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為胃穿孔患者行腹腔鏡修補術的實際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06月~2013年06月46例于我院接受治療的胃穿孔患者,按雙盲法將其分成實驗組23例,對照組23例,經患者自身同意,實驗組患者行腹腔鏡修補術,對照組患者行開腹修補術,比較兩組胃腸動力恢復情況。結果 經觀察統(tǒng)計,實驗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3.12±0.42)h、(16.12±3.55)h、(8.14±1.43)d,以上指標均短于對照組的(8.62±1.40)h、(42.62±5.56)h、(13.66±2.65)d,經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差異均存在顯著性(P<0.05)。結論 胃穿孔患者行腹腔鏡修補術,患者術后胃腸動力恢復快。
關鍵詞: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開腹修補術;胃腸動力恢復;對比
胃穿孔為胃潰瘍常見并發(fā)癥,單純縫合修補術手術風險較低[1],是治療胃腸潰瘍穿孔的主要方法,本文將比較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與開腹修補術術后胃腸動力恢復情況,對比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06月~2013年06月入住我院的胃潰瘍穿孔患者46例,將其分成實驗組23例,對照組23例。實驗組:男女比例10:13,年齡18~56歲不等,平均(35.12±2.55)歲,病程2個月~8年,平均(4.24±2.45)年;對照組:男女比例11:12,年齡18~55歲,平均(35.15±2.57)歲,病程2個月~8年不等,平均(4.27±2.44)年。入選病例均符合胃潰瘍疾病診斷標準[2],排除慢性心臟病、糖尿病及精神疾患病例,比較兩組胃穿孔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差異較小,認為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全身麻醉,給予氣管內插管,于患者上腹部正中做切口,長度以10~15cm為宜,直視下用4-0絲線縫合穿孔處,常規(guī)關閉切口,術畢。術后給予禁食護理,并應用抗生素治療。
1.2.2實驗組 全身麻醉,給予氣管內插管,建立氣腹,插入臍部鞘管,探查腔鏡后,根據穿孔部位建立其余鞘管,用0/1Dexon線全層間斷縫合1~2針,覆蓋大網膜,行固定穿孔修補術,術后給予禁食護理,并應用抗生素治療。
1.3療效評定 對兩組胃穿孔患者進行聽診(聽診部位包括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左下腹),6h/次,每次聽診時間以1min為宜,若患者腸鳴音>3次/min[3],表明腸鳴音恢復,記錄兩組腸鳴音恢復時間,此外,比較兩組肛門排氣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
1.4數據處理 應用SPSS12.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涉及數據均選用t檢驗比較組間差異,以x±s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胃穿孔患者均順利完成治療,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胃腸動力恢復情況更加,兩組腸鳴音、肛門排氣、住院時間對比。
2.1腸鳴音 實驗組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為(3.12±0.42)h,短于對照組的(8.62±1.40)h,經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t=2.685)。
2.2肛門排氣 實驗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為(16.12±3.55)h,短于對照組的(42.62±5.56)h,經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差異顯著(P<0.05,t=2.596)。
2.3住院時間 實驗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8.14±1.43)d,短于對照組的(13.66±2.65)h,經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組間差異顯著,認為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t=4.652)。
3 討論
胃穿孔為外科急腹癥,常發(fā)于胃竇前壁小彎側,病情嚴重時可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有研究人員[4]總結了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與開腹修補術治療后患者胃腸動力恢復的情況,結果顯示,腹腔鏡組患者術后腸鳴音的恢復時間、肛門的排氣時間均短于開腹修補組(P<0.05),提示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術創(chuàng)傷輕,患者術后胃腸動力恢復較快,腹腔鏡術式值得在臨床上借鑒應用。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3.12±0.42)h、(16.12±3.55)h、(8.14±1.43)d,以上指標均短于均短于對照組,經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差異均存在顯著性(P<0.05),近似于相關文獻[5],進一步表明在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上,腹腔鏡手術時間短,患者恢復快。
開腹修補術是治療胃穿孔的傳統(tǒng)方法,人體腸道本身具有較高的敏感性,開腹修補術激惹程度大,患者易出現胃腸功能紊亂,延長患者術后康復時間,隨著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應運而生,腹腔鏡手術視野范圍更廣,探查部位更多,臨床確診率較高,腹腔鏡手術對機體胃腸道的激惹程度較小,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短,肛門排氣快,患者進食時間也較早。
腹腔鏡手術切口小,術后恢復快,切口感染率較低,防止發(fā)生粘連性感染、腹腔膿腫,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應排除胃部癌變的可能性,規(guī)范進行各項手術操作,鏡下應盡量吸盡積液。
綜述,腹腔鏡修補術在胃穿孔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各級醫(yī)院進一步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任駿,吳彪,龔昭. 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與開腹修補術術后胃腸動力恢復的對比研究[J]. 腹腔鏡外科雜志,2009,01(01):38-40.
[2]車建輝,錢陽. 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與開腹修補術術后胃腸動力恢復的對比研究[J]. 中國醫(yī)療前沿,2013,04(09):49-49
[3]付承華. 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與開腹修補術術后胃腸動力恢復的對比研究[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06(30):22-24
[4]王岐朋,南云廣,趙金良. 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與開腹修補術術后胃腸動力恢復的對比研究[J]. 吉林醫(yī)學,2013,12(33):6915-6915
[5]梁鵬,劉俊林. 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與開腹修補術術后胃腸動力恢復的對比研究[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3,02(01):19-20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