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證是公證機構根據(j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本文闡述了公證活動的性質具有特殊性;公證活動有嚴密的程序規(guī)則,經(jīng)公證書確認的法律事實或文書在一定程度上個有無可爭辯的證據(jù)效力;公證活動嚴格把握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特殊性;相應職責的行為;證據(jù)效力
一、公證活動的性質具有特殊性
在我國,公證被定義為是公證機構根據(j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即公證機構享有被法律所授予的具有準司法性質和證明權,可代表國家對外出具公證文件,對某類文書、某個法律行為、某項法律事實是否具備真實性和合法性給出恰當?shù)姆山Y論,并使之產(chǎn)生不同于任何私證或其他非專業(yè)性證據(jù)的法律效力。從公證的定義不難看出,公證活動的事前監(jiān)督及非訴性的特質。所謂事前監(jiān)督,是指公證作為一種法律監(jiān)督手段,很多情況下都是在法律行為成立之初開始介入,又貫穿于行為發(fā)展的整個過程。司法救濟的手段是一種滯后的解決方式,而公證的事前介入就像一個屏障,在最初階段將錯誤、違法、不符合國家和社會利益的行為有效阻擋在外,從而起到防微杜漸、保障交易中各方合法利益、維護經(jīng)濟安全與秩序的作用。所謂非訴性,是指公證活動開展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當事人的自愿申請,并且彼此之間對所申請的公證事項無任何爭議,這一點不同于訴訟活動,加之公證員對于當事人之間的承諾進行客觀的見證,對于當事人的履約也產(chǎn)生很大程序的約束性,所以公證活動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在公證文書的效力框定下,當事人對彼此的行為結果大都無可爭辯,而且當事人大都是自愿接受的,日后不易產(chǎn)生糾紛。這也是在所有的拉丁法國家里公證員都是作為法律安全的擔保人而積極發(fā)揮作用的根本原因。
二、公證活動有嚴密的程序規(guī)則,經(jīng)公證書確認的法律事實或文書在一定程度上個有無可爭辯的證據(jù)效力
公證活動的程序規(guī)則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在任何公證行為中,公證員都必須保持消極性和被動性,這與法官的“不告不理”有些相似,即公證活動的開始必須源于當事人的申請。二是公證機構審查證據(jù)的方式主要是公證員親自接待當事人、對其提供的證明材料進行相應的審查,這也是公證工作展開的基本工作方式。三是如果公證事項涉及幾方當事人,公證員必須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和說明,不能偏聽偏信、斷章取義。四是公證活動的核心就是透過證據(jù)發(fā)現(xiàn)事實,并基于發(fā)現(xiàn)的事實,遵照法律法規(guī)進行以法律審為主、事實審為輔的周密審查,從而得出恰當、合法的公證結論,并以書面形式提供給當事人使用。
三、公證活動嚴格把握的基本原則
公證活動的基本原則是指公證機構辦理公證時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暫行條例》和《公證程序規(guī)則(試行)》等公證法規(guī)的規(guī)定,公證機構辦理公證事務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包括:真實合法原則、必須公證與自愿公證相結合的原則、回避原則、保密原則、直接原則、便民原則、使用中文和民族語言文字原則。
真實、合法原則是指公證機構要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辦理公證事務的準則?!耙允聦崬楦鶕?jù),以法律為準繩,”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原則,也是公證活動中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公證暫行條例》規(guī)定:“公證是國家公證機關……依法證明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文書和事實的真實性,合法性?!蓖瑫r規(guī)定:“公證處對不真實、不合法的事實與文書應拒絕公證。”
必須公證與自愿公證相結合的原則是指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采用公證形式設立、變更的法律行為或需經(jīng)公證證明的事實、文書,公民、法人必須申請辦理公證,公證機構應當依法給予公證;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未規(guī)定應當采用公證形式的情況下,由公民、法人自行決定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文書和事實是否申請辦理公證。我國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和地方法規(guī)、規(guī)章中,有關應當公證的規(guī)定主要涉及以下內(nèi)容:①抵押、擔保、借款合同。②土地使用權的出讓、轉讓、贈與、抵押、交換、繼承。③房產(chǎn)、股權、產(chǎn)權和票據(jù)的轉讓。④招標,拍賣、提存。⑤收養(yǎng)、繼承、遺囑、贈與、委托、房屋拆遷、出國留學協(xié)議等重要民事行為。⑥重要經(jīng)濟合同、技術合同和勞動合同。⑦重要的涉外、涉港澳臺事務。
回避原則是指公證人員不能辦理與本人、配偶和他們的近親屬有利害關系的公證事項?!豆C暫行條例》規(guī)定:“公證員不許辦理本人、配偶或本人、配偶的近親屬申請辦理的公證事務,也不許辦理與本人或配偶有利害關系的公證事務?!薄豆C程序規(guī)則(試行)》第10條規(guī)定:回避“適用于接觸該公證事項的翻譯、鑒定人等有關人員”?;乇苁潜WC公證機構正確行使國家公證職權,公正、客觀、無私地辦理公證事務,防止公證人員殉私舞弊、貪贓枉法而設立的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
保密原則是指公證處的全體工作人員以及其他受公證處委托、邀請或因職務需要而接觸公證事務的人,對其在公證活動中所接觸到的國家秘密或當事人的秘密,負有保守秘密的義務?!豆C暫行條例》第23條規(guī)定:“公證人員對本公證處所辦理的公證事務,應當保守秘密?!?/p>
便民原則是指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公證人員要從方便群眾出發(f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及時準確、認真負責地辦好公證事務。
《公證程序規(guī)則(試行)》第39條規(guī)定:“制作公證書應使用中文。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qū),除涉外公證事項外,可使用當?shù)孛褡逋ㄓ玫奈淖??!惫C書是國家的司法文書,司法文書使用什么文字,涉及到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因此,公證書必須使用中文作成。除涉外公證外,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qū),制作公正書也應盡可能地使用當?shù)孛褡逋ㄓ玫奈淖帧?/p>
參考文獻:
[1] 劉守忠.正確認識公證活動的本質特征.《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刊)》,2013年6期.
[2] 陳占飛,公證活動中的事實問題研究.《法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