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比較分析剖宮產(chǎn)術后產(chǎn)后出血采用宮腔水囊壓迫法與紗布堵塞術治療療效。方法 選取98例剖宮產(chǎn)術后產(chǎn)后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A組和B組各49例,A組采用宮腔水囊壓迫法止血,B組采用紗布填塞術止血,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療效、止血操作時間、顯效時間、留置時間、術后48h出血量。結果 A組治療有效率(95.92%)明顯高于B組;操作時間(147.56±21.75)s、留置時間(16.82±3.48)h、術后48h出血量(145.3±63.9)ml均明顯低于B組。結論 宮腔水囊壓迫法止血操作簡單、留置時間短、止血效果優(yōu)秀,是PPH止血快速、簡便、有效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關鍵詞:宮腔水囊壓迫法;紗布堵塞術;剖宮產(chǎn)術;產(chǎn)后出血
產(chǎn)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剖宮產(chǎn)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也是導致產(chǎn)婦發(fā)生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且隨著近年來剖宮產(chǎn)率的增加,而呈逐年上升趨勢。若PPH未給予及時有效的處理,則可能導致產(chǎn)婦切除子宮的不良結局,這不僅會導致其喪失生育能力,同時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本研究主要通過分析比較宮腔水囊壓迫法及紗布堵塞術治療剖宮產(chǎn)術后PPH的臨床效果,探討PPH治療更為快速、簡便、有效的處理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續(xù)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宮下段剖宮產(chǎn)術,術中胎兒娩出后給予常規(guī)預防性縮宮素,但仍發(fā)生PPH的產(chǎn)婦98例,所有患者均給予按摩子宮、縮宮藥物進行常規(guī)處理,但無明顯效果,術中出血量800~2500ml。該98例患者年齡為21~43歲,平均年齡(27.8±3.6)歲;產(chǎn)次1~5次,平均產(chǎn)次(2.4±0.7)次。出血原因:妊娠高血壓綜合征38例(38.78%),頭盆不稱試產(chǎn)失敗16例(16.33%),瘢痕子宮17例(17.35%),巨大兒23例(23.47%),雙胎4例(4.08%)。按數(shù)字表法,將該98例患者分為A、B兩組,各49例,兩組患者年齡、產(chǎn)次、出血原因等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方法 A組采用宮腔水囊壓迫法止血:宮腔水囊為我院自制,制作方法為將無菌醫(yī)藥橡膠手套5個手指處用絲線結扎,翻轉后將1根導尿管放入,并將手套碗口處用絲線結扎固定導尿管,以不漏水為宜?;颊呷“螂捉厥?,用陰道拉鉤或窺陰器使宮頸暴露,動作輕柔緩慢的將自制水囊送入宮頸底部,并將300~500ml 37℃生理鹽水注入,注入量以患者無腹痛、腹脹不適,且宮底無升高為標準。對折并活結結扎導尿管末端,結扎部分以碘伏侵濕的小紗布包繞,并置于陰道內(nèi)。若水囊留置12h后出血量很少,則可將水囊取出,具體方法:每10min抽30~50ml水囊內(nèi)的水,并進行10min觀察,若出血量<10ml,則可逐漸將水囊內(nèi)水抽出,直至能將水囊完全取出;若出血量為10~20ml,則應當進行1h觀察后無出血,方能繼續(xù)進行抽水;若出血量>20ml,則應當進行1h觀察后無出血,方能繼續(xù)進行抽水;一般水囊最晚24h取出[1]。
B組采用紗布填塞術止血:將宮頸紗條采用2%甲硝唑注射液侵濕?;颊呷“螂捉厥?,用陰道拉鉤或窺陰器使宮頸暴露,擰干侵濕的紗條,用卵圓鉗按\"Z\"字形,將紗條從宮底至宮頸方向進行有序填塞,不可遺留空隙,填塞標準以患者無腹痛、腹脹不適,且宮底無升高為準,紗條尾端置于陰道口。紗條一般留置24h后取出,具體方法:每5min拔出10~20cm紗條,并進行2min觀察,若出血量<5ml,則可將紗條逐漸拔出,拔出時間≥30min,一般紗條最晚48h取出。
所有患者在進行止血期間均對應當對其子宮出血情況、生命體征以及宮底高度進行嚴密觀察,并常規(guī)給予3~5d抗生素進行預防感染治療,給予止血劑、宮縮劑靜脈滴注,同時應當給予抗休克、糾正貧血治療,保持外陰清潔。
1.3療效判定標準及觀察指標 療效判定標準[2]:有效:患者經(jīng)有效處理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子宮逐漸收縮,無繼續(xù)出血或出血癥狀得到明顯緩解;無效:生命體征惡化,子宮不收縮,且繼續(xù)大出血。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止血操作時間、顯效時間、留置時間、術后48h出血量。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止血時間、顯效時間等計量資料用(x±s)表示,療效用[n(%)]表示,對符合計量資料進行表示,采用SPSS16.0軟件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進行檢驗,檢驗標準:P<0.05。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均無1例患者采用子宮切除術及發(fā)生死亡,A組治療有效率(95.92%)明顯高于B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止血操作時間、顯效時間、留置時間、術后48h出血量比較 兩組患者止血顯效時間無明顯差異;A組操作時間(147.56±21.75)s、留置時間(16.82±3.48)h、術后48h出血量(145.3±63.9)ml均明顯低于B組(P<0.01),見表2。
3 討論
PPH是產(chǎn)婦在胎兒娩出后24h內(nèi)出血量>500ml,一般發(fā)生于產(chǎn)后2h,因PPH迅速而兇猛,若未給予及時有效的處理,則可能導致產(chǎn)婦很快發(fā)生休克,進而對其生命造成威脅,這也是導致產(chǎn)婦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3]。臨床中一般采用按摩子宮、縮宮藥物進行常規(guī)處理,均可有效止血,但仍有一些難治性出血采用上述治療無效,因此,臨床常采用宮腔水囊壓迫法及紗布堵塞術進行治療。
宮縮水囊壓迫法是通過在水囊中注入水,使其對宮腔產(chǎn)生壓力及一定的機械性刺激,從而壓迫宮腔創(chuàng)面,有效促使子宮收縮止血,并且通過此方法,能夠使接近水囊的宮壁血管被迫封鎖,從而達到使物理止血的目的。而采用宮腔紗布填塞是通過對子宮機械壓迫和刺激其收縮達到止血目的。
本文研究中,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止血操作時間、顯效時間、留置時間、術后48h出血量比較發(fā)現(xiàn),宮縮水囊壓迫法明顯優(yōu)于宮腔紗布填塞術。同時,宮腔水囊壓迫法取材及制作均很簡便,現(xiàn)場則能夠制作,對于緊急情況尤為適用,而宮腔紗條則需要進行事先準備,且宮腔水囊壓迫法手術操作、注水速度、手術時間等均明顯優(yōu)于宮腔紗布填塞,且水具備的流動性能夠均勻的對宮腔各點進行壓迫,從而達到迅速有效止血的目的,同時水囊留置時間明顯更短,由此則能夠有效降低宮腔感染風險[4]。由此可見,宮腔水囊壓迫法止血操作簡單、留置時間短、止血效果優(yōu)秀,是PPH止血快速、簡便、有效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張新紅,鄭硯秋,張艷玲,等.水囊壓迫治療剖宮產(chǎn)術中大出血106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9):2164-2165.
[2]黃宇萍.水囊壓迫與紗布填塞治療產(chǎn)后大出血療效比較[J].廣西醫(yī)學,2010,32(8):946-948.
[3]崔景英.宮腔填塞紗布術與宮腔內(nèi)水囊壓迫止血術在治療剖宮產(chǎn)產(chǎn)后出血中的療效評價[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24):70-71.
[4]王良娟,李立平,張建玲.兩種宮腔填塞術在陰道分娩產(chǎn)后出血中的療效比較[J].上海預防醫(yī)學雜志,2009,21(10):523-524.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