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精液各參數對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IUI)臨床妊娠率的影響。方法 回顧分析132對不育患者的211個IUI治療周期。結果 臨床妊娠38個周期,周期妊娠率為18.01%(38/211),累計妊娠率為28.79%(38/132)。妊娠組與非妊娠組處理前精液常規(guī)參數無明顯差別。精液量為1.0~3.0ml組和濃度為30.0~60.0×109/L組、60.0~120.0×109/L組臨床妊娠率較高,精液量≥6.0ml組和濃度≥120×109/L組臨床妊娠率明顯下降;精液不液化和精子無凝集的患者臨床妊娠率較對應組高;隨著PTMS的提高,臨床妊娠率也在逐漸增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不孕不育夫婦進行IUI治療,精液量≤3ml、精子濃度≥30×109/L且盡量增加PTMS,能獲得較理想的臨床妊娠率。
關鍵詞:精液參數;IUI;PTMS;臨床妊娠率
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是將丈夫的精液經洗滌處理后去除精漿,將濃集且活力強的精子注入女方子宮腔內以達到受孕目的的技術。以往研究IUI的妊娠率多關注女性因素,現今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男性因素在提高輔助生殖的治療中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顧性分析了2011年1月~2014年3月在本院生殖健康科132對不育患者211個周期的IUI的實驗室資料,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接受助孕治療的132對不育患者共進行了211個 IUI 周期,治療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女方行腹腔鏡檢查或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HSG)證實至少有一側輸卵管通暢且功能正常。132對患者均符合衛(wèi)生部頒布的人工授精適應證:①男性因少精、弱精、精液液化異常、性功能障礙、生殖器畸形而不育;②宮頸因素不孕;③生殖道畸形及心理因素導致性交不能等不育;④ 免疫性不育;⑤原因不明不育。患者年齡24~47(29.7±3.4)歲,不育年限1~8(4.5±1.9)年。按照是否妊娠分為妊娠組和非妊娠組。
1.2 方法
1.2.1 監(jiān)測卵泡和授精時機 月經規(guī)律者于月經周期第12d監(jiān)測卵泡;月經不規(guī)律、排卵障礙者從月經第5d開始口服枸櫞酸氯米芬( CC,Codal Synto Limited) 50~100 mg/d,連續(xù)5d,周期第10d開始行陰道B超( SSD-1400 Aloca 公司,日本)監(jiān)測卵泡發(fā)育情況、子宮內膜厚度及形態(tài)。當優(yōu)勢卵泡直徑≥18mm、內膜厚度≥8mm,宮頸黏液評分≥9分,尿 LH檢測陽性時,適時肌注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0~10000U以促進排卵。IUI 時機:①注射HCG后24h行IUI;②陰道超聲檢查排卵后12h內行IUI;次日若未排卵,連續(xù)監(jiān)測。
1.2.2精液常規(guī)參數測定 男方禁欲3~7d,手淫法采集精液置于無菌取精杯中,放入水浴箱液化后,嚴格按照WHO標準[1],進行精液常規(guī)檢測(清華同方公司)和精子形態(tài)學分析(深圳華康公司)。
1.2.3精液優(yōu)化處理方法 采用非連續(xù)密度梯度離心法處理。在15 ml的錐底離心管內依次加入2.0ml 80% PurespermTM和40%PurespermTM的密度梯度離心液(美國SAGE公司),液面之上加入精液,放入水平離心機中300g離心15 min。移去上層的精漿和分離液,加入2ml HTF(美國SAGE公司)混勻,然后200g離心5 min,離心后沉淀再用2 ml HTF洗滌一次。最后留沉淀加0.5ml HTF,混勻后放入CO2培養(yǎng)箱中備用。
1.2.4 IUI 方法 患者排空膀胱后取截石位,生理鹽水棉球+干棉球抹洗陰道后吸取處理好的0.5ml精液,通過宮頸以專用一次性導管插入宮腔,緩慢將精液推注,注射完畢后停留 1 min拔管。術后抬高臀部臥床休息30 min。第2d始服用地屈孕酮10D支持黃體功能。
1.3 妊娠標準 IUI后14d,檢測尿或血β-HCG確定是否妊娠。IUI后4w行B 超檢查,顯示宮腔內有孕囊、卵黃囊及原始心血管搏動者確定為臨床妊娠。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一般結果 132例患者共接受211周期 IUI治療,獲得臨床妊娠38例,周期妊娠率為18.01%(38/211),每例患者進行IUI治療的累計臨床妊娠率為28.79%(38/132)。
2.2 兩組間精液常規(guī)參數的比較 將211個 IUI治療周期分為妊娠組和非妊娠組,比較兩組間優(yōu)化處理前精液的各常規(guī)參數,結果顯示兩組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3 精液各參數和IUI臨床妊娠率的關系 根據精液量、精子濃度、正常形態(tài)精子百分率、液化時間、是否凝集以及精液優(yōu)化處理后前向運動精子總數(PTMS),將211個IUI治療周期分為若干組。表2結果顯示,處理前精液量為1.0~3.0ml臨床妊娠率較其他組為高,≥6.0ml組臨床妊娠率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精子濃度30.0~60.0×109/L組和60.0~120.0×109/L組患者臨床妊娠率較高,≥120×109/L組臨床妊娠率反而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形態(tài)精子各組間臨床妊娠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精液不液化和精子無凝集的患者臨床妊娠率高于對應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處理后的精子隨著PTMS的提高,臨床妊娠率逐漸增加,PTMS為10~20×106個組和≥20×106個組臨床妊娠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高于其他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夫精宮腔內人工授精(IUI)作為不孕癥治療的有效手段,符合正常的生殖生理過程,其具有侵入性小、治療費用低、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但其成功率較低,僅為8%~22%[2]。
精液優(yōu)化處理前的常規(guī)參數對IUI臨床妊娠率影響的研究十分活躍,我們回顧性分析了在本中心行IUI治療的132對夫婦共211個IUI周期,獲得的周期臨床妊娠率為18.01%,每例患者進行IUI治療的累計臨床妊娠率為28.79%,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3]。同時我們也根據是否妊娠,將IUI周期分為妊娠組和非妊娠組,發(fā)現兩組間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我們又根據精液量、精子濃度、正常形態(tài)精子百分率、精液液化時間、精子是否凝集以及精液優(yōu)化處理后前向運動精子總數(PTMS),將211個IUI治療周期分為了若干組。結果顯示,處理前精液量為1.0~3.0ml臨床妊娠率最高,≥6.0ml組妊娠率明顯下降,提示實驗室在進行精子優(yōu)化處理時,對于精液量多的標本,可分管處理,2~3ml一管為宜,這樣有利于增加PTMS。精子濃度為30.0~60.0×109/L組和60.0~120.0×109/L組臨床妊娠率較高,≥120.0×109/L組的妊娠率最低,說明精子濃度≥30.0×109/L即可獲得好的妊娠率,而精子濃度太高妊娠率反而下降,因此,檢測優(yōu)化處理后的精子形態(tài)也許會更有研究價值。
本研究也顯示出,精液不液化和精子無凝集的患者臨床妊娠率高于對應組。因為不液化的精液 pH 值升高、ACP 含量降低、白細胞數量增多,會阻止精子前向運動,使精子活動受限、活動緩慢或在原地擺動。實驗室處理精液時,不僅促使精液液化、優(yōu)選精子并且使精子獲能,增加受精能力。而精子凝集提示精液中存在抗精子抗體(AsAb),會影響精子運動活力,可能破壞精子頂體結構,非特異性的損害精子膜。實驗室在處理精液的過程中,精子表面的AsAb可能沒有被完全去除,影響受精率。
綜上所述,精液各參數與IUI臨床妊娠率密切相關,不孕不育夫婦進行IUI治療時,精液量≤3ml、精子濃度≥30×109/L且盡量增加PTMS,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臨床妊娠率。
參考文獻:
[1] 谷翊群,陳振文,主譯.人類精液及精子-宮頸黏液相互作用實驗室檢驗手冊[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15.
[2] 劉作強,吳日然等.3178周期宮腔內夫精人工授精臨床結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生殖與避孕,2013,33 (2),133-136.
[3] 蘇亮,羅平等.精液常規(guī)參數與人工授精臨床妊娠率關系的研究[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2,12(9),1091-1093.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