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雙側髂內動脈灌注化療治療浸潤性膀胱癌患者中的護理方法。方法 對40例浸潤性膀胱癌患者患者經(jīng)雙側髂內動脈給予順鉑及吉西他濱灌注化療,對化療前、中、后的護理措施進行總結。結果 通過護理人員精心的護理,40例患者順利完成治療。結論 正確的護理方法及熟練規(guī)范的護理操作技術是預防及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減少患者的不適及保證治療順利完成的關鍵。
關鍵詞:浸潤性膀胱癌;灌注化療;護理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全球每年約30萬的新發(fā)病例中15%~25%是肌層侵潤性膀胱癌[1]。膀胱癌早期以手術治療為主,但手術治療不僅對患者生理上創(chuàng)傷打擊大,而且因為膀胱切除術后生活質量的下降對其心理可能造成極大的傷害。目前,針對以上情況有學者提出在保留膀胱的前提下行雙側髂內動脈灌注化療法綜合治療浸潤性膀胱癌。本研究總結我院自2012年5月~12月共40例浸潤性膀胱癌患者行50程經(jīng)導管雙側髂內動脈灌注化療情況,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共40例(男31例,女9例),年齡42~78歲,平均70歲。所有患者經(jīng)膀胱鏡檢查并送檢病理,確診為尿路上皮腫瘤,其中移行細胞癌34例,鱗癌6例。全部患者于我院行經(jīng)導管雙側髂內動脈灌注化療。
1.2方法
1.2.1藥物準備 用1000ml生理鹽水將8mg昂丹司瓊水化備用;吉西他濱800~1600mg、順鉑40~100mg生理鹽水溶化后備用;常規(guī)備2000~3000ml生理鹽水。
1.2.2灌注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術經(jīng)股動脈穿刺,由導絲引入5F豬尾導管行雙側髂內動脈造影。在DSA機透視下,使用5F Cobra導管成袢或5F Robert子宮動脈導管分別選擇插入雙側髂內動脈前干。給予吉西他濱及順鉑生理鹽水溶化液灌注,術后加壓包扎,抗感染。灌注前常規(guī)給予昂丹司瓊生理鹽水溶化液水化,灌注后連續(xù)靜脈滴注生理鹽水3d,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
1.2.3療程 術后1個月行體檢,病灶部位行BUS、CT、MRI等影像學檢查,必要時復查膀胱鏡,根據(jù)評價療效決定后續(xù)治療。
1.3結果 隨訪3~18個月,平均10個月。隨訪期間復發(fā)5例,復發(fā)率12.5%,復發(fā)者全部為淺表性腫瘤,于我院行經(jīng)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T)。
所有患者行雙側髂內動脈灌注化療術后均未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僅出現(xiàn)穿刺部位大出血1例次(2.5%),經(jīng)積極止血處理,加壓包扎后止血;出現(xiàn)白細胞下降患者(< 3×109/L)1例次(2.5%),予以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900μg后,白細胞恢復至正常范圍內;出現(xiàn)發(fā)熱患者3例次(7.5%),均為37.7~38.2℃,給予物理及藥物降溫并對癥治療后,體溫恢復至正常范圍內。
2 護理措施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 患者被診斷為浸潤性膀胱癌后多有心理不適應期,容易出現(xiàn)焦慮、緊張等不安情緒。多數(shù)患者對癌癥的治療僅僅局限在手術切除等治療方法,而對灌注化療法治療浸潤性膀胱癌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因此護士在術前應與患者及家屬積極溝通,詳細講解雙側髂內動脈灌注化療方法的適應癥、操作過程、術后注意事項及治療效果。通過宣教使患者及家屬認識到髂內動脈灌注化療方法較手術切除及全身靜脈化療的優(yōu)勢,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
2.1.2常規(guī)術前準備 完善術前相關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免疫十一項、凝血功能、甲狀腺功能、心電圖、胸片、心臟彩超、B超等。常規(guī)行抗生素及碘過敏試驗,清潔患者腹股溝及會陰部皮膚。術前4h禁食、禁水。
2.1.3環(huán)境準備 保持操作間干凈整潔及安靜,溫度適宜、并定期消毒,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
2.1.4遵醫(yī)囑配藥,保證藥物現(xiàn)配現(xiàn)用。配藥過程中注意自身防護。
2.2術中護理 備好急救藥品及搶救器械。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膳c患者做簡單溝通,消除患者緊張情緒,減輕心理壓力,盡量滿足患者合理的要求。密切配合操作醫(yī)生各項工作。
2.3術后護理
2.3.1一般護理 告知患者絕對臥床休息,雙下肢制動24h,穿刺部位沙袋壓迫止血8h。密切觀察穿刺部位出血、血腫情況,術后6h內每30min觀察1次足背動脈搏動情況。鼓勵患者盡早進食進水,協(xié)助患者大小便,常規(guī)給予補液及抗感染治療。
2.3.2密切關注病情變化 遵醫(yī)囑監(jiān)測血壓、脈搏、呼吸1次/h,待平穩(wěn)后改為1次/4h。準確記錄24h出入量。
2.3.3飲食護理 術后第1d給予流質飲食,第2、3d給予半流質飲食,第4d開始鼓勵患者正常飲食。注意進食高蛋白、高能量、高維生素及低脂食物,并保持大便通暢。
2.4并發(fā)癥的護理
2.4.1穿刺部位出血的護理 本組患者出現(xiàn)1例術后大出血,由于該患者在術后未遵從護理要求,移動肢體所致。給予積極止血,重新加壓包扎后止血。因此,護士在術前術后應保證每位患者了解肢體制動的重要性。若有大量出血,應立即用消毒紗布加壓壓迫出血點,同時給予相應的處理。
2.4.2白細胞下降的護理 本組患者出現(xiàn)1例術后白細胞下降。發(fā)現(xiàn)患者白細胞明顯下降時應立即通知醫(yī)生,遵醫(yī)囑給予升白細胞藥物治療,密切觀察白細胞變化,并注意患者各部位出血情況。
2.4.3發(fā)熱的護理 本組患者出現(xiàn)3例發(fā)熱,分別是37.7、37、8、38.2℃。介入治療后的發(fā)熱多是由于腫瘤壞死后的吸收熱所致,多為37.5~38.5℃。出現(xiàn)發(fā)熱后,積極給予物理降溫。若體溫超過38.5℃,可考慮藥物降溫,如賴氨匹林1支肌注st。患者出汗時注意即時更換衣物及床單等,做好皮膚護理。
2.5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定期復查的必要性,囑患者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如有異常,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3 討論
隨著人們對化療認識的提高,雙側髂內動脈灌注化療聯(lián)合TURBT在膀胱癌患者中得到廣泛應用。這種選擇性動脈化療具有如下優(yōu)點[2]: 局部組織藥物濃度是全身給藥的200~400倍,作用時間長,更有效地殺滅腫瘤細胞。并且通過在膀胱腫瘤中集聚而減少全身化療藥物的濃度,減少對機體內非腫瘤組織器官的損傷; 選擇性動脈化療初始劑量較大,相對于小劑量反復給藥的全身化療方案可以明顯減少耐藥的發(fā)生。由于該化療方案屬于侵入性操作,護理人員應在術前做好宣教工作,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保持治療過程與醫(yī)護人員緊密配合。做好圍手術期的各項護理常規(guī),密切注意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穿刺部位大出血、白細胞下降及發(fā)熱等,并及時給與積極處理。本組研究中除上述并發(fā)癥,無其他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而既往的化療栓塞治療易發(fā)生盆腔器官缺血等較嚴重不良反應[3]。提示雙側髂內動脈灌注化療可能是更安全的治療方法。雖然介入治療創(chuàng)傷小,但仍需要護理人員精心的護理,尤其是膀胱灌注化療進行時間較長,因此護理人員應認真負責做好患者的全程護理[4],為患者預防及減少生理、心理上的痛苦,促進患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Parkth DM,Bray F,F(xiàn)eday J,et a1.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J].CA Cancer J Clin,2005, 55:74-108.
[2]孫昊, 李曉光, 金征宇, 等. 經(jīng)導管雙側髂內動脈灌注化療治療浸潤性膀胱癌[J].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10 (006): 454-457.
[3]申東峰,謝春明.化療栓塞與化療灌注在中晚期膀胱癌治療中的對照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7,26: 1265-1268.
[4]汪廣秀,李建平,陳婷,等.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對預防膀胱癌術后復發(fā)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 6-8.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