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是新生兒期的一種嚴重威脅患兒生命的疾病,臨床上以腹脹、嘔吐、腹瀉、便血、嚴重者發(fā)生休克及多系統(tǒng)器官功能衰竭為主要臨床表現。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國內本病的病死率為10%~50%,Ⅲ期NEC病情危重,死亡率極高[1]。2012年9月我科收治1例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合并多發(fā)性腸穿孔新生兒,經過精心治療及護理,53d痊愈出院,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兒男,5d,體重2.6kg?;純合翟?產1孕37w+3,于2012年8月29日在外院急產出生,生后不久即出現嘔吐及腹脹,具體情況不詳。于生后第3d前往省級醫(yī)院行剖腹探查,術中見多發(fā)性腸穿孔,家屬拒絕進一步治療,出院后來我院要求輸液治療。于9月3日以多發(fā)性腸穿孔、NEC、彌漫性腹膜炎、腸梗阻、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收入院。體檢:T38.5℃、HR152次/min、R59次/min,患兒呈嗜睡狀,精神反應差,皮膚黃染,口唇未見發(fā)紺,腹膨隆,腹肌稍緊,腹部有一手術橫切口,長約7cm,傷口包扎完好,敷料干燥。聽診呼吸音粗,未聞及啰音,心率齊,未聞及雜音。彈足底數次后啼哭,哭聲不大。輔檢:9月1日出生醫(yī)院X線片示腸梗阻。9月4日我院大便常規(guī):褐色稀便、白細胞+++、隱血+。9月5日血常規(guī):白細胞5.9×109/L,中性粒細胞0.8×109/L,血小板73×109/L。肝功能:總膽紅素74.9umol/L,間接膽紅素40.7umol/L,谷丙轉氨酶52U/L。電解質:鉀3.42mmol/L,鈉136.8mmol/L,氯99.3mmol/L。入院后將患兒隔離于單人病房,專人守護。給予禁食、胃腸減壓、心電監(jiān)護、頭孢哌酮舒巴坦及氨芐西林抗感染、退黃、補充電解質、營養(yǎng)支持(葡萄糖、維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對癥處理。切口敷料隔日換藥一次。7d后精神反應好轉,黃染消退,腹脹減輕,大便為黃色,無引流液,停止胃腸減壓。10d后體溫降至正常,切口愈合無滲液,拆線。25d后連查3次大便顯示:黃色稀便、白細胞+、潛血-。27d后試喂糖水未出現嘔吐及腹脹。32d后試喂配方奶未出現嘔吐及腹脹。53d后治愈出院。現患兒12個月,各方面發(fā)育與同齡兒相當。
2 護理
2.1預防感染 感染是NEC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并與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2]?;純航涍^手術創(chuàng)傷,抵抗力弱,更容易發(fā)生感染,將患兒安置于新生兒室單人病房,采取保護性隔離,室溫24℃~26℃,濕度55%~60%,箱溫30℃。病房通風2次/d,15~20min/次,紫外線循環(huán)風消毒2次/d,2h/次。地表、桌椅及暖箱用84消毒液擦拭2次/d,暖箱濕化水每日更換,暖箱每周更換?;純核靡路?、床單均應柔軟并經高壓滅菌,一旦污染隨時更換。專護人員應身體健康,手衛(wèi)生依從性強,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程及消毒隔離制度。
2.2絕對禁食及胃腸減壓 立即禁食,采用鼻導管進行胃腸減壓及引流,插管時動作要輕柔,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密切觀察引流物的顏色、性質、量,并做好記錄,胃管保持通暢,固定牢固,防止滑脫,引流袋每日更換。加強口腔護理,用生理鹽水大頭棉簽清潔口腔2次/d。禁食期間患兒有強烈的吸吮動作時,給其吸吮安慰奶頭,這既可避免患兒哭鬧,又有助于營養(yǎng)性吸吮行為的發(fā)育,促進對腸道喂養(yǎng)的耐受性,減少操作時患兒應激[1]。
2.3輸液的管理 患兒須給予抗生素治療及胃腸外營養(yǎng),采用葡萄糖、小兒氨基酸、脂肪乳、維生素、電解質的混合液靜脈輸注。液體現配現用,充分混勻,避免劇烈震蕩,頭孢哌酮舒巴坦及氨芐西林分別為2次/d,同種抗生素之間嚴格間隔12h輸入,確保治療有序有效進行。用輸液泵控制輸液速度,10~15ml/h,延長管每日更換,24g不間斷輸入時,更換延長管前用生理鹽水沖管1次/d,避免營養(yǎng)液堵塞管道。由于我們不能進行PICC,故采用周圍靜脈PN,密切觀察留置針穿刺處皮膚,一旦出現紅腫立即拔除,更換部位重新穿刺,并用硫酸鎂濕敷,如未出現紅腫,96h后更換穿刺部位。
2.4皮膚的護理 密切觀察切口處皮膚有無紅腫、滲液、滲血,切口敷料隔日更換一次。加強眼部、臍部的護理,每天給予溫水擦浴,每次大便后擦洗臀部并涂潤膚油或爽身粉,預防紅臀的發(fā)生,切口愈合后給予溫水沐浴。
2.5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反應、意識及黃疸的變化,患兒屬中度發(fā)熱,給予頭部冷敷及溫水擦浴,直至體溫降至38℃以下。每日定時測量腹圍,了解腹脹消退情況,密切觀察大便的顏色、性質、量,并做好記錄,根據醫(yī)囑及時留取標本送檢。測量體重1次/d,用以評估患兒的營養(yǎng)狀況,并為補液計劃及喂奶量的制定提供依據。
2.6胃腸道喂養(yǎng)的護理 患兒腹脹消失,腸鳴音恢復,有覓食反射,大便潛血轉陰,臨床狀況好轉后可恢復患兒的飲食[3]。先試喂2~5ml溫開水,無不適后試喂糖水,2~5ml/次,3h/次,24h逐步增加,增加速度為15~20ml/(kg.d),直至患兒一次能耐受20~30ml。無嘔吐及腹脹后開始試喂配方奶,3~5ml/次,3h/次,以后逐步增加,增加速度同上。避免加奶過快,大容量喂養(yǎng)和快速加奶是NEC發(fā)生的危險因素[1]。在喂養(yǎng)的過程中嚴密觀察患兒的面色、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3 小結
Ⅲ期NEC病情危重,病死率極高,需手術治療。但由于家屬拒絕進一步手術治療,要求保守治療,因此要求我們醫(yī)護人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及時采取有效治療及護理措施,精心做好新生兒的基礎護理,預防感染,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為提高NEC患兒的存活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實用新生兒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2011:477-479,168,104.
[2]李軍,李松,崔其亮.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4):24-26.
[3]陳飛,張緒東.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40例臨床分析[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08,9(5):411-412.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