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腦卒中是一種遍及世界范圍內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目前腦血管依然是世界范圍內人口死亡的第1位病因和成人殘疾的首要原因 。如何正確對腦卒中患者實施健康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腦卒中;健康管理
目前,腦血管病已成為我國城市和農村人口的第1位致殘和第1位死亡原因,且發(fā)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趨勢。近年來由于治療技術的提高,死亡率巳大為降低,并且腦卒中患者的心理和社會健康等問題也開始受到廣泛的重視,腦卒中患者的健康管理對其預防再次卒中和提高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對腦卒中患者的健康管理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藥物、飲食、功能鍛煉等指導,可明顯提高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
1 腦卒中患者的心理疏導
腦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癱和語言障礙,生活能力下降使其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變化,大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否認、依賴等心理問題,這些因素對疾病轉歸將產生重要的影響。美國腦卒中 后抑郁發(fā)病率20%~45%[1],我國腦卒中后抑郁發(fā)病率為44%~67%[2]。因此,對腦卒中腦卒中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醫(yī)護人員在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時,首先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培養(yǎng)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護士要多與患者交談并且耐心傾聽患者的心聲,絕不能在患者面前表現(xiàn)煩躁、討厭或隨意訓斥患者,也不可裝聾作啞,不理睬患者。由于大部分腦卒中患者思維遲鈍,言語減少,表達緩慢,生活不能自理,因而,要求護士應詳細了解和觀察患者的思想活動,對待患者的合理需要,要盡量給予滿足,使患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 提高腦卒中患者的藥物依從性
由于腦卒中患者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加之關于疾病相關知識健康教育不到位,相當一部分患者及家屬對腦卒中的認識不足,對藥物治療不重視,導致患者配合治療的藥物依從性差。腦卒中患者發(fā)病誘因很多,多數(shù)患者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疾病等慢性病。因此,腦卒中患者服用的藥物種類多且復雜,經(jīng)濟負擔也相對較重。由于患者同時服用多種藥物,難免存在服藥后的不適感等原因導致患者服藥依從性較低。護士應積極向患者及家屬耐心、細致地講解堅持規(guī)律服用藥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做到口服藥看服到口。
3 指導患者的健康合理膳食
腦卒中患者特別是腦梗塞、高血脂患者、不應吃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等。禁食動物脂肪,應多選用魚類、瘦肉等優(yōu)質蛋白為主食,還應多進食綠葉蔬菜,補充多種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保持低鹽低脂飲食的良好習慣。 由于腦卒中患者長期臥床,腸蠕動減慢,易造成排便困難或便秘,故應增加高纖維素飲食。
4 注重開展患者早期的功能鍛煉
腦卒中患者病情平穩(wěn)后,應積極鼓勵患者下床活動,適當?shù)剡M行鍛煉,根據(jù)患者情況,可使患者采取主動運動與被動運動相結合,床上鍛煉和床下鍛煉相結合,全身鍛煉和局部鍛煉相結合,并輔助理療、按摩、針灸等措施,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3]。
5 腦卒中患者常見并發(fā)癥的健康指導
腦卒中患者常存在吞咽功能障礙和尿失禁。對于吞咽障礙的患者,應正確評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選擇有效營養(yǎng)支持方法及吞咽功能的訓練,可使肺部感染及營養(yǎng)良性低蛋白血癥的發(fā)生率明顯下降[4]。腦卒中患者的尿失禁問題直接影響到患者生活質量,通過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改善腦卒中患者的尿失禁。首先指導患者規(guī)則的排尿,以后按患者自控情況作適當延遲時間的調整。同時指導患者做陰部肌肉收縮和放松鍛煉,以增強膀膚括約肌的收縮力。
總之,由于腦卒中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復雜性和長期性,對其進行系統(tǒng)、合理和長期的多方面健康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也需要醫(yī)護人員、患者、家屬及社會等多方面的共同參與,提高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毛玉紅.腦卒中后抑郁癥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3): 5609-5610.
[2]劉谷珩.陳振華,陳燕芳,等.腦卒中后抑郁的臨床淺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6(1): 5-6.
[3]王艷霞.腦卒中患者的護理[J].現(xiàn)代護理,2010,7(3):123.
[4]徐靜.腦卒中患者的護理進展[J].包頭醫(yī)學,2012,28(1):22.
編輯/哈濤