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74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7-0190-01
腦靜脈竇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指顱內靜脈竇形成血栓,引起竇腔狹窄、閉塞,腦靜脈回流和腦脊液吸收障礙,導致顱壓增高及相應局灶癥狀的一組疾病。[1].隨著介入技術的發(fā)展,接觸性溶栓等血管內介入治療已成為CVST的有效治療手段[2].我院神經(jīng)介入科于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重癥CVST患者11例,經(jīng)及時診治及精心護理后均取得滿意效果。本文針對這11例患者的治療方法進行分析并制定出相應的護理對策,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1例患者年齡24-62歲,平均年齡46歲;男4例,女7例;產后發(fā)病3例,顱腦損傷3例,長期口服避孕藥1例,原因不明4例;臨床表現(xiàn):頭痛、嘔吐11例,癲癇發(fā)作3例,意識障礙5例,視力障礙2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穿刺,顱壓均大于300mmH2O。行數(shù)字減影腦血管造影(DSA),提示腦循環(huán)時間超過12S,最長達24S。血栓累及上矢狀竇5例,上矢狀竇及橫竇4例,直竇2例。
1.2 治療方法
手術在局麻下經(jīng)左側股動脈及右側股靜脈穿刺后置入動脈鞘,全身肝素化。用5F造影導管行腦血管動脈造影,觀察靜脈期的顯影情況并確認病變部位和程度,然后將微導管經(jīng)股靜脈下、上腔靜脈-左右頸內靜脈-乙狀竇-橫竇在預塑型微導絲導引下插入血栓部位,留置微導管返回病房持續(xù)泵入尿激酶,每24小時給予生理鹽水100ml+尿激酶100萬u以4ml/h持續(xù)泵入,同時經(jīng)導引導管泵入肝素,每24小時500ml生理鹽水+肝素鈣1萬u勻速持續(xù)泵入。5-7天為一療程,治療期間監(jiān)測凝血酶原時間及纖維蛋白原。
1.3 結果
11例患者均經(jīng)靜脈留置微導管溶栓治療,5-7天后患者頭痛、嘔吐癥狀均消失,腰穿壓力小于180mmH2O。意識障礙和視力障礙全部恢復,只有1例患者因活動過度造成穿刺部位淤青。再次造影所有病例靜脈竇主干均獲得再通。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患者往往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焦慮、緊張等心理障礙,作為護理人員應經(jīng)常巡視病房,詳細解釋病因、癥狀、血管內介入治療的手術方法及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1.2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所有患者因靜脈竇阻塞血液回流不暢造成顱壓增高,都有頭痛嘔吐的癥狀,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的變化。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床頭抬高30-45°,利于靜脈回流。嚴格按醫(yī)囑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脫水降顱壓藥物。如發(fā)現(xiàn)患者頭痛突然加重或意識有變化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
2.1.3 術前準備
術前一天做碘過敏實驗,會陰部及雙側大腿根部進行備皮。術前做好三大常規(guī),心電圖,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等檢查。術前6小時禁食水,留置尿管。建立靜脈通路,一般會將留置針穿刺在患者的左側上肢,以利于術中手術醫(yī)生進行操作。術前30分鐘肌注苯巴比妥0.1g,硫酸阿托品針0.5g。
2.2 術后護理
2.2.1 一般護理
2.2.1.1體位護理 手術結束留置微導管返回病房,患者絕對臥床取平臥位,一側股動脈鞘雖已拔除但需制動12小時,沙袋壓迫,防屈曲。另一側仍保留動脈鞘及微導管,持續(xù)尿激酶泵入。這側肢體同樣需要伸直,防止腿根部受擠壓,影響溶栓藥物的泵入。
2.2.1.2飲食護理 指導患者進低脂肪、高纖維素、高維生素飲食,保持大便通暢,以防顱壓增高;多飲水,一方面代謝造影劑,另一方面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減少血液凝固因子,從而減少血栓的形成。
2.2.1.3 皮膚護理 患者溶栓期間5-7天,需嚴格臥床,術側肢體制動,造成患者骶尾部、足跟部長期受壓,護士應每2小時觀察一次,給予賽膚潤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
2.2.2 保持導管通暢
患者留置微導管期間,動脈鞘縫合固定,導管應用透明敷料粘貼固定于穿刺點。表面再用優(yōu)力舒每20cm固定一條于下肢上,并保持下肢伸直制動,防止微導管移位、扭曲及受壓。如患者意識煩躁,為防止導管脫出或移位,可酌情給予約束下肢或給予鎮(zhèn)靜藥物治療。
2.2.3 穿刺處的護理
溶栓期間密切觀察穿刺點部位有無滲血,皮下瘀斑、血腫。每日為穿刺處換藥,更換敷料,嚴格無菌技術操作,防止帶管時間長造成感染。拔管后給予局部按壓30分鐘后加壓包扎,沙袋壓迫穿刺點6小時,術側肢體制動12-24小時。每30-60分鐘巡視病房一次,觀察患肢皮膚溫度、顏色,觸摸遠端動脈搏動情況并做好記錄。
3 小結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治療的關鍵。經(jīng)靜脈途徑介入溶栓治療將微導管置于靜脈竇血栓內,一方面提高了血栓內溶栓藥物濃度,做到接觸溶栓,另一方面,經(jīng)微導管持續(xù)緩慢泵入溶栓藥物,使藥物反復循環(huán)溶栓,增加靜脈竇再通率[4]。留置微導管的同時也給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工作強度。只有掌握CVST的病理生理改變及發(fā)病機理,掌握介入溶栓的手術方法及注意事項,才能熟練運用于臨床,抓住CVST患者留置微導管介入溶栓治療過程中的護理要點,才能全面及時的進行病情觀察,保證治療順利有效的完成。
參考文獻:
[1] STAMJ.Thrombosis of the cerebral veins and sinuses[J].N Engl J Med,2005.352(17):1791-1798.
[2]MASUHR F,EINHAUPL K.Treatment of 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 [J].Front Neurosci,2008,23:132-143.
[3]BEUSSER M G,F(xiàn)ERRO J M.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an update[J].Lancet Nenrol,2007,6(2):162-170.
[4]王曉艷,夏純.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患者經(jīng)股靜脈行接觸性溶栓的護理[J].護理學報,2008,1(1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