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5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7-0029-01
我國人口近13億,60歲以上人群達60%,社會正逐步向老年型轉變。骨質疏松作為一種老年疾病,使得越來越多的老年朋友深受其害。骨質疏松的產生是由于鈣的流失和某些營養(yǎng)素不足引起的,因此骨質疏松者,如果能在飲食上進行適當調整,以促進鈣的吸收,則能減輕改的吸收,如果長期注重飲食調理和生活方式,再加上適當活動,甚至可以起到治療骨質疏松的目的。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25例,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齡45~68歲,人選病歷均符合WHO制定的骨質疏松診斷標準。
1.2健康宣教方法
①語言教育:通過語言的交流與溝通,講解及宣傳護理健康教育知識,增加受教育者對健康知識的理性認識。②文字教育:在科室走廊的墻壁上制作宣傳欄,向患者或家屬發(fā)放科室自編的宣傳材料,制成卡片或手冊供患者和家屬閱讀。
2宣教內容
2.1合理補鈣
鈣是影響骨密度最大的營養(yǎng)因素。專家建議老年人每日補充1000~1200mg的鈣就可以。奶類及奶制品是膳食鈣的最佳來源。奶類含鈣量高,鈣磷比例比較合適(1~1.5:1),并且還含有維生素D、乳糖、氨基酸等促進鈣吸收的因子,因此吸收率高。補鈣時應注意提醒患者:①鈣受人體吸收條件的限制,高鈣攝入日的鈣量不能彌補低鈣攝入日的鈣量,故補鈣應日日均衡,長期堅持,才能保證鈣營養(yǎng)攝入平衡。②鈣劑最好不要與含鈣高的食品同時使用,應與含鈣低的谷類食品混合食用。因為進餐時胃酸分泌量多,對一些堿性強的鈣劑有稀釋作用,而食物分解的葡萄糖、乳糖有促進鈣吸收的作用。含鈣較多的食物有蝦皮、奶酪、豆腐干、中老年奶粉等。
2.2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對鈣、磷的吸收起著重要作用。一旦體內去人少維生素D,則鈣不能被充分吸收,只能排出體外。所以骨質疏松患者在補鈣的同時不能忘記補充維生素D。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豬肝、蛋黃、海產品骨頭湯等。
2.3均衡的膳食比例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在主食上應以米、面、雜糧為主,做到粗細搭配、品種多樣。在副食上應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類、花菜等都含有豐富的鈣質。多吃蔬菜水果。含有較多鉀、鎂、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C有利于提高骨量。
2.4對骨質疏松有益的食物
①食醋:醋可使骨頭強度增加,醋與食物中的鈣能產生化學反應,生成的鈣容易被人體吸收。②攝入適量的蛋白質,有利于鈣的吸收。一般1.2~1.4g/(kg.d),過量則會增加尿鈣的排出。③多接受陽光照射,這可以增加鈣從小腸的吸收。人體通過太陽也可以自身合成維生素D.所以老年人應盡可能出去曬曬太陽保證體內維生素D充足。
2.5拒絕影響鈣吸收的食物。
①菠菜:菠菜含有豐富的鈣,是補鈣佳品。但菠菜與含鈣豐富的食物同食的話,則會形成草酸鈣或脂肪酸鈣,既不利于人對食物鈣的吸收,又有害胃腸消化。②過飲咖啡:咖啡可降低腸道鈣的吸收,如果大量飲用咖啡的話,骨密度會降低,使骨質對鈣鹽的親和力降低,導致骨質疏松的發(fā)生。③酗酒:白酒或啤酒均為乙醇飲料。乙醇進入人體可與其他無機物質或某些有機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物質,而這種新物質會抑制骨細胞的功能,導致骨質疏松的功能。④吸煙:能促進鈣的增加,從而加快尿鈣的排出。⑤高鹽飲食:是骨質疏松癥的高危膳食因素。增加食鹽攝入量會促進尿鈣排泄。
3總結
骨質疏松的發(fā)生受遺傳環(huán)境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其余患者的遺傳、種族、性別、年齡職業(yè)膳食因素、飲食習慣、生活方式、體力活動等均有一定的聯系,但其中營養(yǎng)因素是在生活中可干預的最重要的和最基礎的因素,所以骨質疏松患者的飲食護理,對預防骨質疏松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