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對湘潭市部分0~1歲兒童脛骨超聲骨強度檢測結果進行分析,了解湘潭市0~1歲兒童骨強度現狀,探討不同年齡段嬰兒骨強度變化規(guī)律,為兒童保健提供參考。方法 對2013年來我院兒童保健科就診的0~1歲兒童,根據需求采用定量超聲法檢測左側脛骨骨強度,分析0~1歲兒童骨強度超聲傳導速度(SOS)及百分位數。結果 ①2~3個月組嬰兒骨強度最低,3個月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強度逐漸增高;②男女童骨強度無明顯差異;③相對于中國兒童數據庫,湘潭市0~1歲兒童骨強度百分位數處于較低水平,且男女童差異顯著。結論 湘潭市0~1歲兒童骨強度普遍偏低,女童較男童降低更明顯。
關鍵詞:超聲骨強度 ;脛骨;嬰兒
骨的主要成分是礦鹽及膠原,骨密度主要指骨骼中單位面積上骨礦鹽的含量,礦鹽構成骨骼的剛度,膠原則決定骨的韌性。骨礦鹽含量、骨內部結構、骨小梁和皮質骨厚度及構成材料的內在特性構成骨強度[1]。骨強度是骨骼抵御外力的能力,而骨強度是由骨密度和骨質量所決定,骨密度約反映骨強度的70%[2]。兒童期是骨迅速增長期, 骨量的大部分積累發(fā)生在兒童與青少年期, 是影響獲得骨峰值的關鍵時期。因此,研究兒童時期骨強度的變化規(guī)律具有深遠的意義。定量超聲法是近年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檢測技術, 能全面評價骨量與骨質兩方面, 直接反應骨骼狀況,操作簡單, 無放射性, 尤其適用于兒童。本文采用定量超聲骨強度檢測儀對湘潭市部分0~1歲健康兒童進行測試,了解0~1歲兒童骨強度現狀及不同年齡段嬰兒骨強度變化規(guī)律,為兒童保健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3年1月~12月在湘潭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門診就診的0~1歲兒童的骨強度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共檢查6075 人次,其中男3201人次,女2874人次,將兒童按月齡不同分為5個組(0~1個月為1組,2~3個月為兩組,4~6個月為3組,7~9個月為4組,10~12個月為5組)。
1.2 方法 所有兒童均應用以色列產Sunlight Omnisense 8000型超聲骨強度儀進行測量,測試前每天由專人進行校對,兒童由家長采取抱坐位,雙下肢自然下垂,均測量左側脛骨中段骨強度。測試結果以S0S表示,采用中國兒童脛骨骨強度數據庫作為參考劃分百分位數,測試者記錄測試時間、年齡、SOS值、百分位數。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統計學軟件17.0版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用x±s或中位數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或χ2檢驗。檢驗水準為0.05,可信區(qū)間95%,P<0.05為樣本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年齡組兒童脛骨骨強度結果分析 見表1,2。從表中可以看出2~3個月組兒童骨強度最低,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強度逐漸增高,差異顯著;0~1個月組與2~3個月組兒童骨強度無明顯差異。
注:帶\"※\"的P<0.01
2.2 各年齡組男女童SOS結果分析 見表3。0~1歲各年齡組男女童骨強度無明顯差異。
2.3 以中國兒童數據庫作為參考,不同年齡組男女童骨強度百分位數結果分析 見表4。表中數據得出,除了第1組、第4組男童、第5組兒童骨強度接近或者達到了全國兒童平均水平,其余各年齡組男、女童均處于較低水平百分位數,且男女童百分位數差異顯著。
3 討論
骨強度與基因、營養(yǎng)、鍛煉、環(huán)境及激素水平有關。阮世曉對1430名0~6歲兒童脛骨中段及橈骨遠端骨強度影響因素分析發(fā)現,維生素D及鈣的攝入頻率增多可以提高骨強度;女童及足月兒骨強度高于男童及早產兒[3]。張桂香等對南京市2024例0~2歲健康兒童的左側脛骨中段超聲骨強度檢測發(fā)現SOS值與年齡、體重、身高呈正相關,與體質指數呈負相關,與性別無明顯相關性[4]。姜瑩等用定量超聲儀對48 名6~12月的嬰兒進行骨強度測定并進行喂養(yǎng)情況調查,發(fā)現大多數骨強度處在正常水平,其與月齡的增長、日曬時間、每日喂奶次數呈正相關,與體重指數呈負相關[5]。本文對0~1歲兒童左側脛骨中段骨強度結果分析發(fā)現,2~3個月組兒童骨強度最低,隨月齡的增長骨強度逐漸提高,0~1個月組兒童骨強度稍高于2~3個月組,差異不顯著。進一步對男女童SOS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各年齡組男女童骨強度無明顯差異,與阮世曉研究結果不一致,與張桂香等研究結果相同。本文采用中國兒童數據庫作為參考,對各年齡段兒童骨強度百分位數進行分析,發(fā)現0~1月組、7~9月組男童,10~12個月組兒童骨強度大多數達到了平均水平,其余兒童均處于較低百分位數,且女童較男童與中國兒童數據庫比較差距更大,說明湘潭市0~1歲兒童骨強度普遍偏低,尤其是女童,骨強度降低更明顯。因人體中90%鈣元素儲存在骨骼中,提高骨強度應增加維生素D及鈣的攝入,增加日曬時間,進一步增強體質,加強營養(yǎng)。
總之,兒童骨強度的測定對于兒童保健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但骨強度的影響因素、骨強度不足可能導致的風險以及預防方法的探討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孟瑤,雷濤.骨的微結構與骨強度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7(9):831-834.
[2]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年)[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 2011,4(1).
[3]阮世曉. 0~6歲部分兒童骨強度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4:7-9.
[4]張桂香,李婧,吳嬌嬌等.南京市2歲以內兒童骨強度狀況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18(12):985-987.
[5]姜瑩,游川,丁輝.兒童骨強度測定值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2575-2576.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