫瘤臨床分期越高的結直腸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越高,提示DNMT3B與結直腸癌的惡性程度相關[9]。
Cox-2是一種在消化道腫瘤組織中呈高表達的誘導酶,與腫瘤的侵襲、轉移關系密切,其表達產物為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E2(PGE2)可促使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達,使細胞凋亡受到抑制。研究結果顯示,Cox-2在大腸癌組織的表達水平明顯高于癌旁和正常組織,且與惡性腫瘤的浸潤程度、淋巴結轉移、TNM分期及患者預后均有直接關系[10]。
參考文獻:
[1]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2009年上海市惡性腫瘤報告[J].2009,9.
[2]姚增武,周巖冰,等.微生物與結直腸癌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3,16(11):1127-29.
[3]房靜遠,于亞男,林艷偉.腸道微生態(tài)與黏膜免疫共同影響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J].中華消化雜志,2013,33(12):811-813.
[4]徐陽.VEGF-C,VEGF-D和VEGFR-3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8):4432-33.
[5]Matsuo Y,Sawai H,Ma J,et a1.IL-l alpha secreted by colon cancer cells enhances angiogenes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L-1 alpha release and tumor cells'potential for liver metastasis[J].J Surg Oncol,2009,99(6):361-7.
[6]Kapral M,Wawszczyk J,Jurzak M,et a1.The effect of inositol hexaphosphate on the expression of selected metalloproteinases and their tissue inhibitors in IL-1 beta-stimulated colon cancer cells[J].Int J Colorectal Dis,2012;27(11);1419-28.
[7]林明哲.結直腸癌中橋粒芯糖蛋白和核孔蛋白復合體蛋白88表達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9):4848-49.
[8]趙增仁,張麗靜,張志勇,等.結直腸癌中P53、NUP88的表達及其相關性[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49(4):105-9.
[9]王正堯,王長庭,等.DNA甲基轉移酶3B、γ-突觸核蛋白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4,31(4):865-867.
[10]王明明,徐亮,等.Cox-2、Topo-Ⅱ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對奧沙利鉑化療患者預后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3,53(42):12-14.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