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低頻穴位電刺激治療兒童吞咽功能障礙的臨床療效。方法 吞咽障礙患兒56例,配對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3例,均采用常規(guī)的康復訓練,實驗組加用低頻穴位電刺激治療。治療前后采用洼田飲水試驗、才藤氏吞咽障礙7級評價法評分進行療效評價。結果 經(jīng)過2個月的治療,兩種評價方法均有: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低頻穴位電刺激治療可有效改善患兒的吞咽功能障礙。
關鍵詞:低頻穴位電刺激;童吞咽功能障礙;康復
對于正常孩子而言,每天吃東西、喝水是非常平常的事,只關心食物是否美味。嘴饞被認為是他們良好的食物認知或健康的吞咽功能的一個側面反映。但有些兒童卻因為神經(jīng)肌肉功能或口腔結構的問題而導致食物經(jīng)口進入胃的過程發(fā)生困難[1],嚴重影響其生長發(fā)育,所以早期、綜合康復干預對攝食一吞咽障礙的兒童患者非常重要。本臨床觀察加用低頻穴位電刺激治療吞咽功能障礙患兒23例,旨在探索有效改善兒童吞咽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在本院治療吞咽障礙的兒童,多為腦癱、精神運動發(fā)育遲緩。排除癲癇、血液病、治療部位皮膚病。按年齡、性別、障礙類型、程度配對;再按隨機原則分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均采用常規(guī)康復訓練。實驗組加用低頻穴位電刺激治療,采用Vitastim吞咽治療儀低頻電刺激兩側人迎、廉泉穴位[2,3],療程2個月。治療前后用飲水試驗、才藤氏吞咽障礙7級評價法作康復評價。最后把兩組患兒治療前后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1.2.1間接基礎訓練是針對攝食-吞咽感覺運動器官的功能訓練,能改善這些器官的運動和協(xié)調性,可為直接攝食吞咽訓練做準備,因不進食,故誤咽、窒息的危險性小,適用范圍廣。常用方法如下。
1.2.1.1頭頸部活動 因頭頸部活動障礙,會妨礙口腔周圍肌肉運動,降低吞咽及咳嗽控制能力,故此為一個必要的基礎訓練。方法:指導患者做頸部前屈,后伸.左右轉頭、側頭訓練。速度宜稍慢,身體條件允許可加上坐姿訓練。
1.2.1.2寒冷刺激訓練 冰棒刺激外部臉頰、唇部,再到內(nèi)部的頰粘膜、唇齒溝、舌體、腭弓、舌根及咽后壁。每處刺激時間稍短,避免患者因不能表達而凍傷。每次刺激的強度以出現(xiàn)較理想的空吞咽動作為宜。
1.2.1.3 呼吸訓練 以腹式呼吸為主,從平靜呼吸到深呼吸;口鼻分離程度好的可深吸氣后訓練吹氣。
1.2.1.4吞咽構音器官運動 下頜張開閉合、咀嚼;唇部可作噘嘴、咂唇、咧嘴;頰部可作鼓腮、、吸吮;舌部可做前伸、后縮、左右及上下擺動、輪轉等。每次訓練次數(shù)3~6次為宜,避免過度疲勞;根據(jù)患兒能力,運動充分到位即可。進一步可行肌力抗阻及協(xié)調性訓練。模仿打哈欠、漱口、咳嗽也是非常好的練習項目。
1.2.1.5發(fā)音練習 常使用音a-i 、ba-pa、da-ka,其他音可參考選用。此練習利用發(fā)音帶動吞咽器官充分運動并協(xié)調了與呼吸的關系。
1.2.1.6吞咽手法 包括聲門上吞咽(supraglottic swallow)、超聲門上吞咽(super-supraglottic swallow)、用力吞咽法(effortful swallow)、門德爾松手法(Mendelsohn maneuver)等。僅適合認識、體力尚可的患者在康復過程中暫時使用。
1.2.2直接攝食訓練 是以安全管理和口腔衛(wèi)生為基礎一種綜合性訓練。清醒狀態(tài)下進食;進食前后清潔口腔,結合患兒情況選取食物,食物不宜太硬太干;進食避免頭部過度前傾后仰;可使用適當食具和代償措施幫助進食;進食后避免立刻平臥。我們康復訓練最終目標改善吞咽動作后能經(jīng)口進食,以滿足機體營養(yǎng)需求。
2 結果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吞咽障礙改善情況詳見表1。表中數(shù)據(jù)顯示,治療前2組患兒評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治療2個月后,實驗組在兩種評分中較治療前對照組顯著改善(P<0.05)。對照組較治療前改善(P<0.05)。
兩種評價方法均有: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3 討論
兒童患兒如發(fā)育遲緩及腦癱中有吞咽障礙的人數(shù)眾多。良好的吞咽功能不但可以達到攝入營養(yǎng)的生理需求,還能夠獲得進食的愉悅感和成就感,更有助于患兒不斷參與社會活動。吞咽障礙治療的延誤會剝奪患兒的進食樂趣,加重其心理壓力,使患兒沒有機會發(fā)育進入較為成熟的吞咽功能,甚至會造成更嚴重的發(fā)育遲緩,因此盡量促進患兒經(jīng)口進食功能的發(fā)育,是治療的目標。本文實驗組低頻穴位電刺激配合常規(guī)的康復訓練,患兒的吞咽功能得到明顯改善?;純涸谌粘_M食速度加快、誤咽減少。今后需進一步深入探討兒童吞咽障礙發(fā)病、治療機制,制定出規(guī)范的綜合治療方案(高效、低副作用、可操作性強、依從性好)。
參考文獻:
[1]竇祖林.吞咽障礙評估與治療[M].北京:人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
[2]路懷忠,張忠文.針刺治療中風所致重度假性延髓麻痹30例臨床觀察[J].中華現(xiàn)代中西醫(yī)雜志,2004,(25):17-19.
[3]趙鵬舉,等.綜合療法在治療腦性癱瘓患兒吞咽障礙的作用探討[J].健康大視野,2013,21(3).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