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三維適形放療對Ⅲ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和放射性肺炎的影響。方法 57例未手術的Ⅲ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男42例,女15例,平均年齡62歲,三維適形放療前、后分別檢查患者肺功能和放射性肺炎的發(fā)生及嚴重程度。結果 Ⅲ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完成三維適形放療后,放射性肺炎發(fā)生率為29%,2級以上為6%。結論 三維適形放療后Ⅲ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發(fā)生和嚴重程度與DVH參數(shù)和肺功能相關。
關鍵詞:非小細胞肺癌;三維適形放療;肺功能;劑量體積直方圖參數(shù);放射性肺炎
肺癌是發(fā)病率極高的惡性腫瘤之一,三維適形放療(3D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常應用于非小細胞肺癌(non small celllung cancer),然而20%以上的患者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表現(xiàn),更多患者伴有亞臨床非損傷后期發(fā)展為肺纖維化[1-3],因此研究放療后AP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對于早期診斷和防治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0年6月~2013年10月在廣東省茂名農(nóng)墾醫(yī)院腫瘤科住院接受三維適形放療的肺癌患者57例納入研究,男性42例,女性15例,年齡56~71歲,ⅢA43例,ⅢB14例,所有病例經(jīng)組織病理學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其中鱗癌38例,腺癌19例,全部病例沒有手術或化療史,均為初次接受治療,沒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颊呋蚣覍俸炇鹬橥鈺狙芯拷?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雙手交叉舉置于頭頂后,用真空體模固定并做好標記,螺旋CT(SIMENS Somatom Plus Expert4)以5mm層厚連續(xù)薄層掃描,將CT掃描圖像傳輸?shù)饺S治療計劃系統(tǒng)(3D-radiation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設計治療計劃。兩名醫(yī)生標記體表輪廓、重要組織器官,大體腫瘤體積(gross tumor volume,GTV)由放射治療科醫(yī)師、放射診斷科醫(yī)師和物理師共同確定,臨床靶區(qū)(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在GTV基礎上外放0.5cm,計劃靶區(qū)(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在CTV基礎上外放0.5~1.0cm;以PTV幾何中心為射野中心,采用固定照射野技術,選用5~7個照射野,照射野的形狀通過射線視觀(Beam Eye View,BEV)設計,以保證靶區(qū)包括在照射野內(nèi)并避開重要臟器。采用劑量體積直方圖(dose-volume histograms,DVH)評價確定最佳放射治療方法。以西門子PRIMUS直線加速器15MVX線照射,單次劑量2~7Gy,5~6次/w,共照射5~18次。
1.3觀察指標 所有病例均隨訪至三維適形放療后3月,放射性肺炎的診斷和嚴重程度評價依據(jù)RTOG放射損傷分級標準[3-5]。三維適形放療前、放療后1月和3月分別檢查患者肺功能和DVH參數(shù)。
1.4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用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線性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2結果
2.1放射性肺炎程度與肺功能變化的關系 3DCRT放療后1個月CT檢查有24例有RP征象,其中Ⅰ級20例,照射野內(nèi)呈較均勻稍高密度陰影;Ⅱ級3例,照射野內(nèi)呈斑片狀實變陰影;Ⅲ級1例,照射野內(nèi)呈散在實變影。在放療后3個月CT檢查有54例有RP征象,其中Ⅰ級19例,Ⅱ級20例,Ⅲ級12例,Ⅳ級3例。
3DCRT放療后1個月與3個月,1s用力呼氣容積(FEV1)平均值的變化與1級放射性肺炎相關,而3DCRT放療前、后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與2、3級放射性肺炎無關(P>0.05),見表1。
2.2放射性肺炎程度與劑量體積直方圖參數(shù)的關系 V20、V230及MLD平均值與放射性肺炎嚴重程度相關(r分別為0.32,0.43,0.45;P<0.05),見表2。
3討論
放療是Ⅲ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主要治療措施,腫瘤放射劑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局部腫瘤的控制率,同時放射性肺損傷的發(fā)生也明顯升高,而亞臨床放射性肺損傷表現(xiàn)隱匿也有發(fā)展為肺纖維化的風險,因此,探討放療性肺損傷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和早期診斷方法,對于提高Ⅲ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和降低不良預后具有重要意義,三維適形放療有助于降低腫瘤放射劑量。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患者RP發(fā)生時間和損傷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可能與個體差異、放射劑量等多種因素有關,總體上三維適形放療后Ⅲ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肺部影像變化與文獻報道基本吻合[4,5]。本文結果顯示,三維適形放療后輕度放射性肺損傷的發(fā)生與患者肺功能相關,而嚴重程度的放射性肺損傷的發(fā)生與患者肺功能無關;這可能與評價肺功能的方法有關。本研究采用呼吸科肺功能測定評價三維適形放療患者肺功能的變化,該方法評價的是雙肺功能,反映了病變肺組織和正常肺組織整體肺功能的累加,所以結果不夠精確;近年來,有研究提示CT定量評價肺功能進而分析與放射性肺損傷發(fā)生的關聯(lián)性。另外,研究結果顯示,DVH參數(shù)可能反映肺功能改變,與放射性肺損傷的發(fā)生有關,這與以往研究報道相一致[5,6]。
綜上所述,三維適形放療后Ⅲ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發(fā)生和嚴重程度與DVH參數(shù)和肺功能相關,因此,肺功能的早期準確評價對于防治放射性肺損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曾俊杰,田志雄,曹陽,等.定量CT評價三維適形放療后肺功能影響的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3,06:822-826.
[2]居小萍,張曉青,肖作平,等.三維適形放射治療肺轉(zhuǎn)移瘤的療效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7,01:58-60.
[3]劉躍,王永剛,劉均,等.非小細胞肺癌常規(guī)放療及三維適形放療引起肺損傷的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08:950-952.
[4]王翠微,劉慶濤.三維適形放療同步化療治療肺鱗癌的臨床觀察[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0,09:818-820.
[5]周紹兵,劉陽晨,高飛.三維適形放療聯(lián)合吉非替尼治療局部晚期肺腺癌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2,12:2087-2088.
[6]丁喆,夏新舍,閆鋼,等.早期乳腺癌保乳術后三維適形放療與常規(guī)放療靶區(qū)及同側(cè)肺的劑量比較[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2,12:1244-1246.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