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和分析冠脈介入術后患者尿KIM-1的變化及其在早期預測對比劑腎?。–IN)中的意義。方法 選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接受CAG以及介入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發(fā)生CIN的病例為CIN組,未發(fā)生CIN的病例并以以2:1選取配對的方式,選取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即非CIN組,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患者術前尿KIM-1水平,和術后24h尿KIM-l水平,對比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情況。結果 120例患者中14例發(fā)生CIN,發(fā)生率為8.7%;術后24h,CIN組尿KIM-1(ng/ml)水平較非CIN組明顯升高[5.23(4.91,5.48)比4.34(4.04,4.42),P 關鍵詞:冠脈介入術;尿KIM-1;期預測;對比劑腎病(CIN) 對比劑腎?。–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碘造影劑所導致的腎臟并發(fā)癥,是醫(yī)源性腎功能不全的常見病因之一,其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針對已發(fā)生CIN 的患者尚缺乏有效的特異性診療方式[1]。本實驗選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接受冠狀動脈造影(CAG)及介入治療(PC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和分析冠脈介入術后患者尿腎損傷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 KIM-1)的變化及其在早期預測對比劑腎?。–IN)中的意義,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選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接受冠狀動脈造影(CAG)及介入治療(PC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在術前排空膀胱,并且術前術后常規(guī)水化。排除惡性腫瘤、急慢性感染、急性心肌梗死、碘過敏、肝硬化、急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治療中以及最近1w接受過對比劑檢查的患者。目前CIN的診斷標準不一,本研究采用的是Mrgulies等在1992年中被廣為接受的定義,即注射對比劑后48h~72h內新發(fā)生的急性腎損傷,并排除其他引起腎功能損害的原因。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齡37~75歲;發(fā)生CIN的病例作為CIN組,未發(fā)生CIN的病例則以2:l配對作為對照組即非CIN組,對照組從年齡、性別、術后24h輸液量、基礎SCr及對比劑用量等進行配對。 1.2方法 收集研究對象的各種相關臨床資料,包括術前基本資料,臨床檢驗數(shù)據(jù)、術中和術后資料等。所有患者術前測基礎SCr水平,以手術結束時間起,復查術后24h、48h和72h SCr。所有患者均留取術前當日及術后4h、12h、24h尿液,以3000轉/min速度離心20min后取上清液,放置在-80℃超低溫冰箱中備用,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患者尿KIM-1含量[2]。 1.3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 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各組間構成比及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組間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t檢驗,所有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采用(x±s)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術前和術后24h的尿KIM-1水平 120例患者中10例發(fā)生CIN,發(fā)生率為8.33%;CIN組與非CIN組兩組術前KIM-1分別為3.80(3.53,4.31)ng/ml和4.24(4.04,4.42)ng/m1,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CIN組內,術后24h尿KIM-1(ng/m1)較術前尿KIM-1水平顯著升高[5.23(4.91,5.48)比3.80(3.53,4.31),P<0.05],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差異; CIN組尿KIM-1(ng/m1)水平在術后24h較非CIN組顯著升高[5.23(4.91,5.48)比4.34(4.04,4.42),P<0.05],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1。 2.2 CIN組尿KIM-1與術后SCr的相關性分析 相關結果顯示,CIN組患者的尿KIM-1與術后SCr呈正相關(r-0.757,P<0.05)。當術后24h尿KIM-1檢測截斷點為4.594ng/ml時,其敏感度與特異度分別為85.8%和71.5%,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yī)學影像學的發(fā)展以及經(jīng)皮介入治療的廣泛應用,對比劑的使用及其應用人群越來越廣泛,對比劑腎病的危險性也逐漸增大。對比劑腎病和血管內再狹窄以及支架內血栓并為心血管介入領域的三大難關,在醫(yī)源性腎功能不全的病因中CIN 約占11%[3],目前其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認為CIN 的發(fā)生是多因素共同參與的結果,其核心機制為對比劑引起腎髓質損傷,即血流下降、滲透效應以及其對腎小管的直接毒性共同作用結果。 預防對比劑腎病的關鍵在于早期識別,并及時對早期腎損傷進行有效干預,方能明顯改善CIN患者預后。臨床上常用于判斷CIN的指標為血清肌酐,但由于血肌酐升高與急性腎損傷之間存在時間差,不能準確評價真實的腎功能水平,并不是理想的早期診斷急性腎損傷的可靠和敏感指標。KIM-1即腎損傷分子-1,是一種I型跨膜糖蛋白,主要由近曲小管上皮細胞合成和分泌。KIM-1在正常情況下,其在腎組織含量很少,很難檢測出來,當出現(xiàn)中毒性或缺血性急性腎損傷時,KIM-1分泌增加。Malyszko J等對l00例行PCI的糖尿病患者研究發(fā)現(xiàn)尿KIM-1在術后24h和48h均有明顯升高。 本研究中,CIN組與非CIN組的術前尿KIM-l水平差異不顯著,基本相似;但CIN組術后24h尿KIM-1水平比術前相比差異顯著,且明顯升高;CIN組術后24h尿KIM-1水平與非CIN組術后相比,差異顯著,且明顯升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尿KIM-1是早期預測CIN的重要指標之一。對CIN組患者術后尿KIM-l以及SCr進行相關資料分析,可見尿KIM-1和SCr有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0.757)。當術后24h尿KIM-1的檢測截斷點為4.594ng/ml時,其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5.8%和71.5%,說明KIM-1在早期預測CIN中,具有良好特性可以作為早期預測CIN的指標。 綜上所述,尿KIM-1具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且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可以取代血清肌酐,作為早期預測CIN急性腎損傷的重要指標,對于CIN的早期識別和及時有效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防治意義。 參考文獻: [1]SteVeIls LA,Coresh J,Greelle T,et a1.Assessing kidney function-measured and estimated glomemlar filtration rate[J].New Engl J Med,2006,354(23):2473-83. [2]Nash K,Hafeez A,Hou S.Hospital-acquired renal insufficiency[J].Am J Kidney Dis,2002,39:930-936. [3]Rudnick MR,Goldfarb S.Pathogenesis of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s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osmolality[J].Rev Car-diovasc Med,2003,4 (5):28-33.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