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應用立體定位儀通過抽取自體鼠尾血回注大鼠大腦的方法造大鼠腦卒中的模型,研究和掌握造出血性腦卒中動物模型的方式和方法。方法 SD雌性大鼠90只,在立體定位儀的輔助定位下,抽取鼠尾動脈血50 μL注入大鼠左側尾狀核,應用Longa 五級評分法對大鼠行為學觀察評分,對大鼠腦出血模型進行評價。結果 對90只SD大鼠制作腦出血模型,86只存活大鼠均有神經功能缺損。結論 應用自體鼠尾血回注大腦的方法可構建穩(wěn)定的出血性腦卒中動物模型。
關鍵詞:自體血注入法;腦出血;模型;大鼠
中圖分類號:R743.34 文獻識別號:A
出血性腦卒中是原發(fā)于腦實質內的非外傷性出血,致殘及致死率高較高,該病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對腦出血的實驗研究一直受到廣泛重視,腦出血造模的穩(wěn)定性、同患者發(fā)病表現的接近性直接關系到實驗研究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本實驗研究通過鼠尾動脈血分次回注自體大鼠腦組織內,建立腦出血的大樹模型。
1資料與方法
1.1實驗儀器 腦立體定向儀 (日本);100 μL微量注射器,渦輪牙鉆機;手術相關器械
1.2一般資料 近交成年雌性SD大鼠90只,體重(300±20)g。由河北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標準普通飼料喂養(yǎng)和自由飲水,晝夜自然節(jié)律,飼養(yǎng)環(huán)境為河北大學醫(yī)學部動物實驗中心多層層流架。
1.3方法 大鼠腦出血模型的制備:應用10%水合氯醛對大鼠腹腔注射量為300 mg/Kg進行麻醉,頭部備皮并應用碘伏常規(guī)消毒后,俯臥位固定于定向儀上,前囟抬高1 mm,取長度約為2 cm正中縱形切口,小型擴皮器牽開切口,取前囟點中線右側旁開3.0 mm,沿矢狀面向后1.5 mm,牙鉆鉆透顱骨,深及骨膜。在消毒后在鼠尾腹側正中做一縱行切口,抽取尾動脈不加抗凝劑的動脈血液約60~70 μL。將針頭垂直于顱骨骨孔的方向,進針約6 mm,緩慢注入50 μL自體動脈血液,注血時間以兩分鐘為宜,為防止鼠血反流,將針留置10 min。緩慢退針,骨蠟封閉顱骨骨孔,縫合手術創(chuàng)口。
1.4行為學的分級評估 參照Longa 五級評分法[1],對大鼠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0級:無體征,記0分;Ⅰ級:動物不能完全伸直其前肢,記1分;Ⅱ級:動物一側肢體癱瘓,有追尾現象,記2分;Ⅲ級:動物不能站立/ 打滾,記3分;Ⅳ級:無自發(fā)性活動,有意識障礙,記4分。
2結果
大鼠實驗腦出血造成后,進行行為學評分,每只大鼠均采用Longa方法,反應其行為學變化。根據對實驗動物的觀察,在大鼠大腦注射自體鼠尾動脈血液后,動物迅速出現行為和神經功能異常,大鼠反應遲鈍、皮毛無光澤、精神萎縮、進食下降,對側肢體出現癱瘓,行走追尾,嚴重者動物不能站立/打滾,個別大鼠呈現意識障礙,昏迷等表現,其功能異常程度與出血的嚴重程度相關。腦組織標本可見明顯的血腫占位,結合對大鼠造模3 d后進行行為學評分,評分2~3分得提示模型建立成功。評分1分的4只,2分的34只,3分46只,4分的6只。造模成功80只,成功率88.9%。
3討論
腦出血動物模型的制備成為了研究腦血管病不可或缺的基礎,而好動物腦出血模型是接近于人類腦出血的血腫、水腫、缺血缺氧等病生理變化,符合疾病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并且動物模型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可重復性。
動物模型的應用,使腦出血過程的神經生物學基礎研究得到較大進展。在過去幾十年里有很多方法造腦出血的動物模型,用于模仿腦出血的發(fā)病機制,其原理各不相同,效果也不盡相同,模型的選擇至關重要。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①膠原酶誘導腦出血模型,應用膠原酶向腦組織中注入,膠原酶刺激破壞腦內組織,破壞血管而滲血形成血腫[1]。②微球囊充脹腦出血模型,在大鼠大腦尾狀核包埋微小氣囊,充盈氣囊造模,產生占位效應腦部傷害一致,可重復性好,但同顱內血腫產生的其他病生理改變不同。③自發(fā)性腦出血模型,用遺傳方式篩選出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待出現高血壓嚴重并發(fā)癥腦出血后提示造模成功,本模型能夠較準確的模擬高血壓腦出血等病理生理變化,存在的問題是獲得腦出血模型的時間不能把握,出血部位及大小各異,各模型間對比性差;④凝固自體動脈血注入腦出血模型,抽取大鼠股動脈血,靜置5 min待動脈血凝固后后腦內注射。此方式可控制鮮血沿針道返流問題,但同時存在血液凝固后血腫在腦內塑形困難[2]。⑤應用立體定位技術取自體血注血腦出血模型,即本研究采用造模方法,新抽取鮮鼠尾動脈血,應用立體定位儀固定微量注射器,精確定位于尾狀核,穿刺并腦內注血,注血量50 μL血相當與人35 mL的血腫,應用非肝素化自體動脈血,更接近接近人類自發(fā)性出血性卒中,適合研究腦出血病理生理特點,能夠觀察各種因子在血液凝固過程中對腦血流及腦組織細胞代謝的影響,本研究取SD大鼠腦內最大的核團--尾狀核,是高血壓腦出血最好發(fā)部位,對腦出血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據[3]。
根據對實驗動物的觀察,其功能異常程度與病變嚴重程度一致。腦組織標本在尾狀核部位可見明顯的血腫形成,提示模型建立成功,本組大鼠造模成功率88.9%,本造模方式是能夠較好的模擬腦出血的病理生理的改變,應用此方法保證了在對腦出血的研究過程中確保實驗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倪厚杰,劉娜,陳娟,等.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J].2012,7(06):411-412.
[2]呂田明,陸兵勛.大鼠尾狀核注射凝固自體動脈血腦出血模型[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6,23(1):88-90.
[3]張祥建,劉春燕,祝春華,等.大鼠自體動脈血腦出血動物模型的建立[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03,11(06):341-344.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