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肺血栓栓塞癥(PTE)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方法:回顧性分析27例肺血栓栓塞癥的臨床資料。結(jié)果:經(jīng)治療癥狀明顯改善,各項實驗室檢查基本恢復正常12例,明顯好轉(zhuǎn)13例,死亡1例。結(jié)論:對無抗凝的禁忌證應(yīng)有效的抗凝治療。肝素適用于深靜脈栓塞或肺栓塞急性階段,可避免血栓進一步形成,提高PTE患者的生存率并減少復發(fā)。
關(guān)鍵詞: 肺血栓栓塞癥;診斷;治療;抗凝;臨床誤診
【中圖分類號】R5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7-0080-01
肺血栓栓塞(PTE)是不同的栓子阻塞肺動脈系統(tǒng),引起的一系列改變。本病起病急,需做急救處理,抗凝治療能有效地抑制血栓形成,使栓子部分或全部溶解。如果沒有充分的抗凝治療可能會導致復發(fā)血栓,抗凝過量會增加出血的風險。選取臨床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肺血栓栓塞患者27例抗凝治療方法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收治的肺血栓栓塞(PTE)患者27例,其中男13例,女14例;年齡24~85歲,平均45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肺CT血管造影、肺通氣/灌注掃描、肺動脈造影三項檢查之一確診。呼吸困難22例,胸痛16例,咯血12例,咳嗽10例,煩燥不安8例,出汗3例,昏厥2例,多為低熱;肺部啰音8例。
1.2 方法: 本病起病急,需做急救處理,保持病人休息、吸氧。嚴重胸痛可用嗎啡5~10mg皮下注射或罌粟堿30~60mg肌注。休克者抗休克處理,常用多巴胺5~10μg/(kg·min)靜滴,使收縮壓維持在90mmHg(12.0kPa)以上。肝素適用于深靜脈栓塞或肺栓塞急性階段,可避免血栓進一步形成,提高PTE患者的生存率并減少復發(fā)。肝素鈉首次劑量為5000~10000U靜滴,然后靜脈維持800~1200U/h,每日總量為25000U。使用肝素鈉需監(jiān)測PT(凝血酶原時間)、KPT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血小板,維持KPTT在對照的1.5~2.0倍。對顱內(nèi)出血、胃腸道出血病人禁用。
2 結(jié)果
經(jīng)治療癥狀明顯改善,各項實驗室檢查基本恢復正常12例,明顯好轉(zhuǎn)13例,死亡1例
3 討論
抗凝治療為肺血栓栓塞(PTE)的基本治療方法。一旦臨床疑診PTE,只要無抗凝的禁忌證,即應(yīng)開始有效的抗凝治療。抗凝藥物主要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和華法林??寡“逅幬锏目鼓饔蒙胁荒軡M足PTE或DVT的抗凝要求。臨床常用的抗凝藥物主要為普通肝素(下稱肝素)和華法林。應(yīng)用肝素前應(yīng)檢查有無抗凝的禁忌證,如活動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礙、血小板減少、未予控制的嚴重高血壓等[1]。但對于PE已確診者,大多屬相對禁忌證。
肝素可抑制凝血酶原激酶的形成,具有廣泛的抗凝活性。標準的普通肝素(SH)是高硫酸酯黏多糖,低分子量肝素(L.MWH)是SH的碎片,比SH有較大的生物利用度,較好的可預測劑量反應(yīng)和較長的半衰期,出血傾向較小,因此,目前都傾向于用低分子量肝素。
肝素類制劑抗凝作用主要通過與抗凝血酶Ⅲ結(jié)合產(chǎn)生抗凝活性,還可抑制其他凝血因子和緩肽釋放酶等,并經(jīng)肝素輔助因子Ⅱ直接抑制凝血酶。肝素在肺栓塞的治療中有重要作用。有研究顯示肝素組的生存率為92%,顯著高于非肝素組的42%。肝素組肺動脈再栓塞率為16%,顯著低于非肝素組的55%。
臨床疑診PTE時,即可開始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進行有效的抗凝治療。應(yīng)注意是否存在抗凝的禁忌證,如活動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礙、未予控制的嚴重高血壓等[2]。對于確診的PTE病例,大部分禁忌證屬相對禁忌證。應(yīng)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前應(yīng)測定基礎(chǔ)APTT、PT及血常規(guī)。肝素可能會引起血小板減少,在使用UFH時,第1周每1~2日、第2周起每3~4日必須復查血小板計數(shù)一次。若出現(xiàn)血小板迅速或持續(xù)降低達30%以上,或血小板計數(shù)<100×109/L,應(yīng)停用肝素,一般停用10日內(nèi)血小板數(shù)量開始逐漸恢復。低分子肝素的用法根據(jù)體重給藥,不需監(jiān)測APTT和調(diào)整劑量。不同低分子肝素的劑量不同,需參照其產(chǎn)品使用說明。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須至少應(yīng)用4~5日,直到臨床情況平穩(wěn)。對大面積PTE或髂股靜脈血栓,須用至10日或更長。
在肝素開始應(yīng)用后的24小時內(nèi)達到治療性APTT水平后,加用口服抗凝劑華法林,與肝素需至少重疊應(yīng)用4~5日。應(yīng)根據(jù)INR或PT調(diào)節(jié)華法林的劑量。一般口服華法林的療程至少為3~6個月??鼓委煹某掷m(xù)時間因人而異。部分病例的危險因素短期可以消除,例如服雌激素或臨時制動,療程可能為3個月即可;對于栓子來源不明的首發(fā)病例,需至少給予6個月的抗凝;對復發(fā)性VTE、并發(fā)肺心病或危險因素長期存在者,抗凝治療的時間應(yīng)更為延長,達12個月或以上,甚至終生抗凝。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后,可給予口服抗凝藥,最常用的是華法林。華法林與肝素并用通常在3~5日以上,直到國際標準化比值(INR)達2.0~3.0,2日以上即可停用肝素。妊娠的前3個月和最后6周禁用華法林,可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療。產(chǎn)后和哺乳期婦女可以服用華法林。
參考文獻:
[1] 王 辰肺血栓栓塞癥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 〔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1;24(5):25964.
[2] 程顯聲,何建國,高明哲,等.急性肺血栓栓塞癥溶栓及抗凝治療中心臨床分析.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2,41(1):6-10.
(上接第79頁)
一次用液量以不超過1000ml為宜:不成功時,第2天可重復,或改用其他方法。由于小劑量縮宮素靜脈滴注促宮頸成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宮縮過強導致胎兒窘迫、需要專人監(jiān)護、促宮頸成熟作用弱和產(chǎn)婦活動受限等,說明它不是一種理想的促宮頸成熟方法。
參考文獻:
[1] 呂向華,海金秀;三種中期妊娠引產(chǎn)方法的臨床觀察[J];河南醫(yī)藥信息;2000.01.
[2] 楊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與利凡諾引產(chǎn)的比較研究[J];海南醫(yī)學;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