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學方法有很多種,根據不同情況,不同的內容,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發(fā)揮他們最大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方法如何靈活使用,這些都需要我們每位授課教師認真研究,仔細推敲。
關鍵詞: 組織學;胚胎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R32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7-0299-01
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包括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幫助和引導學生注重方法學的學習,找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性思維。在新形勢下改革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無疑是我們每位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1.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要我學\"變?yōu)閈"我要學\"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鼓勵,這涉及教師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動機,尊重學生,時時處處重視學生積極性的調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愿望,教師應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基于問題的學習或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該教學模式的特點就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使其創(chuàng)新性思維得以提高,使素質教育在課程教學中得以實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主體,而是一個引導者,通過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的提問,引導學生自發(fā)地展開討論,通過回顧以往學過的知識并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出問題,分析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等,通過教師的層層引導,學生的好奇心和懷疑心得到觸發(fā),思維處于跳躍式興奮狀態(tài),其教學過程既活躍又開拓。教師的這種教學模式的轉變,對教師本人也提出了挑戰(zhàn),教師備課時問題的設計尤為重要。要把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分解為若干問題,為此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通過課堂上對問題的提問和學生的討論分析,引導學生思維層層推進去感受、體驗問題的解決,形成觀察、分析和思考問題的習慣。教師還應該盡量創(chuàng)造和諧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活躍課堂氣氛,構建一種能充分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和自由思維的氛圍,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課堂環(huán)境中勃發(fā)創(chuàng)造力。而這種教學模式的轉變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面,除對本專業(yè)知識熟悉掌握外,還應對相關學科的知識,如細胞生物學、解剖學、病理學等基礎學科以及臨床相關內容都要熟悉。通過對典型病例的探討,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并建立\"基礎與臨床相聯(lián)系\"的理念,在基礎教學的同時還應與臨床和科學研究相結合,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2.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發(fā)展,組織學與胚胎學學科出現(xiàn)了很多新理論和新方法,需要在教學中加以及時補充和更新。傳統(tǒng)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往往采用理論課和實驗課分別授課的教學方法,教師通常只是注重專業(yè)知識的傳授,而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學生學習方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缺乏主觀能動性,無法對學習內容展開聯(lián)想,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性思維,故使整個教學活動缺乏生氣。因此,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模式,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從\"要我學\"變?yōu)閈"我要學\"的狀態(tài)或模式,培養(yǎng)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是我們教改的最終目的。
3.深化教學評價體系 中往往著眼于學生是否掌握相關專業(yè)知識,這種評價尚不能關注到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因此是片面的。教學評價體系中應該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動態(tài)表現(xiàn)作為評價教學課堂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理想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應包括能體現(xiàn)教師圍繞學生的需要設計教學。教師應該圍繞所講述的內容、目前研究熱點等拓展教學內容,師生之間互動,方法上靈活多變,手段上要集中體現(xiàn)現(xiàn)代化教學新技術的優(yōu)勢,其目的是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開拓思路,觸類旁通,獲得收益。這樣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不但反映出教師的專業(yè)水平,而且也折射出教師在教改中的一份責任,同時也能真實反映學生的收獲及教學效果。
4.換位教學法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歸納總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使用1-2次換位教學法。使用換位教學法的教學內容要稍微簡單些,教學時間要規(guī)定好,如一個學時。要每個學生事先做好準備,寫好講稿,課堂上隨機抽取1-2名學生上臺講課。最后由教師進行補充和總結,并給予恰當的點評。其余的同學把講稿交回,教師批閱后返還學生。此次活動還可以算是一次平時成績。
5.增加創(chuàng)新實踐
5.1形象比喻法: 組織學與胚胎學中有許多概念性的內容如果僅從字面上解釋,學生很難正確理解和透徹掌握,如果運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或借助一些實物、圖形等,讓抽象的概念變成一個個鮮活的具體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學生的記憶就會很深刻。如講到腎小囊臟層足細胞的超微結構及濾過屏障時,把足細胞比喻為我們的身體,足細胞的初級突起可想象成我們的四肢,次級突起想象成十指(趾),次級突起相互交叉緊包在毛細血管內皮基膜的外周,交叉十指兩掌心包著一個杯子等。這樣的形象比喻讓學生也跟著做,一邊體會,一邊理解和記憶,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更好更快地掌握該知識點。
5.2圖文并茂法: 組織學與胚胎學屬于形態(tài)學科,尤其是組織學部分,重點是研究顯微鏡下結構,肉眼看不見,摸不著,如果只是介紹各器官組織的結構,學生會感到非??菰铩H绻迅髌鞴俳M織的結構圖像和理論內容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邊看圖,邊講解,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便于理解,通過刺激視覺和聽覺等,更有助于記憶。所以圖文并茂法的使用在本學科的教學中非常普遍和重要。
5.3理論和實驗課相結合: 為加強師生教學互動,開展課堂討論,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和主動學習的能力,應改大班上課為小班上課,理論和實驗同時講授,這樣可使抽象繁雜的微觀知識在實驗印證下得到進一步理解和記憶,避免因教學管理環(huán)節(jié)不科學而出現(xiàn)學到后面內容時,學生忘了前面所學內容的現(xiàn)象,使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在教學管理層面得到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