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表現,并探討治療方法及效果。方法 選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另選取同期50例單純肺結核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兩組臨床癥狀、胸部X線檢查結果、痰結核菌涂陽率,對比兩組抗結核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發(fā)熱、咯血、痰菌涂陽率明顯較高,病變部位多見下肺野,病變類型以實變?yōu)橹?,空洞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0.05)。正規(guī)抗結核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臨床癥狀重,經胸部X線顯示結核病灶無縮小或閉合,痰結核菌涂陽率高,較單純肺結核的表現重、治療效果差、預后欠佳。關鍵詞:肺結核;2型糖尿??;合并;單純肺結核;治療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飲食結構的改變,糖尿病呈高發(fā)態(tài)勢,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高房價引發(fā)的高層樓盤、房間距過小、住房位置偏低引發(fā)通風不暢,使肺結核的發(fā)病率也呈上升趨勢。慢性病中糖尿病和肺結核二者互為因果,糖尿病可引發(fā)肺結核,肺結核不利于糖尿病的康復,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發(fā)生率非常高[1]。因此,應重視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治療,降低社會不良危害。本文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臨床表現、胸部X線特征、痰菌涂陽率,總結治療方法及效果,旨在為臨床預防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提供理論依據,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齡50~72歲,平均(60.2±11.36)歲。選取同期50例單純肺結核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齡47~74 歲,平均(58.8±12.42)歲。
1.2診斷標準 糖尿病診斷符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2009年頒布)[2],包括既往已診斷的和診斷肺結核同時發(fā)現的2型糖尿病;肺結核診斷符合《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2001年頒布)[3]。
1.3方法
1.3.1對照組 根據《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初治肺結核的治療方案,給予由異煙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組成的2~3 HRZE/6~9 HR方案,2個月強化期末查痰,陰性轉入繼續(xù)期治療,如痰菌仍陽性,延長1個月強化治療期,第3個月末再查痰,如仍陽性根據患者情況決定是否更改治療方案或進入鞏固期治療。
1.3.2觀察組 研究組實施上述抗結核治療方案,糖尿病的降糖治療本院??七M行,包括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
1.4療效判定標準[4] 按《結核病臨床診療指南》綜合療效評定: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痰結核菌培養(yǎng)陰性,X線檢查顯示病灶已完全吸收,空洞縮小、閉合。有效:臨床癥狀消失或減輕,痰結核菌轉陰或數量減少,X線檢查顯示病灶部分吸收,空洞縮小。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痰結核菌仍陽性,空洞擴大或新增空洞??傆行?治愈+有效。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管理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頻數(n)或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表現及痰菌涂陽率 觀察組發(fā)熱和咯血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痰菌涂陽率也明顯較高,組間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兩組間咳嗽、咳痰、胸痛、體重減輕、盜汗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胸部X線表現 胸部X線顯示,觀察組患者病變部位以下肺野發(fā)生率最高,病變類型以實變?yōu)橹?,空洞發(fā)生率也明顯較高,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臨床療效比較 療程結束后,觀察組治愈14例,有效20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82.93%,低于對照組的98.00%,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3。
3討論
糖尿病合并肺結核往往病情較重、病變侵犯范圍廣泛、織破壞性強,多見干酪壞死、空洞形成、咯血致死等,給治療帶來困難,效果也比單純肺結核者差,目前對這一特殊人群的治療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糖尿病可加重結核菌的傳播,對肺結核胸部X線片產生很大的影響,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發(fā)熱和咯血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單純肺結核組。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病變部位以下肺野發(fā)生率較高,病變類型以實變?yōu)橹?,空洞發(fā)生率也明顯增高。本研究結果與潘英[5](2007)報道疾病一致。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病例的胸部X線片顯示以浸潤干酪樣病灶為主,伴空洞形成,痰菌涂陽率較高,與Shaikh[6]文獻相一致。糖尿病降低淋巴細胞的活性,使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異常的趨化、數量減少,抑制中性粒細胞的吞噬功能,其殺菌活性明顯降低[7]。本研究中,經過正規(guī)抗結核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低于對照組,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糖尿病抑制免疫,使患者感染結核桿菌的風險加大,不利于結核病的治療。
綜上所述,對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患者,應盡早選用有效的抗癆藥物,及時作痰結核菌培養(yǎng),動態(tài)觀察胸部X線檢查,以控制結核病,防止結核病傳播及擴散。
參考文獻:
[1]鄺浩斌.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結核強化治療期末痰菌未陰轉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33-35.
[2]中華醫(yī)學會編.臨床診療指南(結核病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22.
[3]陳宏,楊淦.肺結核合并糖尿病32例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4):535.
[4]姚公元,張勝男,潘建清,等.糖尿病并發(fā)肺結核85例臨床分析[J].現代預防醫(yī)學,2007,34(12):2370-2372.
[5]潘英.糖尿病合并肺結核38例臨床分析[J].現代預防醫(yī)學,2007,34(8):1585-1586.
[6]Shaikh MA. Does diabetes alter the radiological presentation of pul2 monary tuberculosis[J].Saudi Medical Journal,2003,24:278-281.
[7]Restrepo BI. Type 2 diabetes and tuberculosis in a dynamic bination2 al border population[J].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 ,2007,135:483-491.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