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肝水解肽;變態(tài)反應
【中圖分類號】R39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7-0182-01
1、臨床資料:
患者男性,63歲,已婚,因\"腹脹,下肢水腫2月,發(fā)現肝內占位2天\"入院。入院查:甲胎蛋白大于3000ng/ml;癌胚抗原5.71ng/ml;CA125 694.2U/l;ca199 317.4/ml;乙肝兩對伴示:表面抗原陽性、乙肝E抗體陽性、乙肝核心抗體陽性。肝臟CT示:右側膈肌稍上抬,符合肝硬化,脾腫大、門脈高壓,腹盆腔及陰囊內大量積液肝臟右葉VIII段內占位,首先考慮肝Ca,不排除部分小結節(jié)惡變。查生化示:白蛋白301g/l;谷丙轉氨酶367.0u/l;谷草轉氨酶484.4u/l;總膽紅素57.3umol/l;入院查體:神志清楚,鞏膜輕度黃染,全身皮膚未見黃染,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前胸可見2枚蜘蛛痣,未見肝掌,心肺未見異常,腹平,腹肌軟,全腹無壓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肝腎區(qū)無叩擊痛,移動性濁音陽性,雙下肢高度浮腫。初步診斷: 1、肝癌(T2M1;IV期)肝內轉移2、肝硬化失代償期(Child分期C期)3、低蛋白血癥4、2型糖尿病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給以肝水解肽保肝治療。(5 %葡萄糖250+ 肝水解肽100 mg) ,用藥約10分鐘時出現顏面及前胸紅色丘疹伴有瘙癢。意識清楚,脈搏98/ min ,呼吸25/ min ,血壓90/ 60 mmHg。考慮為肝水解肽變態(tài)反應,予暫停肝水解肽輸液地塞米松5mg 靜脈注射。立即停止輸入該組液體,給予更換生理鹽水、輸液器,并給予低流量氧氣吸入(2L/ min) ,氯丙嗪25mg肌注。半小時后癥狀改善,脈搏78/ min ,呼吸18/ min ,血壓110/ 70 mmHg。輸液前先詢問過敏史無特殊?;颊哂酶嗡怆那拔从闷渌幬?,給以抗過敏治療,患者病情恢復。排除其他藥物過敏,確定為尿激酶過敏反應。
2、討論:
藥物過敏反應是指機體受藥物刺激所發(fā)生的異常免疫反應,引起機體生理功能障礙或組織損傷。在治療量或極小量時即可發(fā)生,它與藥物劑量無關,變態(tài)反應常見于過敏體質患者,致敏物質可能是藥物本身,也可能是其代謝物,亦可能是藥物中的雜質。對于易過敏的藥物或過敏體質者,用藥前應進行過敏試驗,陽性反應者禁用或脫敏后使用。肝水解肽為健康牛、豬的肝臟經酶水解提取制得的含有多肽類、核酸類、氨基酸類物質的無菌水溶液。適應癥: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輔助治療。本品能促進蛋白質合成、減少蛋白質分解,促進正常肝細胞的增殖和再生。對四氯化碳誘導的肝細胞損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降低谷丙轉氨酶,促進病變組織恢復。一般服用此藥發(fā)生過敏反應較少見,該患者在首次使用此藥時即發(fā)生了過敏反應,故提醒臨床用藥應謹慎,用藥前應詳細掌握藥品的適應證和不良反應,合理用藥。其次要加強用藥監(jiān)護,建議首次用藥時開始的輸液速度要放慢,15min 后患者無不適再按常規(guī)速度輸液,更應嚴密觀察用藥后患者的反應,出現癥狀及時處理。
(上接第 181 頁)
由于腸梗阻后,腸壁血液循環(huán)障礙,腸粘膜屏障功能受損而致腸道細菌移位,或腸道內細菌直接穿透腸壁至腹腔內產生感染,腸腔內細菌也可迅速繁殖。另外由于腹脹導致膈肌升高,影響肺部氣體交換與分泌物排出,易發(fā)生肺部感染。故腸梗阻時應給予廣普抗生素,以預防和治療腹部或肺部感染。
4.4.3應用促進腸蠕動恢復藥物
經胃管注入復方大承氣湯150ml后,夾管30min、2次/d,小兒經胃管注入四磨湯lOml,2次/d,同時經肛門給予高滲溫鹽水100ml(10~20m1)灌腸,促進胃腸功能恢復。魯才章用生大黃15g加溫鹽水2次/d灌腸,同時用四磨湯口服液20ml,加谷生腸胺自胃管注入后閉管2h,本法除可促進腸蠕動外,還有保護腸粘膜的屏障功能,預防腸細菌移位的發(fā)生。江華山等報道經胃管注入泛影葡胺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23例,效果滿意。對于腸鳴音極弱者也可行小劑量的新斯的明注射,也可靜滴普魯卡因。
5、 結果
本組11例經過非手術治療治愈。其中2例因保守治療效果不佳中轉手術治療。未出現腸壞死及死亡病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病程較長,國外統(tǒng)計為17天,本研究組為20.4±12.6天。
6、討論
術后早期炎癥性腸梗阻系由于腹部手術長時間的腸管暴露、廣泛的粘連分離或腸排列等手術操作、腹膜炎、腹腔積血、積液或壞死組織和異物的刺激引起腸壁炎癥反應(包括充血、水腫、纖維蛋白滲出和腸管粘連,導致腸麻痹、粘連和不通暢)而造成的梗阻。我們對11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病例資料進行分析發(fā)現這類疾病有以下特點:多出現在手術范圍廣泛,手術創(chuàng)傷大,手術中出血多,手術持續(xù)時間較長的病例。這些原因都可以造成腸壁水腫和滲出增加。術后1~2周內多發(fā),在手術后往往有少量的肛門排氣甚至排便,一旦進食后才出現腸梗阻的癥狀。癥狀的出現以腹脹為主,腹痛往往較輕。一般沒有高熱出現。較少出現腸絞窄和腸壞死等。
依據引起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諸多因素與機制,在預防上應做到以下幾點:術者進入腹腔操作的必須徹底洗手,避免?切異物帶人腹腔;操作要輕、快、柔和、盡量減少損傷,避免腸管過長時間暴露于腹腔外;術中應用大量無菌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腹腔,減少異物、細胞因了、炎性介質等殘留腹腔;對腹腔炎癥較嚴重者,廊適當延長術后禁食時間,并囑早期下床恬動;透明質酸鈉、幾丁糖等高分子多糖類生物復合物可預防腸粘連,可酌情選用。手術中操作精細,動作輕柔,是預防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重要措施。綜上所述,正確認識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是治療的關鍵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一般診斷不難,只要妥善處理,預后良好。如能重視預防措施,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是可以避免的。
參考文獻:
[1] 黎介壽.認識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特性[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8,18(7):387-388
[2] 朱維銘,李寧,黎介壽. 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治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2,22(4):219-220。
[3]魯才章,翟新法,王奇,等.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診治體會[J].腹部外科,2002,15(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