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IgM抗體檢測情況及陽性患兒情況進行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接診的363例呼吸道感染患兒,采集靜脈血,經(jīng)分離處理后,對其血清進行測定,了解其IgM陽性率以及陽性患兒的C反應蛋白(CRP)與降鈣素原(PCT)情況;結果 106例表現(xiàn)為IgM陽性,占29.20%;其中52例為女孩,占49.06%,另54例為男孩,占50.94%;嬰兒組與幼兒組男孩患兒人數(shù)明顯高于女孩;學齡前組與學齡組女孩患兒人數(shù)明顯高于男孩;四組患兒之間存在明顯差異;不同季節(jié)患兒發(fā)病情況存在明顯差異;對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的血清PCT與CRP異常率進行對比,存在明顯差異;結論 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多為學齡期,且四季度是高發(fā)季節(jié),為此,應當加強這個時期和階段的診斷。
關鍵詞: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IgM;檢測
肺炎支原體是一種較為多見的兒童肺炎病原體,現(xiàn)目前關于這方面的文獻報道非常多,但在關于肺炎支原體感染發(fā)病率上,卻有著非常大的差異,9.6%~66.7%均有可能。肺炎支原體全年均可發(fā)病,但主要集中在秋冬季,極易導致集體單位和學校出現(xiàn)小流行。支原體肺炎患者與攜帶者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且主要通過飛沫進行傳播[1]。小兒支原體肺炎通常每3~4年就會流行一次,但近2年的相關報道顯示,該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為上升趨勢,給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2]?,F(xiàn)結合我院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IgM抗體檢測情況進行分析,旨在為肺炎支原體的臨床診斷提供充分的理論依據(j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接診的呼吸道感染患兒363例,患兒年齡分別為0~14歲,平均年齡為(5.4±1.2)歲,其中男孩185例,女孩178例,所有患兒均應在其入院當日或第2d日采集其血清,并對其IgM特異性進行檢測。
1.2診斷標準 ①對患者體溫進行檢測,其結果為體溫在38℃~39℃;②患兒常年有胸痛、口腔潰瘍、頭痛、呼吸困難、咽喉痛以及頭痛等癥狀;③患兒表現(xiàn)出非常嚴重的咳嗽,同時伴隨有膿性粘稠痰,偶帶有血絲;④肺炎支原體特異性檢測,其結果中最少有一項表現(xiàn)為陽性;⑤白細胞數(shù)量出現(xiàn)非常明顯的下降或表現(xiàn)為正常,且分類正常;⑥肺部啰音無典型性,但對其進行胸片X線檢測,表現(xiàn)非常明顯;⑦采用B-內酰胺類藥物對患兒進行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而運用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進行治療,效果顯著。
1.3方法
1.3.1血清采集 在患兒入院當日或者第2d采集血清,采集前,叮囑患兒家長患兒必須為空腹狀態(tài),采血時,取仰臥位肘部靜脈血5mL,并在2h內將其送至實驗室;將采集到的樣本靜置30min后進行離心處理,速度為4000r/min,時間為8min,在完成離心處理后則運用移液器從樣本中取出1mL上清液將其注入到試管內保存,并放置到20℃的冰箱內進行保存,便于下一步灰區(qū)復查。
1.3.2觀察指標的檢測 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患兒血清中的肺炎支原體IgM進行檢測,檢測試劑盒為德國維潤生物試劑公司進口原裝。在操作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試劑盒的相關指導進行執(zhí)行,并經(jīng)由專門人員對檢測結果進行核對[3]。通過被動凝聚法對患兒血清肺炎支原體混合抗體滴度進行檢測,檢測試劑盒為日本富士瑞必歐豬式會社所生產。采用透射比濁法對血清C反應蛋白(CRP)進行檢測,運用日本日立公司所生產的7060儀器,試劑則采用德國羅斯診斷有限公司生產,當CRP超過8mg/L則表現(xiàn)為異常。另運用德國BRAHMS公司所生產的半定量試劑盒對降鈣素原(PCT)進行測定,當PCT檢測結果超過0.5μg/L,即判斷為異常。
2結果
2.1 IgM檢測結果分析 本次研究收集的363例患兒中,對其進行IgM檢測,其中106例表現(xiàn)為IgM陽性,占29.20%;其中52例為女孩,占49.06%,另54例為男孩,占50.94%。
2.2 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性別及年齡分布情況 嬰兒組與幼兒組男孩患兒人數(shù)明顯高于女孩,P<0.05;學齡前組與學齡組女孩患兒人數(shù)明顯高于男孩,P<0.05;四組患兒之間存在明顯差異,χ2=116.89,P<0.01,見表1。
2.3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季節(jié)分布情況 根據(jù)表2統(tǒng)計結果來看,不同季節(jié)患兒發(fā)病情況存在明顯差異,χ2=75.69,P<0.01。
2.4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臨床診斷情況 106例患兒中,15例為上呼吸道疾病,占14.15%;79例為肺炎,占74.53%;2例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占1.89%;2例為心血管疾病,占1.89%;1例為泌尿系統(tǒng)疾病,占0.94%;2例為免疫系統(tǒng)疾病,占1.89%;5例為其他疾病,占4.72%。
2.5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CRP與PCT檢測結果 106例患兒中51例表現(xiàn)為CRP異常,異常率為48.11%;隨機對60例患兒進行PCT檢測,其中11例表現(xiàn)為PCT異常,占18.33%;見表3;對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的血清PCT與CRP異常率進行對比,χ2=140.69,P<0.01,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見表3。
3討論
肺炎支原體感染是一種嚴重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的疾病,其極易導致患兒的多臟器同時受到損傷,該病在全球范圍內均有出現(xiàn)。血清特異性IgM可在肺炎支原體感染的5~7d出現(xiàn),一般患兒感染了肺炎支原體經(jīng)潛伏期到有癥狀出現(xiàn)需要1w左右[4]。故采用檢測患兒血清中特異性抗肺炎支原體IgM,對早期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有很重要的臨床意義。本調查結果顯示血清肺炎支原體IgM陽性與肺炎支原體混合抗體滴度升高有較高的符合性。肺炎支原體感染與許多因素有關,有報道認為男性患兒要明顯多于女性患兒。對106例患者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從結果上來看,男孩與女孩發(fā)患者數(shù)并不存在即為顯著的差異,但嬰兒組與幼兒組男孩人數(shù)更多,學齡前組與學齡組女孩人數(shù)更多。但有報道認為肺炎支原體感染年齡有前移的趨勢,因而不能忽視嬰幼兒甚至新生兒期引起的肺炎支原體感染。從時間看,四季度接診患兒居首位。肺炎支原體感染可引起多系統(tǒng)疾病,但以呼吸道系統(tǒng)疾病為主,本調查結果顯示:肺炎是肺炎支原體感染所致最主要疾病,占74.53%,其次為呼吸道疾病,占14.15%。同時也顯示,機體各個系統(tǒng)均可受累于肺炎支原體感染,提示在診治,,應注意呼吸系統(tǒng)以外其他系統(tǒng)肺炎支原體的感染。CRP和PCT目前為臨床鑒別細菌感染的重要指標,本調查結果顯示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血清CRP異常率為48.11%,高于患兒PCT的異常率18.33%。提示在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時,PCT的臨床意義優(yōu)于CRP。
參考文獻:
[1]唐素金.小兒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分析[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0,5(4):64,92.
[2]劉波.72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后血常規(guī)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0(23):184,185.
[3]張世勤.ELISA法檢測IgM抗體診斷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價值[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半月刊),2009,11(10):128-129.
[4]李偉.肺炎支原體培養(yǎng)與肺炎支原體IgM抗體檢測方法的比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15(6):254.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