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比較與評價X線與彩超對乳腺癌患者的診斷效果。方法 回顧性總結乳腺癌患者45例資料,同期分別進行X線診斷與彩超診斷并統(tǒng)計結果,以術中病理檢驗結果為標準分別計算診斷準確率并進行比較。另對各項指標進行ROC曲線分析以比較兩種方法的診斷能力。結果 X線診斷準確者34例(75.6%),誤診6例(13.3%),漏診5例(11.1%),明顯低于彩超診斷準確率[88.9%(40/45),P<0.05]。ROC分析結果顯示曲線下面積:S彩超(0.83)>SX線(0.79)。X線與彩超聯(lián)合診斷的準確率和診斷能力均明顯高于單純彩超診斷結果(P<0.05)。結論 在乳腺癌診斷方面,X線和彩超均有比較明顯的特征,兩者聯(lián)合診斷能顯著性提高診斷準確率。
關鍵詞:乳腺癌,X線,彩超,影像學資料
乳腺癌是婦科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危害廣大婦女的生命健康,尤其是近幾年來,乳腺癌的發(fā)病率有逐年增加和年輕化的趨勢,乳腺癌早期的確診和治療對減少患者出現(xiàn)復發(fā)轉(zhuǎn)移現(xiàn)象和提高臨床療效具有重要的意義[1,2],為了對比與評價X線與彩超對乳腺癌的診斷能力,筆者回顧性總結了我院收治乳腺癌患者45例臨床資料,現(xiàn)將總結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資料對象來自于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進行診斷與治療的45例乳腺癌患者,年齡為30~68歲,平均年齡為(47.5±16.9)歲,統(tǒng)計資料入選標準:所有納入研究的資料均經(jīng)術中病理學診斷確診為早期乳腺癌(病理學分期為T1N0M0與T2N0M0):其中有35例為浸潤性導管癌,有3例為乳頭狀癌,有1例為粘液腺癌,另有6例為原位癌。乳腺癌腫瘤大小為7mm~28mm。
1.2方法
1.2.1彩超影像學方法 診斷儀器為philipsIUII型,探頭頻率設置為8Hz~12Hz,被檢測者根據(jù)診斷需要采取平臥或者半側(cè)臥檢測體位,上肢舉起以充分暴露乳房與腋窩部分。檢測方法為直接檢查方法(以乳頭為檢測中心,對放射狀乳腺的各個象限部分行多切面掃查),通過觀察腫塊的位置、大小和形態(tài)、內(nèi)部回聲特點、鈣化現(xiàn)象和縱橫比等進行判斷。
1.2.2 X影像學方法 診斷儀器為普朗醫(yī)療X光機(型號為PLD6800),電壓設置為25kv~0kv,工作頻率:40KHz,電壓為20kv~35kv,0.1kV步進調(diào)節(jié)(自動電壓補償),電流為1mAs~300mAs步進調(diào)節(jié),數(shù)字顯示電壓(kV)和電流時間。通過觀察腫塊的邊緣、大小和形態(tài)、密度、鈣化與分葉等進行判斷。
1.3判斷方法 X線和超聲的診斷結果與術中病理學診斷結果進行比較,結果相符合即為診斷準確,X線和超聲診斷結果不能定性或者診斷為良性腫瘤者視為誤診,X線和超聲診斷影像學結果表現(xiàn)無異?,F(xiàn)象者視為漏診。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同期先后分別進行的X線檢驗與超聲檢驗屬于獨立樣本分組資料,其組間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方法選擇χ2值檢驗,以0.05為檢驗標準,雙邊檢測方法比較組間診斷結果差異性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另對各統(tǒng)計指標進行ROC曲線的面積分析,以診斷特異性和診斷靈敏度之和最高點為診斷臨界點,以此比較各組診斷能力。
2結果
2.1 X線與超聲影像學資料結果
2.1.1 X線影像學結果 在X線資料中可見邊緣不整現(xiàn)象36例(80.0%),毛刺現(xiàn)象(毛刺均表現(xiàn)為較短的小突起狀)15例(33.3%),腫塊內(nèi)部密度不均勻現(xiàn)象35例(77.8%),另觀察到分葉現(xiàn)象18例(40.0%)和腫塊內(nèi)鈣化現(xiàn)象(影像學表現(xiàn)為針狀的陰影)40例(88.9%)。
2.1.2彩超影像學結果 彩超結果顯示腫瘤邊界不清晰者42例(93.3%),腫瘤形態(tài)不規(guī)則者39例(86.7%),腫瘤周圍有厚薄不等的強回聲現(xiàn)象(厚度范圍為1mm~3mm)者28例(62.2%),腫瘤后方回聲增強者2例(4.4%),回聲無明顯變化者4例(8.8%),回聲減弱甚至消失者38例(84.4%)。24例(53.3%)可見尖銳的強回聲點,40例(88.9%)可見分布不均勻的低回聲現(xiàn)象。
2.2 X線與超聲診斷有效率比較結果 按照1.3的判斷標準,患者X線診斷準確者34例(75.6%),誤診6例(5例浸潤性導管癌患者誤診為乳腺增生,2例原位癌患者誤診為乳腺增生),漏診5例(6例浸潤性導管癌患者漏診)。
患者彩超診斷準確者40例,誤診2例(2例浸潤性導管癌誤診為纖維腺瘤),漏診3例(均為原位癌漏診)。而結合X線與彩超進行聯(lián)合診斷準確率為95.6%(43/45),有1例原位癌誤診為乳腺增生,1例浸潤性導管癌患者漏診,見表1。
2.3 ROC曲線分析結果 ROC分析結果顯示曲線下面積:S彩超(0.83)>SX線(0.79)。而聯(lián)合診斷的ROC面積為0.88,見表2。
3討論
由表1的X線與彩超診斷結果比較表中可以看出:*與X相比,χ2值=4.20,P<0.05,由專業(yè)知識可知,彩超診斷準確率結果明顯高于X線診斷準確率。而**與*相比χ2值=1.28,P<0.05,X線與彩超聯(lián)合診斷結果明顯高于單純的彩超診斷結果。這一結果經(jīng)過ROC曲線下面積的進一步驗證也證實了這一結論。在乳腺癌診斷方面,X線和彩超均有比較明顯的特征,兩者聯(lián)合診斷能顯著性提高診斷準確率,而對乳腺癌患者的確診方法依據(jù)為病理學診斷[3]。
彩超結果中在腫瘤周圍出現(xiàn)厚薄分布不均勻的高回聲現(xiàn)象時發(fā)生惡性腫瘤的特征性變化,本研究45例資料中有28例出現(xiàn)這種表現(xiàn),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腫塊的浸潤引起纖維性組織代償性增生引起。而后方的回聲減少甚至消失(本組38例,占84.4%)也是惡性腫瘤的特征之一,分析其病理學過程應該為乳腺癌細胞在增值過程中引起的變化。相關文獻報道:彩超能夠檢出較小的乳腺癌腫塊而X線影像學并不能檢出,同時,彩超能夠形象得表達出腫瘤組織的供血情況以及血流信號等信息,這也是彩超診斷結果明顯優(yōu)于X線影像學診斷結果的原因。最后兩者聯(lián)合檢測診斷,能夠?qū)線與彩超的聲像圖有機結合互補,通過對比和分析使對乳腺癌的診斷準確率大大提高,具有重要的臨床診斷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燁,惠周光,張江鵠,等.中國大陸地區(qū)乳腺癌保乳術后放療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2,21(3):241-246.
[2]惠周光,張燁,張江鵠,等.2010年與2004年中國大陸地區(qū)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放療現(xiàn)狀比較[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2,21(4):352-356.
[3]張曦,武秀蘭,蔡斌,等.乳腺癌鈣化X線表現(xiàn)與組織中治療相關指標免疫組織化學表達的關系[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5(10):1359-1364.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