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上腹部手術后經靜脈途徑患者自控(PCIA)的臨床體會。方法 我院自2003年4月開展術后PCA以來隨機選擇上腹部手術患者126例,用機械泵鎮(zhèn)痛,鎮(zhèn)痛模式皆為連續(xù)背景輸注+患者自控給藥(CBI+PCA)。結果 上腹部手術后,僅部分患者在床上移動時略感疼痛(VAS4~5),大多數都能安靜無痛(VAS0~3)、喚之即醒。患者無尿潴留、重度鎮(zhèn)痛及皮膚瘙癢等并發(fā)癥:惡心發(fā)生率約占5%、嘔吐<7%;各項檢測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波動。結論 泵的PCA功能十分重要而且方便實用,沒有PCA功能的泵不適于上腹部手術后鎮(zhèn)痛。
關鍵詞:上腹部手術;患者自控鎮(zhèn)痛
在基層醫(yī)院隨著各種手術的不斷開展,麻醉的范圍越來越廣,加之人們追求舒適化的傾向越來越高,要求實施術后鎮(zhèn)痛的患者也隨著增加,這也成為麻醉醫(yī)生的重要工作之一。
術后疼痛可引起機體兒茶酚胺血管緊張素分泌增加,醛固酮等內源性物質釋放,這些激素能促進水鈉儲留,使心率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全身血管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導致高血壓,心動過速,心律失常及心肌局部缺血。
上腹部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程度較為嚴重,因此也是臨床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之一。隨著急性疼痛治療的臨床研究不斷深入,患者自控鎮(zhèn)痛(PCA)的概念也隨之被引入臨床實踐并迅速推廣。與傳統(tǒng)的術后肌注麻醉性鎮(zhèn)痛藥的方法相比,PCA方法具有鎮(zhèn)痛連續(xù)、療效確切、量需而入、副作用小、并發(fā)癥少、術后恢復較快等優(yōu)點。我院自2003年4月開展術后PCA以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臨床實踐,以獲得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現將我們的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上腹部手術患者126例,其中硬膜外麻醉患者41例(膽囊切除術21例,上腹部脂肪瘤7例,上腹部切口疝修補術5例,胃大部切除術1例,胃穿孔修補術7例),全麻患者85例(膽囊切除術67例,肝破裂修補術1例,上腹部脂肪瘤切除3例,切口疝修補4例,胃大部切除術1例,胃穿孔修補術7例,乳腺腫瘤切除術2等),年齡22~68歲,術前記錄患者姓名,年齡,體重,測心率,血壓,術后記錄手術時間,所有患者均與麻醉前30min阿托品0.5 mg肌注,咪達唑侖2~5 mg靜注,
1.2方法 實施術后PCIA。用機械泵鎮(zhèn)痛,鎮(zhèn)痛模式皆為連續(xù)背景輸注+患者自控給藥(CBI+PCA)。機械泵給液量固定不可調,其CBI=2ml/h,PCA=1ml/15mins; .配藥:視患者性別、年齡、體重、體質及術中對疼痛刺激的反應情況而異。如芬太尼0.5~1.0mg+曲馬多300~600mg+氟哌利多5~10mg,舒芬太尼50~100ug, 溶劑選用0.9%NS,藥液總容量皆為100ml。在患者離開手術室前,利用已建立的靜脈通路開始實施鎮(zhèn)痛。術后患者送病房或復蘇室,護士觀察并記錄術后4h、8h、12h、24h、36h及48h各時間的呼吸、心率、血壓及末梢血氧等檢測數據和PCA按壓給藥次數以及鎮(zhèn)痛、鎮(zhèn)靜、有無惡心、嘔吐、尿潴留的情況。麻醉醫(yī)生不定時回訪患者。
1.3觀察指標 鎮(zhèn)痛效果評分:VAS評分0~3分視為鎮(zhèn)痛優(yōu)良,4~5分為鎮(zhèn)痛有效,6~8分為鎮(zhèn)痛不佳,9~10分為鎮(zhèn)痛失敗。鎮(zhèn)痛評分:0=無鎮(zhèn)痛(患者自覺),1=輕度鎮(zhèn)痛(偶睡,易喚醒),2=中度鎮(zhèn)痛(常睡、但能喚醒),3=重度鎮(zhèn)痛(嗜睡、難喚醒)。惡心評分為:0=無惡心,1=休息時無、但運動時稍有,2=休息時間斷有,3=休息時持續(xù)有惡心感且運動時加重。嘔吐評分為:0=無嘔吐,1=輕度嘔吐(1~2次/d),2=中度嘔吐(3~5次/d),3=重度嘔吐(>6次/d)。
2結果
上腹部手術后,僅部分患者在床上移動時略感疼痛(VAS4~5),大多數都能安靜無痛(VAS0~3)、喚之即醒。患者無尿潴留、重度鎮(zhèn)痛及皮膚瘙癢等并發(fā)癥:惡心發(fā)生率約占5%、嘔吐<7%;各項檢測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波動。在病房期間,與傳統(tǒng)的術后鎮(zhèn)痛方法比較,患者少有煩躁和疼痛表情,向醫(yī)護人員求助的頻率明顯下降,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相對減少而患者的舒適度明顯提高。絕大多數患者術后恢復較快,翻身活動時痛苦減輕、耐受性明顯提高。
3體會
術后鎮(zhèn)痛是機體對手術創(chuàng)傷的一種復雜的生理反應,也是給患者帶來痛苦、影響術后康復和引起各種術后并發(fā)癥甚至死亡的可能或起始原因。上腹部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疼痛較為劇烈,特別是普胸手術后的年輕男性患者,痛感尤為突出。我們試驗了幾種鎮(zhèn)痛藥配方,如芬太尼-氟哌利多配方、芬太尼-曲馬多-氟哌利多組合配方、舒芬太尼-曲馬多-氟哌利多組合配方。在劑量上要根據患者體質,體重,年齡來配置,上述幾種配方用于術后PCIA皆鎮(zhèn)痛效果確切,但綜合、權衡利弊后,我們感覺最后一種組合配方療效更佳。
芬太尼的特點是鎮(zhèn)痛作用強、起效快、約2min即可完成分布,進入脂肪、骨骼肌,但消除也快并可從組織中在釋放入血。舒芬太尼是芬太尼家族中新的一個成員,其脂溶性是芬太尼的2倍,與阿片受體的親和力比芬太尼強7~10倍,鎮(zhèn)痛強度是芬太尼的5~10倍。曲馬多的特點是作用時間較長、無呼吸和心血管抑制作用、無耐藥性及成癮性、除單胺氧化酶外,可與任何藥物合用而無藥物相互作用。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床觀查,我們的體會是:此兩藥搭配似能取長補短,在獲得充分鎮(zhèn)痛的前提下,惡心、嘔吐、尿潴留等副反應的發(fā)生率有所降低,因此,該配方更適于上腹部手術后鎮(zhèn)痛。
腹腔引流管是腹部手術后致痛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刺激腹膜、疼痛劇烈,故可使人懼怕咳嗽,影響呼吸,易引起肺不張、肺感染等術后并發(fā)癥。此外,基于上腹部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疼痛劇烈的特點,我們體會、術后鎮(zhèn)痛、鎮(zhèn)靜應趨于充分為宜,以便于減輕患者免疫功能抑制和因疼痛給患者帶來的焦慮、失眠、恐懼等惡性心理刺激過強而影響術后康復。盡管如此,在咳痰、深呼吸時,患者仍會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此時的補救措施為:按壓PCA給藥鍵給藥,2min后再次體療。盡管仍有部分患者感知VAS 4~5分的痛感,但此時痛苦大大減輕,患者已能按醫(yī)護人員的要求進行配合并達到滿意程度。所以,我們認為泵的PCA功能十分重要而且方便實用,沒有PCA功能的泵不適于上腹部手術后鎮(zhèn)痛。
參考文獻:
[1]周翔,劉可旭,李永華.麻醉和鎮(zhèn)痛技術對外科手術預后的影響[J].臨床軍醫(yī)雜志,2006,(34)1:91-94.
[2] Wheatley RG,Shepherd D,Jackson IJ,et alHypoxem ia and pain relief after upper abdom inal surgery:com parison of imand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J〕Br J Anaesth,1992;69:55861.
[3] Schuttler J,Albracht S,Breivik H,et al.A comparison of remifentanil and alfentanil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abdominal surgery [J].Anaesthesia,1997,52(4):307-317.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