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高校法制教育應當著手培育青年大學生們的法律素養(yǎng)。因為法律素養(yǎng)的構建是一個不斷延續(xù)的實踐過程,不僅需要有潛移性熏陶的優(yōu)良法治環(huán)境,還需要有制度化的法律知識積累和法律意識生成途徑,更需要有科學、有效的法制教育實現(xiàn)機制等等。筆者認為應恢復高校法治教育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加大投入,并組建專業(yè)的高校法治教師隊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關鍵詞:法治教育;反思;建議
一、我國高校進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1.法制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目前大學生就業(yè)形勢日漸嚴峻,各高等院校都努力將學生培育成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迎接社會的選擇。法律素養(yǎng)是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法治社會環(huán)境下,法律素養(yǎng)的短缺會嚴重限制大學生日后的發(fā)展。無疑,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是切實提高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必備要求。“只有學法、懂法、掌握法律知識,用法律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才能在國內外的經濟活動中成就事業(yè)。如今,思想道德與法律素質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時刻約束著公民的行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要求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大學生思想道德與法律素質培養(yǎng)理念?!迸ε囵B(yǎng)學生的法制意識、有效增強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將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在未來人才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2.法制教育有助于大學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目前《勞動合同法》課程考高分但不知如何與用工單位簽勞動合同的大學應屆畢業(yè)生、熟知《物權法》卻無法解答小區(qū)業(yè)主之間糾紛的大學生普遍存在,如何讓法律知識不僅僅是大學生們應試時背誦的考點,如何實現(xiàn)大學生法律知識到自身能力的真正轉化是關系到大學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問題。加強法制教育,不是各高校是否開設法律課程的問題,它關系到通過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使他們了解并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使他們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能夠通過正當?shù)姆赏緩骄S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不是用非法手段解決問題。只有具備良好法律素養(yǎng)的大學生才懂得嚴格依照法律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充分尊重他人合法的權利和自由,積極尋求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和爭議,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二、當前高校法制教育現(xiàn)狀
1.高校法治教育教材內容編排不太合理
從20世紀80年代中開始,法律教育走進高校教育體系,由最初追求簡單的法律常識普及轉變?yōu)閺娬{法治理念的養(yǎng)成,由獨立、專門的《法律基礎》課程轉變?yōu)椤端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一部分,教學內容突顯法治理念、法治意識方面的加強,法律制度的內容大幅減少,課時也大幅減少。筆者認為這樣的轉變中關于法律課程與其他課程合并且將法律制度內容大幅減少是不太合理的:首先,從法律意識、法律知識及法律能力三個方面的相互關系看,其中,法律知識是前提,沒有法律知識,不可能形成法律意識及具備法律能力;法律意識是關鍵,沒有法律意識,習得法律知識而不信仰,沒有用法、護法的內在意識,法律知識只是空文;法律能力是法律知識掌握與否、法律意識具備與否的最終體現(xiàn),也是法律素養(yǎng)具體的外在體現(xiàn)。大學生需要在掌握一定法律知識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并將之指導法律實踐,將知識有效地轉化為能力,從而切實維護自身及他人的合法權利。顯然,側重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但卻大幅削減法律知識的內容,相當于讓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缺乏應有的載體,缺乏法律知識,從何談起法律意識,更別說所謂的法律能力。
2.高校法治教育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現(xiàn)象
首先,高校對法治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對法治教育的實際效果甚少關注,師生關于法治教育校外實踐場所缺乏聯(lián)系與安排,法治教育的活動項目的經費投放較少。
其次,高校教師關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中法律部分的傳授,主要是課堂上純粹的理論講授,走形式,極少開展實踐活動,實效性差。學生們對該課程的興趣比較低,將本課程作為積累學分的需要,嚴重不符我們開設法治教育課程的初衷。然而,法律是門實踐性、操作性都很強的課程,法律知識源于客觀實際,用于客觀實踐,我們開設法治教育課程,目標也在于希望大學生能夠敬法、守法、用法。如果高校將大學生法治教育的開展總是寄托在課堂上是非常不現(xiàn)實的,而且這也很難取得實際的成效。
三、改進高校法治教育的幾點建議
針對以上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高校法治教育應恢復為一個獨立的課程
高校法治教育應恢復為一個獨立的課程,這是專注做好高校法治教育的需要。作為一個獨立的課程,可以滿足法治教育知識體系龐雜的需要,使法治理念、法律知識及課外實踐等相關法治教育的內容可以在本課程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作為一個獨立的課程,課時量也該相應增加,可以使教師具有充分的時間傳授知識、組織活動。大學生可以學習更多的法律知識,進而更好的培養(yǎng)法律意識及運用法律的能力。
2.高校應增加經費預算
高校應增加經費預算,建設更多有利于法治教育的場所或其他活動項目,例如在校設模擬法庭,以便學生舉行相關法治教育活動;與校外司法部門、法學專業(yè)學生相結合,構建普法活動志愿者隊伍等等。多聯(lián)系校外實踐基地,高校應與公、檢、法機關加強聯(lián)系,為教師的實踐及學生的課外活動爭取更多拓寬視野、增強知識的環(huán)境。加強法治教育效果的監(jiān)督,除法治教育課堂質量外,應從法治教育課堂以外的各項標準去考量法治教育實效性??傊?,高校應對法治教育給予充分的重視,從不同方面為高校法治教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3.高校法治教育教師隊伍素質的構建與提升
高校應成立專門從事高校法治教育且具備專業(yè)法學知識的教師隊伍,不能簡單的讓思政教師兼任法治教育工作,應明確高校法治教育的目標,成立有針對性高質素的高校法治教育教師隊伍。高校教師應端正態(tài)度,科研與教學兩不誤,定期參與實踐,增加實踐經驗,提升綜合教學能力。例如帶領學生進行法庭審判的旁聽、舉辦法律知識競賽、舉辦模擬法庭、組織法律互助或者法律咨詢平臺等等。與時俱進,配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及學生的需要,調整法治教育內容。
四、結語
大學生群體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其終將在社會上擔當重要的角色,故大學生法律素養(yǎng)的高低將影響整個社會的法治建設進度,高校法治教育任重而道遠。
作者簡介:
葉莉嬋(1986.10~),女,民族:漢,法學學士,畢業(yè)院校:惠州學院;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