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常規(guī)生化檢驗中循環(huán)酶法檢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臨床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為今后的臨床檢驗工作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方法 抽取在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壓、冠心病、腦梗死患者各56例,另抽取同期健康體檢者60例作為對照組,對以上研究對象采取循環(huán)酶法展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檢測,并對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經對比發(fā)現,高血壓、冠心病以及腦梗死患者檢測結果均較健康對照組發(fā)生顯著升高(P<0.05),不同疾病組檢測結果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 采取循環(huán)酶法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進行檢測的靈敏度、精密度較高,干擾因素較少,對臨床高血壓、冠心病以及腦梗死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等均具有重要意義,值得關注。
關鍵詞:生化檢驗;循環(huán)酶法;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我院收治的臨床確診高血壓、冠心病、腦梗死患者以及同期健康體檢者,高血壓組中包含有患者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齡34~79歲;冠心病組中包含研究對象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齡33~78歲;腦梗死組中包含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齡35~80歲;健康對照組中包括有研究對象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33~79歲。以上統(tǒng)計各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比例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比較價值。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 對以上統(tǒng)計的研究對象采取循環(huán)酶法展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檢測(酶轉換法檢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臨床分析中正常參考范圍為4.0~15.4umol/L),并對其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并評價循環(huán)酶法在檢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時的靈敏度、精密度以及干擾因素。
1.2.2 檢測方法 采集以上研究對象晨起空腹靜脈血,離心處理后分離血清,檢測所需儀器為我院現有ARCHITECT c8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取循環(huán)酶法展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檢測。
循環(huán)酶法[3]:校準液濃度Ⅰ為 0.0μmol/L;校準液濃度Ⅱ為28.0umol/L。3 個質控液濃度分別為7.5μmol/L,12.0μmol/L,29.0μmol/L,批號為:20101019。測定相關參數為:主波長 340 nm,次波長 405 nm;溫度為37℃,采取速率法。試劑Ⅰ250μl,樣本為16.5μl,反應時間為600s,再加試劑Ⅱ25μl,反應時間為180s。校準方法采取兩點定標。
1.3數據處理 研究中相關數據資料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患者年齡、檢測結果等相關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形式表示,對比中計量資料的對比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的對比則是采取χ2檢驗,在P<0.05時,視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循環(huán)酶法性能評價結果 經統(tǒng)計發(fā)現,循環(huán)酶法檢測血清 HCY批內平均變異系數(CV)為1.32%,批間平均變異系數(CV)為3.08%,平均回收率為99.3%,其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
2.2 各組研究對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檢測結果比較 經對比發(fā)現,高血壓組、冠心病組、腦梗死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較健康對照組發(fā)生顯著升高(P<0.05),冠心病組檢測結果高于腦梗死組和高血壓組(P<0.05),見表1。
3 討論
諸多研究顯示[4],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同型半胱氨酸為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目前已經受到了廣大醫(yī)學工作者的重視。曾有文獻報道,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進行檢測可為高血壓疾病患者的早期診斷、治療方案的選擇以及療效評估等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本次研究中發(fā)現,高血壓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較健康體檢者發(fā)生顯著升高,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5]。研究中對比分析了冠心病、腦梗死患者與健康體檢者的檢測結果,統(tǒng)計發(fā)現,冠心病與腦梗死患者檢測結果同樣高于健康體檢者,且冠心病患者的檢測結果高于高血壓和腦梗死患者的檢測結果,這一結果表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高血壓、冠心病、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有關,值得臨床對其給予關注。
同型半胱氨酸參與了甲硫氨酸的代謝過程,為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謝過程中的中間產物,目前在臨床上,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進行檢測可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意義重大[6]。在眾多的檢驗方法當中,循環(huán)酶法為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經實驗證實,該手段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進行檢測時,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精密度,臨床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常規(guī)生化檢驗在臨床疾病診治工作中越來越發(fā)揮其重要作用,對患者展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進行檢測可為心腦血管疾病的診治、療效評估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循環(huán)酶法在檢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時的優(yōu)勢明顯,在今后的臨床檢驗工作中值得對其給予重視并推廣。
參考文獻:
[1]練小芬,歐國生,李小玲.同型半胱氨酸檢測新進展與其臨床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13(16):211-213.
[2]羅軍,王賢俊,曹曉燕.循環(huán)酶法測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方法學評價[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21(08):342-344
[3]張曉坤,黎文成,古雅玨,等.酶轉換法檢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常規(guī)生化檢驗中的評價[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15(19):322-323.
[4]魏任雄,熊彬.循環(huán)酶法測定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學評價[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0,16(06):399-400.
[5]薄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高血壓及冠心病相關分析[J].慢性病學雜志,2010,15(05):437-439.
[6]毛海軍,王惠云.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腦血管疾病檢測中的意義[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10,15(05):82-84.
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