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膽道結石術后抗菌藥物的合理性以及使用情況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方法 對本院在2010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4例復發(fā)性膽道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抗菌藥物在圍手術期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 抗菌藥物達到了100%的使用率;達到前3位使用頻率的抗菌藥物分別是達到了24%使用率的頭孢曲松、達到了21%使用率的甲硝唑以及達到了16%使用率的頭孢替唑鈉;有32例患者單用藥物,占到了30.7%的比例。結論 膽道結石術后患者應用抗菌藥物具有基本的合理性,然而在聯(lián)合用藥、用藥療程以及選用藥物上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改進。
關鍵詞:復發(fā)性膽道結石;抗菌藥物;圍手術期
為了對膽道結石術后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的合理性以及使用情況進行了解,本文統(tǒng)計并分析了本院在2010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4例復發(fā)性膽道結石患者術后對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從而希望能夠對臨床合理用藥提供更好的參考以及指導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其中有42例男性,62例女性,年齡在17~73歲。其中有86例患者采取擇期手術,另外有18例患者采取急診手術。手術類型主要是開腹手術。這些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為4~23d。另外達到了2~6h的手術持續(xù)時間。膽道結石疾病主要包括肝內膽管結石、膽總管結石以及膽囊結石等。
1.2方法 筆者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與文獻進行有效結合從而對抗菌藥物在復發(fā)性膽道結石術后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討。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復發(fā)性膽結石患者的年齡、姓名、致病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結果、聯(lián)合用藥情況、用法用量、用藥起止時間、藥物的種類、規(guī)格、術后并發(fā)癥、術前診斷、手術時間以及術后住院天數(shù)等[1]。
2 結果
2.1抗菌藥物的使用頻率和種類 104例患者都對抗菌藥物進行了使用,達到了100%的使用率,共涉及到24個品種的抗菌藥物。由于這些患者出現(xiàn)聯(lián)合用藥、間斷用藥以及多次更換用藥的情況,所以達到了212例次的總的用藥例次。以各種藥物的實際使用例次以及所有藥物的總例次為根據(jù),對其使用頻率進行計算,達到前3位使用頻率的抗菌藥物分別是達到了24%使用率的頭孢曲松、達到了21%使用率的甲硝唑以及達到了16%使用率的頭孢替唑鈉。
2.2抗菌藥物用藥的療程、時機以及用藥指征 ①療程:膽道手術患者抗菌藥物應用為3~16 d的療程,平均療程為4.2d。②用藥時機:手術日前、術前、術后用藥是膽道手術患者對抗菌藥物的用藥時機[2]。全部采用靜脈用藥的方式,其中有98例符合藥物用量的規(guī)范,另有6例不足用藥劑量。③用藥指征:可以將該組患者的用藥指征大致分為三種情況,首先是針對膽囊息肉、膽囊凝結物以及慢性膽囊炎等擇期手術治療的預防性用藥;其次是針對膽管炎急性發(fā)作、膽囊炎或者伴有免疫功能低下、膽管梗阻、膽囊凝結物等進行抗感染治療。此外還有與預防應用抗菌藥物原則不符合的情況出現(xiàn),屬于用藥指征不明[3]。
2.3聯(lián)合以及單用藥物情況 在進行復發(fā)性膽道結石手術的104例患者當中,有32例患者單用藥物,達到了30.7%的比例;有66例患者采用二聯(lián)用藥的方式,達到了63.4%的比例;有6例患者采用了三聯(lián)用藥的方式,達到了5.7%的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單用藥物為頭孢替唑鈉、甲硝唑以及頭孢曲松,達到了平均90 例次的平均使用次數(shù)以及2.9d的平均使用時間。
3 討論
作為一種Ⅱ類手術,膽道手術具有手術層次多以及涉及范圍大的特點,一旦沒有合理的對抗菌藥物進行應用,就會非常容易導致術后并發(fā)癥和污染。經過本次調查顯示,該組病例對抗菌藥物的全部使用基本上與膽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原則相符合[4]。
抗菌藥物的有效覆蓋時間應該將手術結束后4 h以及整個手術過程包括在內。但是在這次調查當中,抗菌藥物在圍手術期的使用達到了3~16 d的療程,平均療程為4.2d。因此可以認為術后用藥具有偏長的療程以及偏長的預防用藥時間,非常容易導致二次感染的發(fā)生,同時菌群失調以及藥物的不良反應也會增加,不但增加了以后抗感染治療的困難,同時,還會導致醫(yī)藥資源的浪費[5]。
常見的彈道感染致病菌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假單孢菌、腸球菌、克雷伯桿菌以及大腸埃希菌,而其他的諸如副傷寒桿菌、傷寒桿菌、葡萄球菌、梭狀芽孢桿菌等,而且大部分情況下屬于需氧菌以及厭氧菌的混合感染,根據(jù)相關報道顯示,真菌以及厭氧菌的感染已經出現(xiàn)了上升的趨勢[6]。經過本次調查,我們可以解到,屎腸球菌、糞腸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腸埃希菌是最為主要的病原菌,基本上符合相關報道中的數(shù)據(jù)[7]。在本組病例當中,使用頻次排在前三位的單用藥物為頭孢替唑鈉、甲硝唑以及頭孢地嗪。在進行手術之后最為常見的是進行聯(lián)合用藥,其中大部分屬于二聯(lián)用藥;在該組患者當中采用三聯(lián)用藥只有極少數(shù)。而使用藥物的抗菌譜基本上與上述致病菌治療要求相符合,屬于比較規(guī)范的范疇[8]。
經過本次調查顯示,在膽道手術圍手術期內該組患者基本上合理地對抗菌藥物進行了使用;然而術后用藥時間過長、無指征用藥情況、任意對抗菌藥物進行更換以及藥物選用上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問題[9]。所以,必須要對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管理予以加強,使醫(yī)療工作者對濫用抗菌藥物的危害性具有充分的認識[10]。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的促進抗菌藥物附加損害以及細菌耐藥的減少,從而使用藥的經濟、合理、安全以及有效得到充分的保證。
參考文獻:
[1] 張開國,陳二偉1204例膽道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調查分析[J].安徽醫(yī)藥, 2011; 11: 946-947
[2] 吳在德.52例復發(fā)性膽道結石術后抗菌藥物的應用分析[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1: 461
[3] 毛桂福. 115例膽道手術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J]1藥學實踐雜志, 2013; 21: 237-239
[4] 丁淑華,項建斌,更歧宏.膽道手術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的價值[J].肝膽胰外科雜志, 2012; 12: 26-27
[5] 曹加,葉葵. 246例膽道圍手術期的抗菌藥物預防應用調查[J]1中國臨床藥學雜志, 2012; 11: 29-33
[6] Vázquez-Rodríguez JG, Pérez-Rodr?guez MJ. Frequency and clinicalcourse of biliary lithiasi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reeclampsia[J].Ginecol Obstet Mex,2010,78(11):583-589.
[7] 彭民浩,陳希綱,陳濱,等.肝內膽管結石外科治療選擇[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3,9(12):719-722.
[8] 姜平,魏宏,魏宇.肝內膽管結石的外科治療[J].中外醫(yī)療,2011,10(8):26-27.
[9] 屈順喜,曹立瀛,付慶江,等.肝切除術聯(lián)合膽道鏡及中藥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臨床分析[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0,6(11):39-41.
[10] 劉家奇,陳希綱,王文光,等.廣西膽結石成分的19年變化(1981-1999)[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1,7(5):266-268.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