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影響高齡不孕婦女IUI獲臨床妊娠的不利因素,并找出高齡婦女轉(zhuǎn)變助孕方式的時機。方法 回顧佛山市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行IUI助孕325對夫婦550個IUI周期的資料,統(tǒng)計分析女方不同年齡段、不孕類型、不孕年限、接受IUI的周期數(shù)、3種促排卵周期和自然周期對高齡婦女IUI臨床妊娠率的影響。結(jié)果 ≧40歲組臨床妊娠率明顯低于35~36歲組(P=0.028);≧5年組臨床妊娠率明顯低于1~2年組(P=0.037); HMG/麗申寶促排卵周期臨床妊娠率明顯高于自然周期和CC/CC+HMG周期(P值分別為0.012、0.020),40歲及以上患者使用CC/CC+HMG促排卵共21周期,未見有臨床妊娠,而HMG/麗申寶促排卵周期臨床妊娠率為9.0%(6/67);≧40歲且不孕年限≧5年婦女行IUI助孕共有33周期,僅有1例獲臨床妊娠,妊娠率為3.0%(1/33);≧40歲婦女接受第3次及以上助孕周期共15周期,未有獲臨床妊娠者。結(jié)論 不孕年限及促排卵方案是影響高齡婦女IUI獲臨床妊娠的重要因素,40歲以上患者通過IUI的獲臨床妊娠率機會低下。高齡婦女行IUI建議使用Gn促排卵,避免使用CC,進行2個周期的IUI助孕治療后可考慮轉(zhuǎn)其他助孕方式,特別是對不孕年限≧5年或40歲及以上婦女;不孕年限達5年或者以上,并且患者≧40歲,則建議直接行IVF/ICSI助孕。
關(guān)鍵詞:人工授精;年齡;促排卵;不利影響因素
由于各種因素,現(xiàn)代社會婦女推遲妊娠時間,導(dǎo)致高齡不孕婦女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隨著年齡增長,臨床妊娠率逐漸下降。高齡婦女無論是通過自然妊娠還是通過輔助生殖技術(shù)助孕獲得妊娠,其臨床妊娠率都較低。促排卵后行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UI)通常作為不孕婦女助孕的第一選擇[1],但女性35歲以后IUI妊娠率開始下降,40歲以后下降更加明顯[2]。所以35歲以上婦女,特別是對于40歲以上的婦女,她們應(yīng)該得到最快速以及最有效的助孕治療。本文回顧分析各種影響高齡不孕婦女IUI獲臨床妊娠的因素,期望對提高高齡婦女IUI治療的成功率有所幫助,并指導(dǎo)高齡不孕婦女助孕方式選擇。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本中心2008年1月~2012年1月35歲以上婦女行IVF-ET助孕550例(35~48歲),325對夫婦。(入組條件:①女方年齡歲≥35歲;②不孕年限≥1年;③通過子宮輸卵管造影、宮腔鏡或腹腔鏡檢查證實至少一側(cè)輸卵管通暢;④女方不孕病因為宮頸因素、排卵障礙、輕度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男方為精液異常, 包括少、弱畸形精子癥、液化異常等;以及性交障礙和不明原因不孕等)。
1.2方法
1.2.1 IUI利用自然周期或者促排卵周期,用來促排卵的藥物有人絕經(jīng)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麗申寶、克羅米芬(clomiphene,CC)或者(letrozole,LE),當(dāng)卵泡達到18mm或者出現(xiàn)尿黃體生成素峰時,肌注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10 000 IU誘發(fā)排卵。注射HCG次日早上行IUI,IUI后第2dB超看排卵情況。
1.2.2精液的采集和處理 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標準程序收集和制備精子。禁欲3~7d,手淫法采集精液于取精杯中,置于37℃的CO2培養(yǎng)箱里液化約30min,進行精液常規(guī)檢查后,采用密度梯度離心法處理,收集質(zhì)量好、速度快的精子懸液約0.5ml行IUI。
1.2.3所有婦女均接受黃體支持,排卵后當(dāng)日開始2次/d口服地屈孕酮10mg,或每3d肌注hCG 2000IU,共3 次。14d后檢驗血HCC水平了解是否妊娠,妊娠3w后超聲檢查妊娠囊數(shù)日及胎心搏動,觀察到妊娠囊即確定為臨床妊娠,并隨訪至出生。
1.3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xué)處理,計數(shù)資料應(yīng)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 結(jié)果
收集到35歲及以上不孕夫婦325對,共550個周期的臨床資料, IUI臨床妊娠率為 11.6%(64/550),累積妊娠率為19.7%(64/325)。分別比較女方不同年齡、不孕類型、不孕年限、、接受IUI的周期數(shù)、3種促排卵周期和自然周期對高齡婦女IUI臨床妊娠率的影響。
按女方年齡分成三組 ,隨著年齡增高,臨床妊娠率下降,差異有顯著性 (P=0.028),≧40歲組臨床妊娠率明顯低于35~36歲組(P=0.023),其余組間兩兩比較未見明顯差異。
按不孕類型分為原發(fā)不孕組和繼發(fā)不孕組,兩組之間臨床妊娠率無明顯異常(P=0.412)。
按不孕年限分為三組,隨著不孕年限增加,臨床妊娠率下降,差異有顯著性 (P=0.037),≧5年組臨床妊娠率明顯低于1~2年組(P=0.010),其余組間兩兩比較未見明顯差異。≧40且不孕年限≧5年婦女行IUI助孕共有33周期,僅有1例獲臨床妊娠,妊娠率為3.0%(1/33)。
按IUI周期次數(shù)為三組,三組間臨床妊娠率無明顯差異;≧40歲婦女接受第3次及以上助孕周期共15周期,未有獲臨床妊娠者。
按促排卵周期、自然周期分為4組,HMG/麗申寶周期臨床妊娠率明顯高于自然周期和CC/CC+HMG周期(P值分別為0.012和0.020),其余組間兩兩比較未見明顯差異。40歲及以上患者使用CC/CC+HMG促排卵患者21例,自然周期4例,LE周期5個,均未見有臨床妊娠,而HMG/麗申寶促排卵周期臨床妊娠率達9.0%(6/67)。見表1。
3 討論
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生育能力逐漸下降。其主要原因是,高齡婦女卵泡數(shù)量和質(zhì)量的下降[3]。高齡婦女細胞調(diào)控缺陷,卵細胞能量衰竭及聚積過多對細胞有損失作用的過氧化物,導(dǎo)致卵子質(zhì)量下降[3]。我們對35歲及其以上婦女進行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段的高齡婦女IUI助孕臨床妊娠率隨年齡上升降低,40歲及其以上婦女妊娠率明顯低于35~36歲患者,提示40歲以上患者通過IUI的獲臨床妊娠率機會低下。IUI并不是最合適≧40歲患者的助孕方式,她們應(yīng)該得到最有效和最快速助孕方案,IVF/ICSI可能更適合于這群患者[4]。
不孕年限與IUI的臨床妊娠率存在相關(guān)關(guān)系[2,5],不孕年限達4~6年IUI助孕臨床妊娠率明顯下降。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不孕年限達5年及其以上的患者,IUI臨床妊娠率明顯降低。這可能與隨著不孕年限增加,患者的年齡隨之增長,不孕因素持續(xù)作用時間過長,并可能在原來不孕基礎(chǔ)上疊加其它不孕因素,導(dǎo)致不孕因素復(fù)雜化。Merviel等[6]認為不孕年限超過4年時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是更好的選擇。盡管不孕年限不能作為試管嬰兒助孕的指征,但是不孕年限達5年,并且患者年齡比較大時,行2周期IUI助孕后盡快轉(zhuǎn)試管嬰兒助孕。不孕年限達5年或者以上,并且患者≧40歲,則建議直接行IVF/ICSI助孕。
IUI是否需要促排卵目前仍有爭議,王冰松等[7]認為在AID中,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臨床妊娠率無差異。但更多的研究趨向于促排卵周期的臨床妊娠率明顯高于自然周期[8,9],我們的研究結(jié)果也發(fā)現(xiàn)促排卵周期行IUI臨床妊娠率增加,而與前者不同的是,高齡婦女CC促排卵周期臨床率并無增高,而HMG或者麗申寶促排卵周期臨床妊娠率增高。特別是對40歲及其以上婦女,接受CC或者CC聯(lián)合HMG周期促排卵周期共有21個,但未有1例患者獲臨床妊娠,而HMG促排卵的臨床妊娠率可達9.0%。CC因其安全性及方便性廣泛應(yīng)用于促排卵,而在高齡及卵巢儲備功能低下的患者,小劑量HMG或者麗申寶在促排卵也是比較安全的,特別是對于40歲以上的患者,并未發(fā)現(xiàn)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及多胎妊娠患者。故在高齡患者中,首選的促排卵藥物應(yīng)該為麗申寶及HMG,如果患者卵巢儲備功能好,或者是多囊卵巢綜合征,則可選用LE促排卵,而CC則不建議用于高齡不孕婦女。
有學(xué)者研究發(fā)現(xiàn),年輕患者3次IUI臨床妊娠率無明顯差異[10]。我們的研究結(jié)果中,高齡患者第三次及以上IUI臨床妊娠率盡管同第一、二次臨床妊娠率無顯著差異,但有低于第一、二次IUI的趨勢(其中第一二次分別為13.0%、12.0%,第三次為7.1%),并且3周期的累積妊娠率僅有19.7%,提示高齡患者隨著IUI次數(shù)的增加,每周期的臨床妊娠率下降。特別是對于40歲以上的患者,接受第三次及以上IUI有15周期,但是沒有一個患者獲得臨床妊娠,所以建議40歲患者行2次IUI后即可考慮轉(zhuǎn)IVF助孕,以免耽誤患者時間。但是對于35~36歲的患者,可考慮接受3周期IUI助孕治療,而37~39歲患者則還需要根據(jù)其他情況綜合考慮。
綜上所述, 35歲及其以上婦女,隨著年齡進一步上升IUI臨床妊娠率下降非常明顯,40歲以上患者通過IUI的獲臨床妊娠率機會低下。高齡婦女行IUI建議使用Gn促排卵,避免使用CC,進行2個周期的IUI助孕治療后可考慮轉(zhuǎn)其他助孕方式,特別是對不孕年限≧5年或40歲及以上婦女。不孕年限達5年或者以上,并且患者≧40歲,則建議直接行IVF/ICSI助孕。高齡患者IUI助孕3周期及其可能存在臨床妊娠率下降風(fēng)險,仍待大量樣本觀察。
參考文獻:
[1]Harris I D, Missmer S A, Hornstein M D. Poor success of gonadotropin-induced 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and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for older women[J]. Fertil Steril,2010,94(1):144-148.
[2]許詠樂,張艷,李嶸,等. 1,030個宮腔內(nèi)人工授精周期的女方因素分析[J]. 生殖醫(yī)學(xué)雜志,2013,22(2):110-113.
[3]Tsafrir A, Simon A, Margalioth E J, et al. What should be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unexplained infertility in women over 40 years of age - ovulation induction and IUI, or IVF [J]. Reprod Biomed Online,2009,19 Suppl 4:4334.
[4]Wiser A, Shalom-Paz E, Reinblatt S L, et al. Ovarian stimulation and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n women aged 40 years or more[J]. Reprod Biomed Online,2012,24(2):170-173.
[5]李欣,張軍強,武恂,等. 929周期宮腔內(nèi)夫精人工授精臨床因素的分析[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1,22(5):642-644.
[6]Merviel P, Heraud M H, Grenier N, et al. Predictive factors for pregnancy after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UI): an analysis of 1038 cycle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Fertil Steril,2010,93(1):79-88.
[7]王冰松,孫緒磊,袁水橋,等. 供精人工授精周期妊娠率相關(guān)因素及妊娠結(jié)局分析[J]. 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09,25(11):678-680.
[8]耿薔,全松,郭遂群,等. 來曲唑等4種促排卵藥物用于宮腔內(nèi)人工授精的療效比較[J]. 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11,27(3):187-190.
[9]盧興宏,陸杉,倪運萍,等. 促排卵治療及排卵數(shù)目對夫精人工授精治療結(jié)局的影響[J]. 廣東醫(yī)學(xué),2012,33(23):3607-3609.
[10]郝翠芳,陳子江,曲慶,等. 影響不孕婦女IUI治療成功率的因素分析[J]. 生殖與避孕,2005,06:344-347.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